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一生命运多舛(真实的张爱玲生活幸福吗)
真实的张爱玲晚年:3年内搬家180次,一生命运多舛!
我最喜欢张爱玲的一句爱情语录,“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会原谅现在的我”。
因为一个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状态,都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在张爱玲的身上,我看到了孤独感,无助感,把自己的不幸和难过写在书中,作为一个发泄工具,在文学的海洋里遨游,体现了自己高傲的人生。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亲情,友情以及爱情,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这些感情的存在。
我们说环境会造就一个人,还会毁掉一个人,在亲情层面,张爱玲出生在传统封建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个没有主意的人,靠家里的一点钱财度日,可以说对家庭不管不顾。
而母亲受新潮运动的影响,毅然决然的丢下刚刚出生的张爱玲去法国进修,从小没有母亲陪伴的张爱玲,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后来,父亲娶了后妈,也是没有好的,后妈经常非打即骂,在父亲面前挑拨,经常被关禁闭,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张爱玲不得不想要逃离这个家。
在她内心里还是渴望母爱,“世上只有妈妈好”也不是一句空话,张爱玲毫不犹豫的奔向自己想念的母亲身边。
母亲离开得这么多年,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自己的爱人,从生下张爱玲后,母亲就远走他国,自然是没有太多感情。
在跟母亲相处中,自然也是有些生疏,毕竟没在身边这么多年,在母亲这里没有得到太多的回应。
想到自己悲惨的遭遇,父亲母亲的不管不爱,后妈的恶毒,让张爱玲的内心充满孤独无助感,只能把自己的离合悲欢寄语于书中,来抒发自己的孤独难过。
后来张爱玲的母亲病危,想要见见自己的孩子,想到当初对自己女儿的忽略,也是很懊悔,张爱玲最后还是没有去看,只寄了一百美元。
在不断的成长中,张爱玲越发有自己的主见,当初母亲的不理睬,也造就了如今这样”冷漠”的态度。
由于家庭的影响,张爱玲缺乏安全感,以致她遇到了她的“美男子”胡兰成,他是个才华洋溢的人。
当时情窦初开的张爱玲,加上她在文学里熏陶,对于爱情是极少体会的,在几次的见面中,张爱玲对胡兰成一见钟情。
可是胡兰成是有家庭的,大家并不同意两人在一起,胡兰成是个情场老手。
而张爱玲是个少女心,对于胡兰成照顾,张爱玲死心塌地,认为是个可以托付一生的人。
因为在父母亲哪里没有得到过一丝爱,造成她义无反顾的跟胡兰成在一起,等他离婚,顺理成章的张爱玲跟胡兰成结婚,婚礼简单。
两人的婚姻生活也没有维持多久,由于当时时局不稳定,胡兰成就职汪伪政府,和张爱玲分隔两地,后来抗战胜利了,胡兰成为汪伪供职受打击,四处躲藏。
张爱玲奔赴自己的丈夫,可是胡兰成出轨,之后更加,张爱玲一次次的原谅也没换回他的回心转意,最后张爱玲以30万的稿费结束两人的婚姻。在爱情里张爱情放低了自己的姿态,卑微。
在之后的张爱玲努力在文学创作,后来结识了自己最后一位爱人,是个美国的著名作家,他叫赖雅,他比张爱玲大30岁,两个人在年龄方面有巨大的鸿沟。
在结婚后,赖雅就身患中风,只能由张爱玲承担家庭的开支生活,并且还要照顾赖雅。
这是张爱玲最困难的时候,分身乏术的家庭与创作兼顾,两人生活困难,只能过着到处搬家的生活,后来张爱玲怀孕,因无法生养就打掉了,这是张爱玲两次婚姻第一个孩子。
赖雅最后经受不了,去世了,张爱玲孤独的一个人生活,继续写稿,仅靠稿费生活。
谁知后来书不畅销了,张爱玲的生活越发的困难了,还得了皮肤病,身上越发的痛痒难耐,只能经常的搬家。
换一个地方,就算三年搬了180次家,用了杀虫剂还是没有任何作用,这其实是张爱玲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在多次的搬家中,张爱玲丢失她最珍惜的《海上花》的翻译。最后张爱玲去世在公寓里被房东发现,她把她的文学留在世间,供人阅读,在文学里感受着爱情的魅力。
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是悲凉的,一切根源是当时社会环境,以及家庭对她的忽视,在经历爱情的时候,以为所遇良人,哪知给你重重一击。
没有长辈的牵引,没有爱的滋养,张爱玲的一生可谓极度缺爱缺安全感,她是孤独的,只有文学带给爱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