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儿子称为什么称号(皇上的皇子都有什么称谓)
阿哥是一个满族俗语,即对兄长子辈的互称,清代没有成年的皇子,也指对年纪跟自己相近的男子表示亲热的称呼,尤其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年轻未婚女子对自己异性朋友的称呼。
清朝电视剧虽统称皇帝儿子为“阿哥”,按顺序在前面加上数字,以此区分年纪排序。
但除此之外仍会听见亲王、郡王、贝勒等称呼,象是《甄嬛传》称十七阿哥为“果郡王”,而《步步惊心》则称八阿哥为“贝勒爷”,究竟称呼有何区别?
事实上,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又称宗室觉罗世爵,掌于宗人府,只授予爱新觉罗氏族人,它们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
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再往下就是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同奉恩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同奉恩辅国公。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
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分三等)、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分四等)、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分四等)、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分两等)。
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
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
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而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袭。例如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
宗室女子的爵位分别是: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品格格。
比如说,康熙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起初只是被封个“贝勒”身分,后来因受到重视与信任,被封为“雍亲王”;
十三阿哥则因站对边,受到雍正信任与重用,雍正即位后将其封作“怡亲王”,成为宗室第一等爵。
乾隆时期五阿哥永琪深受皇帝喜爱,因此小小年纪就将他封为“荣亲王”,而乾隆与乌拉那拉氏皇后所生十二阿哥,虽说是嫡长子,本有可能继承皇位,最后却因父母闹翻受到牵连,到最后连个封号都没有。
由此可见从封号就能得知皇帝喜爱程度,并依等级赏赐有别,形同嫔妃封妃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