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陕西著名历史人物 胡景翼
少年时代
胡景翼的老家在陕西富平县陵怀堡,因父亲胡彦麟在外经商,家中无人照料,举家迁至外祖父家侯家堡。胡景翼的父亲胡彦麟,读过几年私塾,识得文墨,不同于一般唯利是图、只知钻钱眼的商人。他见多识广,重义轻利,思想进步,关心国家,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尤为不满。他为人侠义,性情豪爽,是位具有强烈爱国心,和远见卓识的好父亲。这对孩提时代的胡景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著名学者章太炎和胡彦麟有过来往。看到胡景翼聪明好学,一表人才,对胡彦麟说:“励生是今世少有的天才。……如果没有胡大人的严正督导,励生所就未可知也。”
胡景翼
胡彦麟有六子一女,胡景翼为长子。胡彦麟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举家又从地处偏僻的侯家堡,迁到富平重镇庄里镇。让胡景翼跟一位姓杨的先生读了近六年书,将《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课本读得滚瓜烂熟。胡景翼的聪明好学,先生已教不了他了,就举荐他跟父亲到三原读书,拜关中有名的学者赵如笃为师,读“四书”、“五经”。这些古文虽有些诘屈聱牙,枯燥乏味,却为他以后参加革命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胡景翼崇尚健体,在读书的同时,又拜鹞子高三的大弟子金仲为师,成为高家拳的再传弟子。
求学时受三民主义思想,1910年加入同盟会
当时井勿幕等人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1908年成立了同盟会陕西分会,经常来三原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这对少年的胡景翼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他稚嫩的心灵中播下了反对封建专制,向往民主自由的种子。
当时的革命以剪辫子、放小脚为形式,反对满清政府,开展解放妇女运动。15岁的胡景翼,以“一十五龄人”为笔名,编写了劝妇女放足的传单,四处张贴。
听说西安“健本”学堂招生,胡景翼向父亲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取得父亲的支持,考入了西安“健本”学堂。
“健本”学堂,是革命党人焦子敬等人创办的。任课的老师大都是同盟会员和进步人士。他们利用课堂,揭露清政府丧权辱国,腐败黑暗,宣传民主革命的道理。这些新鲜的思想,给了年轻的胡景翼以极大的激励。
面对国家危亡,民族危机,胡景翼再也坐不住了。他组织同学演讲,慷慨激昂,大声疾呼:“列强环逼,清廷无能,堂堂中国就要被瓜分了,我们就要作亡过奴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岂能眼看着鞑虏的蹂躏,而干作亡国奴吗。”他仿效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杆为旗”,组织同学制作了20几支木枪,进行操练。
1910年3月,在井勿幕等人的介绍下,19岁的胡景翼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以一位自觉的革命者,投入了民主革命的洪流。
1911年6月,胡景翼于健本学堂毕业。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他 决定“以奔走革命为职志”,不再继续求学①,随后来往于耀州(今耀 县)、西安之间,进行广泛联络。随着革命形势高涨,同盟会陕西支部计 划由井勿幕、胡景翼率刀客在渭北发难,钱鼎等人策动新军在西安响 应。井、胡遂以耀州庙湾为基地,加紧准备。武昌起义爆发后,清陕西 当局颇为惊慌,密谋将新军第二标调离省城,并逮捕军中的革命党人。 新军乃提前于10月22日举义。胡景翼得知消息,立即招集各方豪杰 志士和刀客两千余人在药王山首先响应。不久,井勿幕在三原就任陕 西北路安抚招讨使,他应召前往,被委为第一标统带。西路战事告急 时,又奉命率部赶往支援,在三水张户原(今旬邑张洪原)大败清吏升允 所率之甘军。
被迫去日本求学,秘谋反袁
1912年3月,袁世凯窃权上台后,陕西都督张凤翔投靠北洋政府, 打击革命派势力。秋天,胡景翼被迫离陕去日本,入成城学校读书。12 月,外蒙古封建主在沙俄政府策动下宣布“独立”,留日学界群情激愤, 公举胡景翼为代表,归国组织“征蒙军”。但袁世凯无视全国人民的反 对,一味与沙俄妥协,胡景翼的使命未能实现。不久“二次革命”爆发, 他便在上海投入了反袁斗争。期间,孙中山、黄兴曾派人约张凤翔举兵 响应,张凤翔拒绝,胡景翼愤怒指斥这是“苟安一时,助长袁氏帝制自为 之心”②。
1914年1月,胡景翼亡命日本,入革命党人创办的浩然学社学习 军事。数月后毕业,决定回国直接从事反袁斗争。离日前,曾由于右任 引荐会见了孙中山。孙以“努力革命”相勉励,他毅然回答说:“俟破京 后再迎先生! ”③
① 王儒卿等编:《陕西乡贤事略•胡景翼事略》,陕西教育厅编审室1935年版, 第166页。
② 《陕西乡贤事略•胡景翼事略》,第169页。
③ 于右任:《胡公笠僧墓志铭》,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编《西北革命史征稿》 下卷,1949年版,第102页。
胡景翼回陕后,经师子敬、侯笃等人斡旋,到陈树藩第三混成旅教 导营军官连学习。不久相继升为差官连连长、备补连连长、游击营营 长。与此同时,他与刘守中、岳维峻等人在三原开设大有公司,作为秘 密革命机关,又与续西峰、续范亭、孙岳、邓宝珊等人相聚于华山下,密 谋讨袁计划。
1915年12月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次年3月,郭坚、耿直等在渭北 举事响应。陕西将军陆建章为镇压起义军,一面任命陈树藩署陕北镇 守使兼渭北“剿匪”总司令,一面派其子陕西第一混成旅旅长陆承武率 精锐一团到渭北一带巡防。胡景翼此时驻防富平,他看到陕西反袁逐 陆斗争日益高涨,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将陆承武佯迎入富平县署,于5 月7日晚发动兵变。
护法战争结束,游离陈树蕃麾下
经一昼夜激战,全歼陆部一团人,并生擒陆承武。 事变后,武钧、刘守中、张义安等人要求乘时宣布独立,围攻西安,胡景翼却以“有旅长在”为理由,加以拒绝,将陆承武交给了陈树藩。陈见有 利可图,遂于9日宣布独立,自称陕西护国军总司令,并以陆承武为人 质,与陆建章讨价还价,6月取得了陕西督军职位。
护国战争结束后,胡景翼部被编为陕西第一旅混成第二团,驻防陕 南龙驹寨(今丹凤)。由于陈树藩对他并不十分倚重,且怀有猜忌之心, 胡景翼这时将其所部编为十个连,致力于练兵活动。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揭起护法旗帜。陕西党人高峻、耿直、 郭坚等人纷起响应。这时,胡景翼经一年多时间的练兵,有了一支战斗 力较强的队伍,但他却没有立即响应,而且还奉陈树藩之命直接加入了 对高峻、耿直等起义军的围攻。胡景翼对人说:他攻打郭、耿、高是想把 他们“剿灭掉”,“自己起来再干”①。因此,当耿直退守岐山派人与他联 系,以至质问他“还革命不革命”时,他仍与耿军“激战八昼夜”;直到有 了重大伤亡,才感到这是陈树藩施用“以毒攻毒”之计,遂与耿密约:耿
①叶雨田:《靖国军末期高陵事变见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 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陕西文史资料选集》第3辑,1963年版,第242页。
1918年1月25日,胡部补充营营长张义安愤于陈树藩步步紧逼, 在三原宣布独立。27日,胡景翼与曹世英分别由富平、耀州赶到三原, 共同组成陕西靖国军,胡景翼任右翼总司令,曹世英任左翼总司令。2 月2日发布讨陈檄文,宣言靖国军“志在上以靖国,下以救民”,以达“政 治清明,共和巩固,奸雄无觊觎之心,政府有依归之望”①。随后,从东、 西两路进兵西安。2月中旬,靖国军在各阶层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兵临 西安城下。陈树藩为挽救其败亡命运,在据城固守的同时,不惜以陕西 省长为条件,与河南镇嵩军统领刘镇华加紧勾结。刘镇华率部入陕后, 俨然以“调停人”的身份,诱迫靖国军退兵。胡景翼鉴于西安城屡攻不 下,为“保存实力”,遂不顾前方将领张义安、邓宝珊、弓富魁等人反对, 连函张等撤军。结果,陈树藩与刘镇华镇嵩军乘机反扑,张义安在组织 反击时中弹阵亡。从此,靖国军被迫转入节节退守的困境。
此后,胡景翼与曹世英电请唐继尧“派劲旅,由川援助”,并推戴唐 为“滇川黔陕靖国联军总司令'‘②,同时派代表赴上海请于右任回陕“主 持西北革命大计”。8月9日,于右任经孙中山同意回到三原,被举为 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胡景翼改任第四路司令。靖国军改组后,对陈树藩 再度发动攻势。但不久,胡景翼到渭南固市劝说姜宏模所部投归靖国军,为姜扣留,旋被陈树藩软禁于西安。期间,陈树藩百般笼络,并屡次 逼写劝降信,均遭到拒绝。
① 《胡景翼、曹世英讨陈檄文》,见邓宝珊等撰《张义安三原起义》,载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陕西文史资料选集》第2辑, 1961年版,第50页。
② 《唐继尧致李根源电》、《李根源致唐继尧电》,存云南省档案馆。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陈树藩为缓和人心,同时慑于靖国军 以焚烧教堂相要挟,将胡景翼释放。胡景翼回到三原,即就任陕西靖国 军副司令兼总指挥,宣布继续讨陈,并通电全国称:陕事“决由陕人自行 收束,以纾民祸”①。为此,他在着手整饬军队的同时,还注意从事地方 建设和振兴教育。在地方建设方面,曾聘请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查勘 泾阳吊儿咀水利工程。在振兴教育方面,除继续维持原有学校外,陆续 创办了三原渭北中学、三原女子中学和富平庄里立诚中学。胡景翼这 种精神受到了孙中山的赞赏,孙中山称誉他“所历弥苦,所志弥坚,诚可 为晚近军人之励",并勉励他说:“陕西险据中原,为南军入北之冲要,幸 善守之,以俟时局之变化。”②
1921年5月直军阎相文、冯玉祥等部入陕取代陈树藩,同时对靖 国军大加分化拉拢。在此情况下,胡景翼为了保存实力,竟不顾于右任 的反对,于9月21日宣布取消靖国军名义,接受直军改编。10月,被 北京政府任命为暂编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胡景翼在接受改编中,虽 一再表白说是为了“通权达变”,是“依人”非“降人”,但靖国军多数将领 对此是不满的,有的斥责这是“断送靖国军前途”③。孙中山也致函责 备:“以堂堂护法之师,受伪廷督军之改编,不特败坏纪纲,为西南各省 所不容,即于其个人节操,亦有大亏。'‘④
① 《胡景翼痛南北纷争不已并发表政见之通电》,存云南省档案馆。
② 《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83页。
③ 张就:《关于陕西靖国军的回忆》,《陕西文史资料选集》第2辑,第65页;孙 蔚如:《杨虎城在武功继续坚持靖国军旗帜》,《陕西文史资料选集》第2辑,第85页; 叶雨田:《靖国军末期高陵事变见闻》,《陕西文史资料选集》第3辑,第243页。
④ 陕西靖国军时期孙中山给邓宝珊的一封信,见《陕西文史资料选集》第2辑 扉页。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结识李大钊、王若飞共产党人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胡景翼率部随冯玉祥开赴河南,在郑州、开封、彰德等地与豫督赵倜军作战。战后,所部被编为陆军 第二十四师,驻防京汉铁路北段顺德、彰德、正定一带。期间,胡景翼去 北京,经人介绍结识了李大钊。自后“每遇辄洽谈竟日”,给其思想以重 要影响。
胡景翼书法
胡景翼依附直系原是借此谋求更大发展,但直奉战争后吴佩孚不 仅从服装、枪械到饷需多方加以限制,并时刻企图收编其部队,这使他 对直系日益产生了不满。1923年曹馄贿选总统,遭到全国同声反对, 胡景翼于是感到“有再度革命之必要”,“欲有所举动"①。随后,他派李 仲三、刘允臣、张璧等与冯玉祥密谋,同时积极与孙岳取得联系。经频 频密商,冯玉祥、胡景翼、孙岳遂结成反直联盟。1924年10月23日, 冯玉祥利用吴佩孚在山海关与张作霖作战之机,在胡景翼、孙岳的密切 配合下,回师北京囚禁了曹馄,通电主和。25日,宣布组成国民军,冯 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任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并电邀孙中山北上 主持大计。
北京政变发生后,吴佩孚率残部退至洛阳组织反扑。11月7日, 北京政府免去张福来河南军务督理职,特派胡景翼前往河南办理军务、 收束事宜。24日胡景翼率国民第二军南下,与吴军战于彰德、道口、清 化间。12月6日胡景翼被特任为河南军务督办,12日进抵开封,宣布 正式就职。接着,与镇嵩军憨玉琨部连续作战,至次年3月取得最后 胜利。
胡景翼就任河南督办后,广为延揽人才,希图“以豫省为始基”,“期 成清明之政治",然后“推行主义于全国于是,国民党人李根源、李烈 钧、柏文蔚等数十人纷纷前往,共产党人李大钊、王若飞等和苏联代表 团、军事顾问,也曾先后应邀赴汴。但为时不久,胡景翼即于1925年4 月10日病逝。
① 高兴亚:《国民军革命史初稿》(上),桂林三户图书社1940年版,第155页。
胡景翼病危之际,曾口授遗嘱谈及“胸中素蕴”,说:“余对世界观 念,以人类互相亲善,永久和平,期臻大同郅治之隆为指归。而欲达此 目的,非打倒世界强权不为功。”①
主要参考资料
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编:《西北革命史征稿》,1949年版。
《胡景翼将军生平事迹》,未刊稿。
笔者访问胡景翼三弟胡景铃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