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因酒后让朱元璋记恨,却是开国功臣中少有的善终之人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好杀功臣的皇帝,从胡惟庸案到蓝玉案,朱元璋几乎将还活着的功臣斩尽杀绝,我们所熟知的李善长、蓝玉、傅友德、冯胜等人均成为他的刀下亡魂,连刘伯温和徐达也有传闻是朱元璋所杀。
当大明朝的开国功臣,是一个高危职业,手上有朱元璋所赐免死铁券的人,大部分都没有好下场。然而汤和却是一个例外,尽管他为朱元璋所记恨,却奇迹般地在朱元璋的大清洗中幸存下来,得以善终。那么,朱元璋为何放过了同样是开国功臣的汤和呢?
汤和,安徽凤阳人,与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发小。两个人住在一条小街上,童年时就在一起嬉戏,感情深厚。汤和算得上是朱元璋的引路人,他比朱元璋胆子大,很早就参加了红巾军,因为战功升为千户。汤和富贵后就给位于皇觉寺的朱元璋写信,让他来投奔起义军。
不过,朱元璋的头上确实有“主角光环”,他天生是一位领导者,尽管他是不情不愿地参加起义军,却很快就坐到了镇抚的位置,级别比汤和还要高。
汤和先加入起义军,却成为朱元璋的手下,一般人心里总要闹别扭,可是汤和心甘情愿地跟随朱元璋,为他鞍前马后,对他忠心耿耿。朱元璋年纪小,刚当上将领时没有威望,诸位将领与朱元璋是同辈,都不愿意听他的调遣,唯独比朱元璋还大三岁的汤和,在众人面前以下级自居,尊奉朱元璋的指挥。
汤和是一员猛将,他在朱元璋麾下时,屡为先锋,攻击陈野先时他大腿中箭,血流不止,仍投入战斗,为朱元璋打败了敌人。
拿下常州城后,朱元璋让汤和镇守这里。对于朱元璋势力而言,常州是一个战略要地,它与张士诚的东吴相连,经常遭到张士诚的间谍渗透和军事打击,想要镇守住常州,没几把刷子是不行的。汤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的防守十分严密,令行禁止,以至于敌人打探不到任何消息。张士诚屡次派兵进犯常州,都被汤和击退。
然而就是在守卫常州期间,汤和说了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一句话。汤和喜欢喝酒,屡次因为喝酒犯错,让朱元璋十分不满。常州是关键所在,朱元璋让汤和凡事向他禀报,有一次汤和向朱元璋请示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心里不爽对左右说:“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明史·汤和传》)
汤和埋怨朱元璋让他左右为难,这话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让朱元璋很是记恨。汤和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因为一次酒后失言,失去了公爵的封赏。平定中原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和汤和地位相当的人都封了公爵,但朱元璋却以汤和犯了几次错为由,不封他公爵。汤和平定明夏归来后,朱元璋又找茬没有给他封赏。后来,汤和好不容易被封了信国公,朱元璋却专门将他召来,历数他在常州时的过失,并让人将其刻在世袭凭证上。
朱元璋对于这位昔日的好友,确实有点不讲情面。其实汤和的功劳并不小,平定张士诚,南下伐方国珍,北上征讨元军,西出定陕州,入蜀灭明夏,汤和都参与了,尽管在战绩和功劳上他比不上徐达等人,但也属于第一梯队。
有的人被敲打以后心生不满,开始作死,有的人则选择放权保命,做一个富家翁,蓝玉和冯胜等人属于前者,汤和则属于后者。作为朱元璋童年的好友,为他南征北战的开国功臣,汤和没有因为荣誉待遇比不上其他人就去埋怨朱元璋,毕竟他当初一句酒后失言让朱元璋恨了他许多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朱元璋经常教训汤和,也让汤和养成了低调谨慎的性格。如朱亮祖、蓝玉等人,因为朱元璋的厚待往往忘乎所以,成为勋贵后胆大妄为,贪污腐败,欺压乡里,让朱元璋不满,也给了朱元璋杀他们的把柄。
汤和与他们相比谨小慎微得多,他被封为信国公以后,朱元璋经常让他参与商议军国大事,汤和只是提出自己的建议,从不敢替朱元璋擅作主张。
朱元璋晚年时,对开国功臣们统领军队十分不满,只是还没有开始行动。大部分勋贵都没有看出朱元璋的意思,但汤和很早就洞察到了朱元璋的想法,他主动找到朱元璋,希望能辞官归乡,不再统领军队。
朱元璋正为功臣们争权夺利焦头烂额,汤和主动放弃兵权,让他是既感动又欣喜,他立即解除了汤和的兵权,并在凤阳给汤和修建府邸。在这期间,倭寇进犯沿海一带,朱元璋让汤和去主持军事。汤和抵达后,修筑了59座防守城池,然后就再一次将兵权交还给朱元璋,来到凤阳居住。自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向朱元璋朝见。
汤和的意思很明确,我不要兵权,只要安享晚年。朱元璋对汤和的识时务十分满意,赏赐给他大量财物,其余的将领都没有这个待遇。
汤和是明智的,正因为他放弃了兵权,对朱元璋的皇权不再构成威胁,所以朱元璋清洗蓝玉、李善长、冯胜等人的时候,汤和才能够幸免,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