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敢反李渊(李世民怎么有那么大权力推翻李渊)
李世民之所以敢逼迫李渊禅位,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李世民是李渊的嫡次子,这是他们的家事。
第二,李世民战功卓著,对建立大一统唐朝拥有巨大的功劳。
第三,李世民实力雄厚,手下文臣武将众多,一般人不敢得罪。
第四,是禅让,而不是夺位,李渊的性命没有任何危险。
有这么4点合情合理的原因,李世民在逼迫李渊禅让的时候,自然就没什么人出面阻止了。哪怕是唐高祖李渊最信任的裴寂,也只能默默接受这一事实。
一、玄武门之变,说到底是老李家的家事。
门阀世家的观念,在唐朝依旧极为浓厚。家族产业的继承权,往往都是大家族子弟们争夺的焦点。为了这一权利,父子相残、兄弟反目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说到底,玄武门之变,其实也是家族内部,争夺继承权的一场闹剧。只不过这个家族,是管理天下的老李家,这场闹剧,闹得有点儿大罢了。
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嫡次子,并不是完全没有继承权。这一点满朝文武,每个人都很清楚。而且李世民战功卓著,能力和威望都碾压太子李建成,这事儿大家也都知道。
一来有继承权,二来能力出众,为什么李渊就不能把大位传给李世民呢?阻止这一点,似乎没有任何道理吧?
大臣们就算再忠心,在遇到老李家自己的家事时,他们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了。李渊那几个儿子,谁做皇帝,他们不是给老李家打工呢?还能多发年终奖不成?
二、李世民可是大唐的大功臣,这一点谁都否认不了。
大唐的江山是谁打下来的?很多人都会第一个想到李世民。因为在唐朝最关键的几次大仗中,都是李世民挂帅出征的。
第一,晋阳起兵的时候,是李世民和刘文静合伙诓骗了李渊,这才使得李渊下定了决心起兵创业,要不都没有唐朝这一说了。(虽然我也不信,可至少史料里是这么说的。)
第二,西征关中时,李渊和李建成都被宋老生给打得屁滚尿流,是李世民于危难之中解救父兄,同时击败了宋老生。
第三,夺取关中的过程中,李世民带兵与薛举交战。初战不利,等到薛举去世后,李世民出征击败了薛举的儿子薛仁杲,自此稳住了关中局势,让李渊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第四,李世民攻打洛阳的时候,顺便擒获了前来支援的窦建德,迫使王世充投降。自此唐朝便拥有了中原腹地。
第五,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起兵叛乱,又是李世民出兵将其平定。班师路上,顺道解决了障碍物徐元朗。
这么多功劳堆在一起,其实不光李渊不知道该怎么封赏李世民,就连那些大臣们,都只能对李世民交口称赞,不知道该如何仰视这位秦王。
现如今,这位战功卓著的秦王,一不小心灭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顺便让父亲禅让大位给自己,你说那些大臣们,还有啥好说的呢?当然是麻溜地组织啦啦队,热烈欢迎啦!
三、谁敢跟李世民叫板?看他不弄你!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有底气,还得看看跟着他的那些人都是什么货色。文臣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人,武有秦琼、尉迟恭、程知节、侯君集、张公瑾等人。
这帮人可都不好惹,他们身经百战,位高权重,一个个都是狠角色。这就是李世民敢于发动玄武门之变的重要筹码,就连太子李建成,也不得不叹服。
反观当时的朝局,除了李世民外,还有谁拥有如此强大的班底?就算李渊手里的确有实权,可也很难在一时之间,凑齐这么多这么优秀的文臣武将。
大臣们是不是也应该掂量一下?光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能跟李世民的这一集团相抗衡吗?他们团结起来,或许还能一战,可问题是,他们当时已经被吓傻了,根本不会有计划地团结在一起。
既然无法团结,那就只能成为别人待宰的羊羔了。这个时候谁还敢跟李世民唱反调呢?说到底他们没这个实力!哪怕是李渊都不具备。
四、保住李渊,这是李渊集团的底线。
李世民做事也是留有余地的,说到底,他没有对自己的父亲李渊下手。要知道,留下李渊,其实等于就是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李世民反倒很大度,不仅留下了李渊,还给他好吃好喝好玩,让他在自己的小王国里尽情地嗨皮。这也是李渊之所以禅让的重要原因。
李渊手里的确有可以调动的人马,毕竟是开国皇帝,不可能处处都依靠儿子李世民。可是动这些人马,能为李渊换来什么呢?唯一活着的嫡子再惨死吗?
所以说,这不是李渊愿意看到的事情。因此,只要李世民能够保证李渊的安全,那么李渊集团也就用不着继续抗争了。毕竟,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总结:李渊可不想再丢了这唯一的嫡子。
李渊和自己的原配窦氏感情很深,可以说李渊在隋朝的仕途顺畅,很大程度都是在窦氏的帮衬下完成的。因此李渊极为心疼窦氏留下的这几个孩子。
即使李渊一共生了22个儿子,可是唯独窦氏的那4个儿子,是最受宠的。而李建成、李元吉都被杀了,李玄霸早逝,窦氏的儿子里,只剩下了李世民。
作为李渊活着的儿子里,唯一的嫡子,李世民无疑已经成为了这个家族的无冕之王。不需要禅让,大家也知道老李家这份家业,将来是要传给李世民的,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既然如此,大家又何必跟着李渊拼死拼活,将李世民给斗倒了呢?万一哪天李渊心血来潮,又想起了李世民,重新将其立为接班人,那当初帮助李渊的那帮人,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