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舌战狮城,今最佳辩手蔣昌建主持最强大脑,其他人如何了?
要说前段时间最火的话题,莫过于B站为五四青年节推出的视频“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由老戏骨何冰深情献声,短短几分钟,热血澎湃、催人奋进,有网友赞其为“少年中国说现代版”,那句“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更是成了年轻人的代名词。
时至今日,这条短视频的播放量已经突破2000万,火爆的原因不仅是响应者众多,反对的声音也不在少数。支持者认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一定比前浪要好,因为前浪为后浪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平台,后浪们应该理所当然地飞得更高;反对者认为,能成为浪潮的永远只有少数,所谓的“前浪”“后浪”不过是大海波涛汹涌的表面。而表面以下的,则是毫无波澜的“大多数”,这类反对的评论,也不乏有呐喊的声音。换句话说,《后浪》不过是少数人的狂欢。
芸芸众生,自古以来便有不同的生活姿态,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后浪呢?“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让我们把目光追回到1993年那场精彩绝伦、神仙打架般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现场。
1993年的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广播局(即现在的新传媒)举办,适逢新加坡当局为了推广华文的大环境,造成更深远的影响。
当年的评审可谓是星光熠熠,包括南洋理工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郭振羽教授、明报创办人同时也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查良镛(笔名金庸)先生、前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德耀教授、美国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及文明学系教授杜维明教授、新加坡广播局董事许廷芳律师。
(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年仅41岁的李显龙先生担任了颁奖嘉宾。)
1993年,姜丰、严嘉、季翔、蒋昌建代表复旦大学前往新加坡参加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他们四人在辩论场上先后与各大名校的辩手交锋,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
决赛中,复旦大学抽到"人性本恶"的观点,与台湾大学抽到的“人性本善”的观点进行辩论,看上去无从下手的题目却被他们说得条理清晰,尤其是蒋昌建作为四辩陈词总结的最后,引用诗人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注定要用它来寻找光明”,引起全场喝彩,最后沉着冷静地摘取冠军,轰动华语圈。
(复旦参赛队辩手左起:姜丰、季翔、严嘉、蒋昌健)
那天,复旦成为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蒋昌建成为最佳辩手。可以说,这次国际上的辩论成功直接掀起各大高校的辩论风暴,而他们四人也被载入历史,93年的"狮城舌战"流传至今,成为青年学生们观摩学习的标杆。
(姜丰代表复旦辩论队从李显龙手里接过第一名奖杯)
仔细想想,这场辩论引起国内关注的原因,仅仅是他们赢了比赛,拿到了最后的冠军,为复旦、为国家争了光而已?其实不然,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更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他们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是代表了中国无数有志青年的模样,会说话是一门学问,畅快说话更是一种魅力。
据资料显示,辩论队子夜归国时,大批记者在机场等候,《解放日报》头版报捷,《演讲与口才》连续数月卖到脱销,当年国庆,央视一套在10月1日晚黄金时间播出辩论会决赛录像,此后假期循环播放之前比赛,这四位年轻辩手,成为了举国偶像。
(当年辩论队在上海训练时)
正方反方,说你说我,就如同真理,或许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大家享受的,是在过程中沉浸出的喜悦,想法呼之欲出,通过举例或论证让对方心服口服,对错也不容分说,每个人都愿意表达,并能够表达,是一种幸事,也是属于一个时代的符号。
把时光拉回到现在,除了在学校期间偶尔还会去看一场辩论赛,在生活中谁还会特意去举办场辩论呢?时光荏苒,二十六载过去,四大辩手,都在做什么呢?
四位中,可能大家最熟知的就是蒋昌建,头发泛白的他活跃在镜头前,主持《最强大脑》,也被粉丝称为智慧男神,谈吐举止间,仍能看到他当年意气风发、自信坦然的气概。
他曾于2001-2005年成为《杨澜访谈录》的总策划,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学者,并任教于复旦大学,如今的他成了国内科技传播的代言人,近期全程参与制作了《智造将来》,将为大众传播新科技的概念。
姜丰“一战成名”,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部,主持《正大综艺》,之后又担任《文化视点》的制片人、编导和主持人,27岁的她成为了央视最年轻的制片人。喜欢文学的她还发表文学作品,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姜丰却选择了去剑桥攻读博士,优秀的人,总是不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期间她与一名英国高管成婚,并生下一对可爱的儿女,由于巨大的文化差异,两人并没有走到最后,作为“单亲妈妈”的姜丰,在国外创办了留学机构,还进军投资领域,担任CEO,19年回国创业,岁月从不败美人,年近50岁的她仍知性优雅,风采依旧。
相比于蒋昌建和姜丰,其他两位则在法律领域深耕不辍。
季翔参赛时是复旦大学法律系二年级学生,1996年取得硕士学位,后毕业后赴美国攻读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律师事务所工作,2003年之后在北京做律师,是上海方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合伙人。
目前在北京,并且在国际仲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严嘉参赛当年取得复旦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学士学位,被保送研究生。后赴香港读金融博士研究生。1998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后在美国律师事务所工作,之后在香港做律师。
2006年回上海做律师。
曾经的“四大辩手”,也是众多学生的青春,如今他们都已过了不惑和知天命之年,记忆随风飘远,那年夏天,永远让人怀念。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至今印象深刻:“每一时代的热潮,决定了后浪的模样。那个以词句为刃,以真理为尺,不屑举报更爱以理服人的时代一去不返,后浪正奔涌向前。”
(季翔、姜丰、蒋昌建、严嘉合影)
是的,时代在改变,四人也在改变,从未改变的,是对生活、对自己无悔的付出和向上的态度。“正奔涌向前”,也许,这就是关于“后浪”最中肯的解释,换言之,“四大辩手”也是后浪,那样的青春,热烈激情,这样的人生,丰富多彩。
遇见这样的时代,看见曾经的样子,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奔涌吧,后浪。
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