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40年10月4日抗战期间新四军胜利发动黄桥战役
蒋介石的国民党希望新四军抗战是有条件的一、你得抗战,去到前线。二、新四军军成立后1.03万人,将来不管什么规模,军饷一律按照1万人发放,皖南事变之后就没了。三、规定区域抗战,不得发展地盘,日本人,国军的都不行。四、韩德勤是国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黄桥战役就是当时新四军发展到了韩德勤的地盘,国府“警告无效”后发起攻击,粟裕指挥一支队打了一场漂亮仗,歼敌1.1万余人。
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速胜论破产,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共都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定位。1938年11月,六届六中全会撤销长江局,长江局合并给中原局,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执行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扩大地盘,壮大队伍,独立、不受国军指挥)态度坚决,发展思路的调整必然会造成冲突。
刘少奇上任后,觉得苏北苏中青壮年人口多,物资丰富,是建立根据地,壮大部队的好地方,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向东进攻”的策略。意图在苏北建立根据地,而苏北是韩德勤(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司令)部队的敌后游击区(1938年,衡山军事会议确定开展广泛的敌后游击战,并划定几个游击区。周恩来和叶剑英参加了会议)。在韩德勤游击区建立根据地,冲突不可避免。
当时国内有个现象:只要有根据地的地方都有两个基层政府,一个是国民政府任命的,一个是我党任命的。谁的武力强,谁就占优势。比如黄桥战役期间短短两三个月,新四军就在泰州、靖江等四地地建立了县级、乡镇级政府。
根据地政府主要负责征兵征粮。一直到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都有军饷。比如新四军6万元/月,算是够多的。叶挺后来又争取到2万元/月。苏北摩擦期间也包括黄桥战役期间,叶挺还在不断地向国民政府要求增加军饷。但队伍不断壮大,军饷总是不够用的。
按部署,新四军陈毅粟裕部(江南指挥部新四军1/2支队)向北偷渡长江向北发展,进入韩德勤游击区(新四军和韩德勤部都属于三战区指挥);皖北张云逸部(江北指挥部,新四军4/5支队)向东出发,建立皖东根据地,策应苏北根据地建设【电影:东进序曲】,通过李品仙防区;豫北豫西的黄克诚八路军向南进入苏北(绕开于学忠的东北军)。三路大军进军苏北韩德勤游击区,事先没通报三战区,摩擦是必然的。于是就有了“确山事变”、“半塔集事变”、“郭村保卫战”、“黄桥战役”、“曹甸战役”等一系列摩擦。
1940年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5月4日关于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进攻的指示,为执行独立自主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率所属主力北渡长江,于7月初挺进苏北。
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组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下辖第1、第2、第3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为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随即东进黄桥地区。
8月,为策应新四军发展苏北,八路军第5纵队东进淮(阴)海(州)地区,形成南北配合。
国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自诩拥兵10万,视新四军苏北部队为心腹之患,企图先集中兵力进攻黄桥,消灭或驱逐立足未稳的新四军苏北部队,然后移兵北上,歼击南下的八路军第5纵队。
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7000余人,坚决予以反击。新四军以一部兵力坚守黄桥,主力隐蔽于黄桥西北一带;以另一部兵力诱敌进入黄桥阵地前沿,分割包围,再将其逐一消灭。
从1940年10月4日至6日决战结束,新四军在黄桥地区歼灭国民党主力军12个团共1.1万多人,基本消灭了韩德勤的主力。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撤退。新四军军乘胜席卷海安、东台。
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共产党的军队在苏中、苏北根据地的坚实基础。
随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盐城大丰开展了历史意义的会师。
再随后就发生了皖南事变。
有一篇研究文章提出:黄桥决战七十年 重重疑点仍未解。
他根据《粟裕战争回忆录》、《陈毅传》、《叶飞回忆录》,《管文蔚回忆录》、粟裕、陈毅的两个《黄桥战役总结》,和其它一些史料。
1、高桥伏击开战令是谁下的?
2、新四军兵力究竟几何?
3、攻黄桥的33师兵力有多少?
4、李守维在野屋基兵力有多少?
5、翁达的17团哪儿去了?
6、高桥伏击有没有2纵参战?
7、江南支援部队到底有多少?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