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说起明朝时期的那些名将,我们肯定马上就会想到出身于农家,消灭了张士诚,灭了陈友谅的中山王徐达、常遇春,荡平倭人,北御蒙古的戚继光了。还有着抗倭名将、平顶宁夏战乱的李如松。这些当年明朝时期的英雄人物都曾立下过丰功伟绩,被载入史册。不过有一个人,一直以来对他的评价都是非常富有争议的,这个人就是吴三桂。
1、明朝将领
吴三桂于辽宁绥中生人,出自名门之后,是锦州总兵吴襄之子。在这种背景下成长的吴三桂,学习到了很多领兵打仗的技巧。在明朝执政时镇守宁远,后因当朝皇帝的勤王诏令不得不撤军回援,最后选择停留在山海关。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明朝官宦当政祸乱朝局,使得民不聊生。想要推翻大明王朝的人数不胜数,但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巨大兵变,其原因就是因为吴三桂当时手握兵权。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镇守山海关力拒清兵。不少想起兵推翻明朝社稷的权贵,都因吴三桂对明朝多了几分忌惮。
崇祯皇帝死后,朝局发生大变。当朝大臣纷纷为自己谋求后路,吴三桂也不例外。当时朝局内忧外患,闯王李自成拥兵自立,满清势力也在逐步扩张,为求自保,是跟随闯王李自成,还是倒向满清政府成为了吴三桂需要面临的问题。选择拥护李自成本来顺理成章,但是世事多变,李自成吴三桂双方亲近关系只保持了数月最终走向破裂。
2、冲冠一怒
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后,义军将领刘忠敏将吴三桂父亲扣押,霸占家产无数,更是夺走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吴三桂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斩下李自成使臣,发兵消灭唐通,夺回山海关。
此刻李自成部下已看出局势发展,建议李自成及时收手。但李自成手握兵权狂傲自负,根本无心听取部下建议,更是亲自率领20万大军想要一举歼灭吴三桂。
面对浩浩荡荡20万大军,吴三桂选择打开山海关城门,使得清兵顺利攻进关,随后吴三桂联合满清军队在短短一个月就击败李自成部队。清朝也因此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吴三桂也理所应当地变成了清朝建国的头号功臣,加官进爵的同时也背负上了千古骂名。
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就此结束,1673年清朝江山已经彻底巩固。外患得以解决,康熙皇帝开始专心巩固自己的权利解决内忧问题。吴三桂不免得到康熙皇帝的注意,因吴三桂本是明朝将领,本身手握军队。在清朝建立初期又投奔满清政府,令人不得不怀疑吴三桂居心叵测。削藩大事刻不容缓,首先从耿精忠、尚可喜入手最后解决吴三桂。
吴三桂得知此事后没有坐以待毙,首先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提出“兴明讨虏”,把战争矛头指向清朝政府。吴三桂发兵云、贵军队开进湖南,势力遍布湖南全省。
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力量占据四川迫使四川官员投降,其中福建、广东、广西、湖北、陕西、台湾等各地汉官都给以迅速回应。吴三桂势力短短数月却扩张惊人。
在吴三桂沿江建筑防御工事,暂缓扩展不再向北发展之时,康熙皇帝抓住战机,直接对吴三桂军队开战。考虑到吴三桂在南方势力,对其他反叛者进行招抚,并下令只定罪吴三桂一人其他参与者概不追究。这样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吴三桂的军事力量。吴三桂因此被孤立手中势力急速减少从一呼百应沦落为孤掌难鸣。
山穷水尽的吴三桂迫不得已选择独立于朝廷之外自称周王。后短短数年吴三桂就因疾病死于病榻之上,最后将自己的所谓“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吴三桂死后,因为政治原因清朝政府大肆抹黑吴三桂,蛇鼠两端,墙头草,卑鄙小人,一时间骂名无数。
3、后世之评
历经多年,在日本发现吴三桂原版檄文,在文章中大致所写为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大门目的,只是为了借助满清军队力量抵抗李自成叛军,但万没想到引狼入室。大开城门之后满清军队犹如洪水一般涌入关内,解决李自成军队后大力扩张势力,在中原建立王朝。
导致明朝覆灭的吴三桂痛心疾首,时时刻刻不忘自己明朝臣子身份,卑躬屈膝积攒自身实力等待反清复明的机会。对此相关方面专家认为吴三桂可能真的是一位忠臣,打开山海关城门的目的很可能真如文章中所记载。
只可惜没有达到目的。康熙皇帝或许早已看透吴三桂计谋,以至于吴三桂去世之后,在历史记载中扭曲历史真相,导致吴三桂背负上千古骂名。这篇在日本的檄文被日本江户时代的林凤因得知,记载到日本境内。
4、总结
根据在檄文中的记载,展现给我们一段不为人知的古代历史,我们尊重历史,但是对此事而言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吴三桂是忠是奸,只取决于我们个人如何看待。
吴三桂在明朝为官之时,对崇祯皇帝尽心尽力,手握兵权听从调遣。没有吴三桂,内患问题都无法解决,更是无法抵御满清军队的铁蹄。单凭此事足以证明吴三桂对崇祯的一片忠心。
但在崇祯皇帝之后,能够证明吴三桂忠臣的言论就变得有待考证。大开山海关城门,引满清军队入城,一路烧杀抢夺,使得民不聊生,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不可估量。
如果事情真如在檄文中所记载,吴三桂只为光复明朝一路走来只是忍辱负重,那么为何后期却自立王朝,又取国号为大周朝呢?对于吴三桂,我们不能妄下定论,更不能凭借一纸文章就断定他是忠是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