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穿衣自由为什么痴人说梦 古代对穿衣为何有如此严苛的要求
你真的了解古代穿衣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许多人不再关注吃喝的问题,反而将目光转向穿衣打扮。穿名牌衣服、潮流服饰似乎已经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梦想之一,穿衣的风格也因此多变,许多衣服都可以混搭在一起的使用,甚至女性可以穿男装,男性也可以cos女装大佬。
开放的现代思想加上多元的文化潮流,让服饰成为了一种别样的文化。
然而在古代,穿衣,可是一件极为隆重的事情,要是乱穿衣服,轻则被家中长辈训斥,重则满门被灭。倘若打算在古代实现穿衣自由,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么古代为什么会对穿衣有着如此严苛的要求呢?又是什么敦促着古人恪守穿衣礼法呢?
唐初时期,著名经学家孔颖达曾说过: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而这个"华"正是华夏二字中华的来历。按照古书记载,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服饰,从先民时期算起,一直到民国,中国服饰历经五千年的风雨沧桑。
拥有如此悠久的服饰历史以及礼仪文化的传承,古人对于服饰的穿搭极为注重,他们对于穿衣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合礼"。那如何才能做到穿衣合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符合身份、合乎场合。
所谓的合乎场合,就是指在不同场合下,穿戴不同的服饰。例如在家闲居时,可以着开衫,坦胸露乳,前往宴饮集会时,则需穿正装,如果去赴私宴,那就另当别论了。
除此之外,服饰礼仪遍布生活,祭祀时要穿祭服,家人去世时,需要着丧服,拜师求学时,需穿儒服等等,并且每一种衣服都要搭配相应的鞋子,不允许肆意穿鞋。也许你会说,这好烦,还让不让人出门了,你还别说,只要你没穿搭好服饰、鞋履,家中长辈真的不会让人出门,因为这些都是古人所必须遵循的礼法,做不到那就是失礼。
按照古人的思维方式,失礼有时候比没命都可怕,许多大儒宁愿被杀,也不愿意失礼,由此可见,古人对于礼法的"偏执"追求。
除了合乎场合,古人穿衣还要符合身份,中国古代的服饰有着严格的使用制度,服饰的款式、面料、颜色图案更是因人而异。在周朝时期。
只有天子、诸侯、大夫这些拥有社会地位的男人,才有资格穿戴上衣下裳,普通百姓与夫人只能穿上下一体相连的"长衣"。
秦汉时期,普通百姓只能穿毫无颜色的麻衣,另外秦国比较特殊,举国皆爱黑色,因此人们看影视剧中的秦始皇形象多是着黑色黄袍。唐代以后,明黄色更是被规定成帝王专用色,要不哪有什么"黄袍加身",变成皇帝的宋太祖赵匡胤。
等到了明代,对于服饰的管理更加严格,一些动物、花草的纹饰图案只有官员能用,这一点,在明清两代大臣的官服上一览无余,官服上的动物图案预示着官位的高低、职权的大小。
一旦穿戴错误服饰,那就是失礼,要是不小心穿了明黄色的衣服出门,就是犯下了大不敬、谋逆的罪名,搞不好还要被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简直不要太惨。
此外还有流传至今的称谓、词语都和服饰有关,举个例子,纨绔子弟。
想必这个词语都听过,但是你知道啥是纨绔?纨绔本来指的是用细致的薄绸做成的一种不带裆的长裤,和现在的开裆裤很像。
因为纨绔的造价成本很高,在古代,只有贵族子弟用得起,再加上贵族子弟喜欢寻花问柳、调戏女人的秉性,因此后人将纨绔和贵族子弟联系在一起,于是就有了纨绔子弟这一说法。
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生活在新时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想穿啥就穿啥,只要合法,根本没有人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