梁朝伟刘德华合体,疯得不像港片
Sir 心目中真正的王炸阵容来了——
梁朝伟 + 刘德华。
有多猛?
上一次看他俩合作还是 21 年前的《无间道》,双男主阵容,不但在金像奖上大杀四方,还成了当年港片的救市之作。
21 年过去了。
梁朝伟在奖项上愈加得心应手,不断开拓着国际化的路线。
刘德华则开始深耕内地市场,人气越来越高。
但。
与此同时,港片,尤其是合拍片,则越来越显出疲态了。
所以在看片之前,Sir 心头最大的疑问是,他俩为什么要再度合作,而且还是接拍一部港片?
因为导演是《无间道》的编剧庄文强?
还是说,他俩有野心再一次掀起港片的复兴?
直到看完电影。
Sir 才明白,时隔这么多年,能让他俩再携手的,不仅是阵容的强大(任达华、姜皓文、方中信、蔡卓妍、太保、白只,都是港片熟面孔),更在于这个故事本身——
金手指
影片改编自佳宁案(又称 " 佳宁谋杀案 "),这是一桩牵扯了上百亿资金,多条人命,至今有不少谜团的金融大案。
港片素来有改编奇案的传统。
比如雨夜屠夫案,或者 HelloKitty 藏尸案,这些都被改编成了多部影视剧,但 " 佳宁案 " 作为十大奇案之一,却仅仅只言片语地出现在《古惑仔》或《导火新闻线》中,而没有一部作品完整呈现,为什么?
因为它实在太 " 奇 " 了。
就像电影的片名,《金手指》,不了解原委的观众会觉得这是在胡诌,在现实世界开金手指,怎么可能?
但偏偏。
现实比电影更离谱。
于是今天,在电影还未上映之际,Sir 不单想提前和你们聊聊本片的观感。
更多的,还是想聊聊现实。
在过火与繁华的影像之下。
所藏着的,那个逐利的时代,以及大众共谋出来的惊天骗局。
01
首先叠个甲,电影中梁朝伟饰演的程一言是大 boss,是坏人,是反派,是罪犯,是 …… 反正 Sir 绝对不认同他的行为,而且这部电影也没有在为他洗白。
之所以叠,是因为——
不论是电影的嘉文案还是真实的佳宁案,关于这个罪犯的传奇故事,怎么看都像是一部 " 爽文 "。
能教坏小朋友的那种。
跟他比起来,什么龙王赘婿都只能说缺乏想象力。
三无港漂,短短几年,聚拢百亿身家,风头盖过李嘉诚,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也是电影的主线——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土木工程师程一言,从新加坡北上香港淘金。
此时的他,年近四十,公司破产,一穷二白,举目无亲,连个合法身份都没有。
虽然那个年代正是香港经济开始起飞的风口。
可他程一言一没本金,二没背景,按现在说法,一个大龄港漂,面试可能都没有人要。
所以电影的开始,他讨工作,住笼屋,每天都在抠抠搜搜地计算活下去的成本。
可谁也没有想到。
就是这样一个失意中年,在短短几年之后。
突然有钱了。
倒卖土地,投机股票,控股公司,经营实业,一步步进军商业地产 …… 不仅坐拥百亿身家,产业涉及金融,地产,旅游,制造业,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还在香港股市呼风唤雨,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座上宾。
具体有多豪横呢?
手上都是十亿级别的大生意。
别看现在的香港动辄都是百亿富豪起。
要知道在八零年代初,李嘉诚操盘过的最大交易也才六个亿,甚至汇丰银行年利润,也才三十个亿。
程一言之于当时的香港商界,就像预告片中用到的一句话——
原子弹。
嘭!
让电影自带一种爽文气质——
金碧辉煌的会所,堆满现金的办公桌,人声鼎沸的股票市场,香槟,雪茄,游艇,女郎 ……
纸醉金迷,连空气中都飘着钞票的香味。
至于程一言本人?
这么说吧。
这可能是 Sir 看过的最放肆的梁朝伟扮相:
笑容中有一种盖不住的油腻,放纵,小人得志的暴发户模样,和他之前的角色形象完全两样。
回到剧情。
光速崛起的程一言像原子弹一样震惊了香港商界。
而他光速坠落的过程,带来的震撼,也丝毫不弱于原子弹。
甚至,这才是让故事变得传奇的原因:
风光了没两年,随着香港股市下跌,程一言的嘉文集团财务问题开始显现,紧接着就是股价大跌,破产退市,股票变成了废纸,无数股民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涉及资金多达百亿,警方和廉政公署都介入调查。
按道理说,到这里,程一言要倒霉了吧。
可属于程一言的爽文,并没有落幕。
不仅毫发无伤。
而且相关证人,死的死,逃的逃。
他自己逍遥法外长达十几年。
想想看,从一文不名,到叱咤风云,小人物崛起的故事,都看过。
但诈骗钱财,杀人灭口,最后能全身而退,从容脱身。
还真没人这么编。
如果只是电影,相信观众都会骂骂咧咧。
但事实就是,《金手指》案件的原型佳宁案和案主陈松青的经历,就是这么离谱。
甚至还要过分。
本片展现的荒诞离奇,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在这一点上,《金手指》的锅,编剧不背。
因为看点,不仅仅在戏中。
讽刺,更在戏外。
02
如果只是拍一个爽片,讲讲香港八零年代的纸醉金迷,大可不必拉来这样一套班底。
庄文强的野心,第一场戏就显现了:
1977 年,香港警廉冲突。
廉政公署打击贪腐,让香港警队人人自危,上千名警员及家属冲击廉署,最后逼得港督宣布,1977 年之前的贪污既往不咎才平息事端。
为什么要拍这个?
仅仅是因为这是当年的一个重要事件?
不。
在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那个多彩的世界里,所掩藏的无奈与灰暗。
我们常说 " 依法办事 "。
廉政公署的成立,便是这个目的,它是香港法治维护市场营商环境的大杀器。
至今廉署的口号依然是那句:香港,胜在有你和 ICAC。
但问题是。
在一个全员贪腐的时代,我们是否能够做到 " 依法办事 " 呢?
所谓法不责众。
在廉政公署不断被冲击,警方发起怠工的情况下," 法 " 也只能妥协,曾经贪污的、收保护费的、和黑帮勾结的行为,统统被既往不咎。
而讽刺的是。
正是这样的 " 既往不咎 ",造就了相对稳定的社会治安(警队)与相对清廉的营商环境(廉署)时代,成为了香港在 80 年代经济腾飞的开端和保障。
那么。
" 重新开始 ",开启了新篇章之后,是否一切就好起来了?
当然不。
电影中,刘德华饰演的刘启源是廉署调查嘉文案的负责人。
但纵观整部电影,程一言在商界呼风唤雨的同时,也是刘启源一次次碰壁的过程。
为什么会碰壁呢?
因为被视作文明和法治代表的廉署,在面对程一言的时候,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别看抓了八次,好像是任人拿捏。
但前边抓了七次,放了七次。
到底谁更丢脸?
所以你看,刘启源为了抓程一言,带上了一百多位会计师专门来嘉文集团查账,搞得兴师动众,势在必得。
但每次都无功而返。
这恰恰说明了:
程一言是一个靠着法治和条例无法根除的顽疾。
是的,法律不是万能的。
在任何时代,哪怕法治社会,钻空子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对于 80 年代来说。
虽然看上去经济发展,风光无限,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诸多的灰色地带,与阴暗角落。
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庄文强心目中的 " 香港往事 "。
庄文强如此大费周章地讨论法律与时代的影响,只是想说这些吗?
更多地,他是要说在这样时代氛围影响下的人。
一个有趣的地方:
通过廉政公署这个香港王牌机构的吃瘪,一步步给观众慢慢揭秘程一言的商业经。
程一言的百亿资产怎么来的?
电影有一些金融学门槛,但说到底,股票。
程一言和嘉文集团的每一次大动作,放出的大新闻,都是利好消息,不断给股民们的信心。
在香港经济繁荣的时候。
股价涨,程一言身家也涨,他再发行股票去银行做抵押,换来资本继续搞大动作,大交易,继续涨,继续发行,继续抵押 ……
滚雪球一样,最后成为庞然大物。
而且,资本逐利的本性,能够让程一言把所有银行都拉下马。
这也是电影中程一言看起来不可战胜的原因:
当他欠的钱足够多,他就能大而不倒。
当他把大量资本成功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后,那所有阻碍他的人都会被碾碎。
更可怕的是。
在当时的香港,程一言的这套玩法,还属于灰色地带。
股民们不傻,知道一只股票不可能永远涨。
银行更不傻,也知道程一言不可能永远赢。
甚至跟他合作,帮他站台的富豪、掮客、白手套都知道他的生意有问题。
但,看着节节攀升的股价,看着摆在面前的真金白银,和期期不落的分红。
谁又能忍住不贪心呢?
都想多赚点,都不愿先下车。
所以再回头看,刘启源面对的是什么?
只是程一言的嘉文集团吗?
不,是彼时香港社会逐利的风气,唯利是图的贪欲。
以及,逐渐疯狂的人心。
没错。
这是个逐利的时代。
而佳宁案这样的一个惊天的骗局,则是所有人,共谋的结果。
这也是导演的野心。
《金手指》借着程一言和嘉文案,想呈现的,其实是现代香港社会的两块基石。
两种缺一不可的理念:
人心逐利的贪欲与现代文明的法治。
前者是进取心,后者是压舱石。
毕竟,有钱之外。
还有对错,是非。
事实上,打败程一言的,也不是公平法治。
而是市场规律。
因为中英谈判,股市大跌,击鼓传花玩不转了,嘉文才破产。
可即便这样。
刘启源也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跨国收集证据,耗费了两亿公帑的诉讼费用,才把程一言定了轻罪。
实现了所谓的正义。
仔细想想。
其实这样的情况,日后在我们身边,又重复了多少次?
03
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这大概又是一个 " 枭雄 " 崛起又覆灭的故事。
港片的传统艺能。
Sir 看完电影,其实也想到了《跛豪》这样的电影,或者《狂飙》这样的剧集,甚至程一言就是另一个版本的高启强,其垮台的方式都是如此势如破竹。
但仔细一想,不对。
还记得 Sir 开头说的吗?这是 " 十大奇案 " 之一。
在真实发生的佳宁案中。
从正常的商业破产,到转入案件调查的源头,其实是一桩杀人案。
1983 年 7 月,一名马来西亚的财务经理被人勒死并抛尸,随后逮捕的凶手声称是受陈松青指使。
而财务经理,此行目的是为了查陈松青的账。
他就是那个戳破泡沫,不愿随波逐流的人。
但那又怎样呢?
电影里呈现出了这个故事极其离谱的一面:
凶案发生后,程一言被起诉,但奇怪的是,法官因为其他的原因,宣布他无罪,并当庭释放。
官商勾结?
别急着下定论,因为与此同时,帮程一言打官司的律师,在自家游泳池淹死了。
畏罪自杀?
接着,电影里拍了调查他的刘启源被袭击,而现实中,实际上调查他的廉政公署一位主任,也 " 自杀 " 了,据说是 " 压力过大 "。
所以,是灭口?
更离奇的还在于,那个当初帮助他,并宣判他无罪的法官,在多年后,也在塞浦路斯发生了车祸,意外身亡。
emm……
这么短的时间,他的合作伙伴,有人被枪杀,有人被烧死。
人人都知道和他有关。
但,却完全奈何不了他。
为什么?
真实历史中,对被害人身份的调查,逐渐揭开了佳宁案最大的谜团:陈松青和佳宁集团的资金来源。
但在电影中,关于程一言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一直是个谜。
坊间传闻不断。
有人说程一言背后是欧洲的黑手党,有人说他与东南亚的王室关系匪浅,有人说他早年给金三角的毒枭打工,甚至有人说他与某国政府有着不可言说的关系 ……
政府、军队、毒贩、黑帮,程一言背后的神秘金主,越传越邪乎,越传来头越大。
以至于刘启源调查他的时候,最想问的就是:
钱哪儿来的
为什么这么神秘?
电影没有明说,以至于当那些离奇事件一件件发生的时候,Sir 想到了《战争之王》的一句台词:
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交易商是你的老板
……
有时,他需要我这样的自由工作者
来支持那些他不可能支持的军队
虽然说的是军火。
但资本也是同理。
ICAC 对抗的,不只是人性贪欲。
更是一个鼓励人性逐利的资本体制。
而程一言,只不过是这个体制下必然滋生的白手套。
没了程一言,还会有程二言,程三言。
这才是《金手指》这部电影最想批判的地方。
而现实呢?
多数人认为陈松青之所以营造出这样的神秘感,不过是利用了人心的猜度而已,当一件事情越是神秘越是不可理解,人们往往便会放弃思考,跟随浪潮而去。
就像这几年。
各种新兴 " 行业 " 不断," 数字货币 "、" 区块链 "、" 元宇宙 ",动辄时代的风口。
人们越不理解。
跟随者便越多。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大亨赚得盆满钵满,普通人赔光全部家产。
有办法么,没有。
历史不断在重复,当今还有一个接一个 " 程一言 ",在一个鼓励逐利的世界里,陈松青这类白手套,就像流感病毒。
它不会消亡,只会一次次卷土重来。
对于商业性和作者性往往拎得很清的港片来说,《金手指》是一个绝对的非主流,完全不传统。
甚至没有对标。
都 2023 年了,哪有人会用一个顶级的商业班底,在如此奇情的真实故事模板上,做如此严肃的价值批判?
这也太不港片了吧。
但不论是梁朝伟刘德华,还是导演兼编剧庄文强,显然都想在《金手指》里任性一回,就像当年《无间道》时一样。
不要轻松的爽片,也不做生活的解药。
把时间拉长,眼界放宽,视角放大,当个人的荣辱与时代的沉浮紧密交织的时候。
除了身不由己的轮回,更有力有不逮的无奈。
《金手指》的故事,就像一场浮华与狂欢的宿醉后,端上的安神剂、醒酒汤,用以疗愈放纵之后涌上心头的虚无与悲伤。
它打动不了所有人,但回光返照般地,尝试保留一种独属于影像的 " 真实想象 "。
毕竟,现实的荒诞,更 " 意难平 " ——
和电影结尾程一言被廉署成功起诉不同,现实中的佳宁案直到案发十几年后,陈松青才通过自己主动承认了两项罪行换了一个被轻判入狱三年的结局,其中一年半还在监护病房里度过。
出狱后,他就一直隐居在自己的豪宅中。
他的家人据说还控制着几家私人公司,经营着地产,证券等。
至于涉案的几十亿资产,案件中的几条人命,无数因此被改变人生的普通人,都没有了下文。
更没有人受惩罚。
只有曾经默默为此案追逐十几年的 ICAC 留下了天文数字的诉讼费用和海量的审讯文件。
甚至一度还引起了公众关于是否浪费公帑的讨论。
没错,所谓 " 天网恢恢 " 这句话,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理所应当。
正义的结局,有时候只存在于电影里。
佳宁案如是。
朱令案如是。
那些成千上万的金融暴雷,导致家破人亡的维权案更是如是。
我们不是不知道真相。
可惜的是,知晓真相,仅仅是讨回公道的第一步。
正义依旧在路上独行。
不过至少,我们还有电影。
还有纪录下正义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