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三湾改编”后的红一团,团级干部都是谁?后怎么样了?
“三湾改编”是我军建军史上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个事件。
“三湾改编”发生在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当时毛主席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来到了位于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的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针对起义队伍中存在的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特别是近期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等情况。
于是,在三湾村进行了后来著名于世的“三湾改编”:
第一,部队缩编。资遣一部分不愿留队的革命意志薄弱者,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1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
第二,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中建立党的组织,做到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
第三,强调官兵平等。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士兵委员会,参加部队的管理,协助进行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
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我军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那么,接下来就和大家说说,经“三湾改编”后,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简称红一团)的团级干部都是谁?
团长,先是由黄埔军校毕业,曾担任国民政府警卫团第三营长,后参加了秋收起义的陈皓担任;副团长由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秋收起义的徐恕担任;团参谋长是由黄埔军校毕业的,后参加秋收起义的韩昌剑担任。
革命就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意志不坚定的终将被革命队伍所淘汰。上述的三位团长、副团长、参谋长,包括一团一营营长黄子吉,在后来艰难战斗中,革命意志开始消沉,他们企图将工农革命军的一个营拉出,投靠国民党军方鼎英部,妄图叛变投敌,幸亏被一营党代表宛希先发觉,报告给了毛主席,才避免革命队伍的损失。上述三人还有一营营长,于1927年12月29日在宁冈县砻市召开大会后,被执行处决。
继任团长是张子清。
张子清是湖南益阳人,1902年生,湖南讲武堂毕业,曾任零陵镇守使署上尉副官,因反对军阀赵恒惕,遭到通缉,后回到家乡组织游击队反抗军阀统治。1925年入党后进入广州政治讲习班学习,参加了北伐。1927年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张子清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3营营长,陈皓被处决后,张子清继任团长。红4军成立后,张子清任11师师长兼31团团长。由于张子清在1928年3月的一次战斗中负伤,子弹一直没有取出。1930年5月,张子清终因伤重不治,牺牲在永新县南乡洞里村蕉林寺,年仅28岁。
继任参谋长是朱云卿。
朱云卿是广东梅县人,1907年生,黄埔军校毕业。1925年入党,参加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朱云卿是主席的得力助手,是我军的第一任参谋总长。他曾任红四军31团团长、红4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中革军委总参谋长。令人痛惜的是,1931年的第二次反“围剿”中,朱云卿因病去世,年仅24岁。
红一团首任党代表是毛主席兼任,继任党代表是何挺颖。
何挺颖是陕西南郑人,1905年生,曾在上海大同大学学习,1925年入党,后被组织派遣到北伐军中任团指导员,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时,被任命为第一团三营党代表。上井冈山后,何挺颖被任命为第一团党代表。1929年1月24日,在红军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的过程中,不幸牺牲,年仅24岁。
政治部主任宛希先。
宛希先是湖北黄梅人,1906年生,早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5连当兵,后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任1团政治部主任兼1营党代表。令人痛惜的是在1930年2月24日,宛希先在江西永新县大湾不幸牺牲,年仅24岁。在1945年的“七大”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经“三湾改编”后的红一团,在井冈山朱老总的红军会师后,被改编为红4军第11师第31团,师长、团长都由张子清担任。
令人惋惜的是,红一团的团级干部们在革命战争中大都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