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里藏刀的成语故事(笑里藏刀主人公的人生结局如何)
成语笑里藏刀和口蜜腹剑分别指的是谁?他们的人生结局如何?
一直以来笔者都认为“笑里藏刀”是一个成语,直到写这篇文章查资料时才知道“笑里藏刀”不但是一个成语,而且还是三十六计之一。对于自诩酷爱文史的笔者来说,也算是孤陋寡闻了。
“笑里藏刀计”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非常广泛,并且施计者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人力、物力,只要自己的一张笑脸。俗云:伸手不打笑脸人。
“笑里藏刀计”就像同为三十六计之一的“美人计”一样,很能迷惑对手,让对手丧失警惕后,最后施计者胜之。
而“笑里藏刀”这一成语典故指的是唐高宗时代的宰相李义府。
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
以上这段话大体意思就是说李义府这个人表面上很温和谦逊,和人说话时都是微笑着,而实际上他心地极为阴险,实为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
因此大臣们都说他笑里藏刀。笔者认为叫他“李猫”算轻的了,应该送他绰号“笑面虎”更符合他的为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李义府后来因为两件事被长期流放。一是因在龙朔三年请术士望气。二是向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索贿七百贯后,卖官职“司津监”给后者,结果被人检举揭发。
666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大赦天下,但李义府却不在被赦之列,因此他忧愤而死,时年五十三岁。得知这个消息后朝中担心李义府东山再起的大臣们才算放下心来。
如意元年,武则天念及李义府从前对她的辅助之功,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可是景云元年唐睿宗继位后,又把李义府的实封收回了。
下面再说成语“口蜜腹剑”指的是谁。
口蜜腹剑形容人阴险,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意思是说话时尽拣好听的说,心里却怀着害人之心。形容为人的两面三刀。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的官位,就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李林甫和人交往时,表面上装出一副和善的样子,嘴里尽拣好话说,实际上性格非常阴险狡诈,常常暗地里害人。
有一次,他装做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盛产黄金,如果开采出来,就会使国库充盈。只是皇上不知道。”
李适之相信了他,就跑到唐玄宗那儿建议开采。
唐玄宗听后十分高兴,就找来李林甫商议开采,谁知李林甫却说:“我早知道这回事,只是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能随意开采呢?
别人劝你开采,恐怕是包藏祸心。我早就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未敢开口。”
结果玄宗被骗,把李林甫当成了一位忠君爱国的大臣,对李适之印象却变坏了并渐渐疏远了他。
这种挖好陷阱让别人往里跳,为了自己获取利益的事当真是阴险之极!所以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后来李林甫在与杨贵妃族兄杨国忠的派系斗争中失势逐渐失宠,忧愤而死。死后也同李义府一样被追赠扬州大都督。尚未下葬时被安禄山和杨国忠诬告有造反之罪。
结果女婿背叛,李林甫的官爵被削,家被抄,儿子被流放偏远之地。
这还不算,唐玄宗还命人打开李林甫棺木,挖出口内含珠,扒去金紫朝服,用小棺材按百姓的礼数规格安葬完事。
李义府和李林甫两人的一生极为相似,都位极人臣,官拜宰相。死后都被追赠扬州大都督,后又被收回。
两人的性格和做人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笑里藏刀和口蜜腹剑基本意思也相差无几。
从他们死后身败名裂的下场,颇让后人回味。
那就是做人要正直、表里如一。对于这样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小人我们一定要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