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夷陵之战有70万吗(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
刘备为啥要发动夷陵之战?《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说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但这并不是刘备真正的动机。
报仇只是个借口,刘备真正想要的,其实就是拿回荆州,或说逼孙权吐出荆州。所以从这层意义来说,夷陵之战是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的延续罢了。
所以,这是一场决定三国格局的大战,但谈不到生死之战,魏、蜀、吴三国都对夷陵之战,投入了巨大的关注和精力。
由此这就出现了第一个问题:夷陵之战中,为何曹魏置身事外?按理说,这是曹魏千载难逢的良机,倘若操作的好,极有可能提前一统三国的。
曹魏方的谋士刘晔就坚决主张:积极参与,趁机攻击东吴。却被曹丕否决!所以曹魏是有想法的,那么曹丕为何要否决刘晔的提议,他在想什么呢?
同时,东吴的孙权,也非常担心曹丕趁火打劫,故而“临时抱佛脚”,表示归顺曹魏。
但这种伎俩,连咱普通老百姓都看得出来,就更不要说曹丕这等人物了。可曹丕似乎还真就被骗了,难道真是这么简单吗?
这一连串的疑问,其实都指向了刘备!毕竟,刘备是夷陵大战的发动方,自然曹魏就会对这次大战进行各种评估了。第一条,就是双方投入的兵力,这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条。
因为从兵力上,能反应出战争规模,分析出战争发动方想达到的效果。那么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动用了多少兵力呢?
恐怕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70万,或说“倾国之兵”,因为这个数字和概念是《三国演义》中的描述。70万兵力,对蜀国来言,几乎是所有能拿得出来的。
自然这就给了所有人这样一个认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不但要替关羽报仇,还要灭了吴国。
那么真实的数字是多少呢?其实《三国演义》撒了一个弥天大谎,那么就让看看刘备 的真实兵力到底是多少。
首先在《傅子》的记载中,有一个数字,是8万兵力!8万对比70万。是不是大家都失望了?
因为吴国用于夷陵大战的兵力,《吴书》上有确切记载,是5万!8万打5万,虽胜算大,可想用这8万就推倒吴国,似乎不现实。
这其实也反应出了蜀国根本没出洞“倾国之兵”,那么你若是曹丕,是不是就该纠结,我是趁机打刘备,还是揍孙权?
不过《傅子》中的这8万,也有水分!因为刘备真实的兵力,是分为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是“支党”,在孙权给曹丕的信中曾言道: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
数字是4万!而蜀汉的记录也证实了这一点:汉主遣将军吴班、冯习攻破权将李异、刘阿等于巫,进军秭归,兵四万余人。
这4万兵力,是刘备大军的前部(支党)。而第二部分,则是刘备便率“本部”。
所谓本部,就是刘备亲自指挥的,犹如项羽身边那八千子弟兵一样,是最强悍和精锐的,自然人数就绝不可能太多。刘备的本部有多少?
在刘备跟曹操的汉中之战时,便出现过这样的记录:备以精卒万馀,分为十部,夜急攻郃。即刘备的本部兵马是1万左右。
第三部分是刘备“借”来的蛮夷兵,这就没记载了,但也绝对多不了。这还没有减去,后来黄权被调走去防备曹魏,根本未参战的兵力。
所以,刘备真实的兵力,最多6万人!再看数字,6万对垒5万,刘备又是进攻方,如今胜负天枰,是不是就很微妙了?
刘备的优势,已经是微乎其微了。从兵力上来言,无论蜀汉还是东吴,显然都留着强大后手,等于这就是一次“局部战役”,根本没上升到生死攸关的地步!
所以曹丕决定观望,有问题吗?起码没有大问题!当然,若按要求曹操那样要求曹丕,那就没法讨论这个问题了。
所以“夷陵大战”,根本就不是一次“生死之战”,一个是交战地点,一个是兵力投入,就决定了。之所以许多人都被骗,其实就是因为《三国演义》,夸大了蜀汉投入的兵力,造成的这个错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