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古代相国和丞相哪个官位高)
宰相、相国、丞相有何区别,同样是相,权利不可同日可语!
我们在看古代影视作品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宰相、相国、丞相这几个字眼,这些都是官名。
很多人觉得这些名词之间没什么差别,但事实上,这三个官职虽然都是相,但权利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宰相、相国、丞相这三个名词,很多人会混为一谈,都叫宰相。毕竟这个称呼影视作品里非常常见。不过我们仔细在历史上查询就能发现,这三个官职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否则,也不会叫三个不同的名字。
先看一下三个官职表面的解释。相,辅佐的意思。宰,有主宰的意思。国,就是国家的意思,不过古代的国家和现在的国家还是有一定的悬殊,有时候指的是诸侯国。丞,也有辅佐的意思,主要是指辅佐君主的官员。
其次看一下三个官职具体意思。宰相是太宰和相的联合,这里面的意思是辅佐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相国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辅佐处理国家事务的最高官员。丞相是辅佐君主的相。
这就是三个官职的大致解释,通过他们的职能能发现没什么悬殊,都差不多。不过要知道,古代官职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改革不断变化。绝大多数的官职随着时间的发展,其职能都在变化,有些变大、有的变小,还有些会消失,这些都很正常。现在我们看一下这些官职的存在时间。
宰相。严格地说,宰相几乎没存在过多久,史书上是有记载这个官职,但现实中很少存在。宰相这个称呼是对各国权利仅次于君主人的称呼,不管他们叫丞相也好、相国也罢、还是公卿之类的,大家都可以叫宰相。
相国。相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不过最初的时候叫相邦。春秋时期的晋国最早设立相邦,后来其他诸侯国纷纷效仿。西汉建立了,为避刘邦的讳,才叫相国。相国虽然改了名,但职能没任何变化。不过东汉之后,相国就消失了。
丞相。春秋战国时期,丞相制度出现。这个制度沿用的时间非常久,一直到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间废除。就是说丞相制度在我国使用了两千多年。
这样看来,宰相就不用讲了,只是名义上的称呼。现在我们主要讲一下相国和丞相的区别。简单地说,相国的权利比丞相要大得多。
先说一下相国。相国出现在春秋时期,前面说了最初的时候叫相邦。邦就是诸侯国的意思,也叫邦国。在诸侯国的境内,相邦的权利仅次于君主,其主要职能是辅佐君主。不管是哪个诸侯国,相邦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
相邦的权利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职位不仅仅是辅佐君主这个简单,也容易威胁到君主的权利。秦国在秦王嬴政时期,吕不韦死后,秦国就不再设立相邦。
西汉建立后,设立相国。之所以叫相国,是为了避讳。西汉虽然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并不是完全继承秦朝的制度,也进行了秦朝之前的很多东西。西汉的相国权利和之前没什么差别,仅次于君主。
西汉的君主和嬴政想法一样,都觉得相国权利太大。所以西汉一共只有四个相国,萧何、傅宽、曹参、吕产。这四人中萧何和曹参担任相国时间比较长,因此这两人也成了相国的代名词。汉文帝之后,西汉不再设立相国。
东汉时期,最初的时候也是没有相国的。不过董卓进京之后,自己担任相国。董卓被杀之后,东汉再也没设立过相国。之后的王朝也没设立相国。
再看一下丞相。丞相这个制度最初是依附于相国存在的,最初的时候,丞相是辅佐相国的。相国的权利太大,有很多事忙不过来,所以就设立丞相帮助相国分担事务。光是这一点,就知道丞相的地位远不如相国。秦国在吕不韦去世后,虽然不设立相国,但还是有丞相。
不过丞相并不只有一个,一般是多个。比如秦朝有左丞相、右丞相、中丞相三个职位。西汉建立后,也有左丞相和右丞相。左、右丞相虽然权利有点悬殊,但悬殊并不大。他们共同对皇帝负责。
西汉废除相国制度后,丞相就成了权利最大的人。不过由于丞相有两个,所以可以相互牵制,这样皇帝就能加强自身的权利。不过西汉后来也废除了丞相,主要是觉得丞相虽然有两个,但权利仍然很大。
东汉时期,曹操曾短时间担任过丞相职务。三国期间,丞相再次出现。不过三国之后,后面的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设置丞相。不过虽然没有丞相这个职位,却有些职位相当于丞相。不过其权力远不如真正的丞相。
唐朝唐玄宗在位期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此时的丞相虽然已经出现,但不仅仅是两个这么简单了,而是变成了一群人。这样对君主的威胁更小了。宋朝的丞相权利还不如唐朝,也越来越小。
元朝是个例外,中书省最高长官叫丞相。这个丞相的权利和西汉的相国相当,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朝的丞相和元朝差不多,不过也是两个。不过由于权利太大,朱元璋才决定废除丞相制度。之后我国历史上再也没有丞相。虽然明朝内阁首辅后来被称为丞相,但和丞相根本无法相比。
看完相国和丞相的大致发展,我们能发现相国的权利一直很大,丞相的权利最初就不如相国大,后来还不断缩小。之所以如此,和君主专制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