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简介和风俗(寒食和清明有什么关系)
寒食节是哪天,为什么这一天要吃冷食?寒食和清明又有什么关系?
寒食节又叫禁烟节,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者前两天,从冬至开始算,冬至后第105天就是寒食节。
在寒食节和清明节这几天,按照习俗是要吃冷食的,家里不可以生火做饭。
这个节日本来历史悠久,但是,从元代开始,它就已经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逐渐和清明节合并到了一起。
清代富察敦崇在《京燕岁时记》中写道:清明即寒食,又名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在清代,人们已经不过寒食这个节日了。
寒食节曾经是我国古时候十分重要的节日,在汉代、唐代、宋代是和春节、冬至、中秋一样受重视的隆重的“大节”。
寒食节的由来是怎样的?为什么后来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呢?
据说,寒食节的由来和介子推有关。相传晋文公重耳在外面流亡的时候,介子推一直在他身边追随、陪伴。
后来,有一次重耳受了重伤,一行人拼命逃亡,有没有东西吃。别人尚可坚持,伤势严重的重耳再没有东西吃就很难坚持下去了。
这时候,忠心耿耿的介子推躲开众人,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了汤,喂给了重耳。就这样,介子推用自己的肉救活了重耳。
后来,重耳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当上了国君。他对当年追随、帮助过自己的人论功行赏,却唯独忘掉了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介子推。
后来,重耳想起来介子推对自己的恩情,就要封他的官。介子推却以老母需要奉养为由拒绝了重耳封赏的官位,带着母亲躲进了深山。
重耳着急找到介子推,手下就有人提议,说咱放火烧山吧,一放火,介子推就出来了。介子推是大孝子,总不能看着母亲被烧死吧?
重耳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叫人烧山。结果,介子推是个倔强的人,宁可和母亲一起被烧死,也不肯下山。就这样,等山火灭了以后,搜索的人员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早就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的下面了。
得知介子推死了,重耳后悔极了,他觉得都是自己的莽撞害死了介子推。为了纪念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重耳就把介子推死的这一天定为一个节日,并且规定,在这一天谁也不许生火做饭,要断火一天来纪念他。
到了西汉时期,寒食节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节日了,过寒食节的人也不再只限于三晋地区。到了唐朝的时候,寒食节已经不仅仅是吃冷食、断火,还衍生出了很多寒食节的娱乐活动,比如荡秋千、斗鸡、插柳等等。
再后来,过了唐朝、宋朝,蒙古人统治了中原。由于蒙古族与中原人汉人在文化上有差异,统治者对寒食节这个节日不再重视,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的文化内涵逐渐被淡忘,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娱乐项目。
从蒙元到明朝、清朝,寒食节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很少有人再过寒食节、再提起介子推了。
寒食节的一些节俗,比如说吃冷食、凉糕、青团之类,还有荡秋千、斗鸡等娱乐活动,都被整合到清明节这一天去了。
其实,我觉得重耳将介子推的祭日设为节日,让民间断火,吃冷食,主要是为了警示自己和当政者,让自己和后来的当政者记住这个教训,记住自己的这个错误;
也是请所有的老百姓帮忙监督当政者,不希望后世再出现介子推的悲剧。这才是寒食节创立的意义。
寒食节作为一个节日,已经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它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文化内涵已经被清明节继承了下来。
我们可以在清明节这一天念祖思远、祭奠先人;去郊外踏青,吃青团、凉糕,插杨柳,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虽然没有了寒食节,但是,我们还有融合了寒食节习俗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