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荷战争简介 英荷战争的过程 英荷战争的本质是什么?

英荷战争简介 英荷战争的过程 英荷战争的本质是什么?

英荷战争简介:英荷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英荷战争的本质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英荷战争简介

英荷战争(荷兰语:Engels–Nederlandse Oorlogen or Engelse Zeeoorlogen),是发生于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四次战争,总体而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夺海上贸易主导权。

17世纪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互有胜负,双方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

而第二、三次英荷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在其中渔翁得利,获得了大片土地与商贸利益;国力直线上升而超越荷兰,成为欧洲最强的霸权。

而在18世纪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击败荷兰开始获取世界金融霸权。

英荷战争的背景

一、荷兰崛起

荷兰原是西班牙的属地,1609年才彻底独立。它的造船业极负盛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几十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而且船只造价比技术先进的英国还要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荷兰很快成为欧洲的造船中心。

那时,世界各国间的贸易交往主要依靠海上交通。荷兰的商船队拥有1.6万余艘船只,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世界运输船只的三分之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7世纪起,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摆脱西班牙统治的荷兰,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在发展上超过许多欧洲国家,成为“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粮食,由它运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类、法国的手工业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产品,由它运往北欧。

荷兰商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偷来了远航东方的航海图,旋即组织商船到达印度的果阿、爪哇和摩鹿加群岛等地。

1602年,荷兰商人和贵族联合建立东印度公司,在南亚迅速扩张,建立起一批武装商站。

1603年在爪哇,1606年在马六甲,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军。

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然后由爪哇向西侵占苏门答腊岛,向东从葡萄牙手里夺取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还相继侵占了马六甲和锡兰(今斯里兰卡)。在亚洲东部一度侵入中国领土台湾。在日本九州岛的长崎取得了商业据点。

1648年,荷兰占领了好望角,在非洲南端建立起一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殖民据点。在北美以哈得逊河流域为基础,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并在河口夺取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安得列斯群岛中的一些岛屿。

二、英荷矛盾

英国于1640-1649年内战后脱颖而出,克伦威尔上台后大肆扩军,原本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衰落的英格兰军队再一次开始令人生畏。

陆军的“铁军”超过了三万,(作为岛国的英格兰原来基本没有陆军)克伦威尔是伟大的军队缔造者,他以古斯塔夫的瑞典军队为模板,并且更加强调高效与纪律性。

海军更是扩大了三倍多,由40艘主力舰扩大到了120艘,拥有当时世界最好的舰船与船员。资产阶级出身的克伦威尔是典型的重商主义者,他不能容忍荷兰人垄断全球贸易,护国公颁布了针对荷兰的《航海条例》,英格兰的利剑指向了同是海上强国的荷兰。

这样在同荷兰殖民强国的斗争不仅不可避免,此时荷兰到处排挤英国商人。在俄国和波罗的海各国,在北美殖民地和东亚各国,在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区,荷兰人倚仗资本雄厚,基本上垄断了各国的贸易。

1649年,又与丹麦签订条约,获得货船免税通过松德海峡的权利,从而掌握这一地区的贸易优势。令英国人不能容忍的是,荷兰竟然在英国水域肆意捕捞鱼虾等水产品,甚至把这些水产品拿到英国市场上高价出售,牟取厚利。这些情况早已激起英国资产阶级的愤怒。

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或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这就是说不许其他有航运能力的国家插手。

荷兰一向以商船多、体积大、效率高、组织完善而成为贸易中介国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国的新航海条例显然是对付荷兰的,打击它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

荷兰与英国之间的斗争空前激化起来,荷兰反对英国的航海条例,英国拒绝废除航海条例,这就导致了英荷海上大战。

英荷战争的过程

一、第一次英荷战争

1652年5月,两国舰队在多佛海峡发生冲突,与荷兰的海上贸易发生冲突。而导火线却是英国攻击荷兰商船,结果引发大规模的船舰行动,7月8日正式宣战。

英国海军封锁了多佛海峡和北海,拦截荷兰商船,荷兰则组织舰队护航,双方海战逐渐由封锁反封锁的贸易战发展为主力舰队间争夺制海权的决战。

1653年8月,荷兰集中海军力量与英国决战被击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制海权,使依赖贸易生存的荷兰经济瘫痪。

荷兰通过厄尔巴岛海战、里窝那之战的胜利使英国在地中海的贸易完全陷入瘫痪状态。经过在地中海特别是大西洋的诸次战斗,英国也同荷兰一样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于是同意进行和平谈判。1654年双方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认输并承认航海条例。

二、第二次英荷战争

第二次英荷战争发生于1665年至1667年,起因于英国订立更严苛的航海法,并占领荷兰位于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

战后荷兰保有从英国占领的领地苏里南,割让包括新阿姆斯特丹在内的北美殖民地新尼德兰给英国(也就是双方互换领地)。

而英国修改航海法,让出部分商贸利益给荷兰,并被迫和荷兰、瑞典结成三国同盟,共同向刚兴起的法国施压,要求法王路易十四退还大批领土给西班牙(1667-1668法国在产权转移战争打败西班牙)。

总体来说,第二次英荷战争是英国战败,因此酝酿出第三次英荷战争。

三、第三次英荷战争

第三次英荷战争发生于1672年至1674年。法国于1672年入侵荷兰(法荷战争),造成荷兰的“灾难年”。荷兰以决堤防止法军占领阿姆斯特丹,并且与西班牙结盟迫使法国撤兵。英国于同时攻打荷兰,但是荷兰于四次海战均获得胜利,英国遂被迫停战。

后来英王更在国会的压力下,与荷兰签订和约,两国协商:英国得到荷兰部分的殖民地与贸易特权,但必须给予荷兰20万英镑的补偿,结果在1674年正式结束第三次英荷战争。

四、第四次英荷战争

第四次英荷战争战争从1780打到1784年。起因于英国以荷兰支援美国独立战争为理由,在1780年片面废除当初威廉三世所主导英荷同盟的各种条约,并发动了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靠着优势的海军,把军备废弛的荷兰彻底打垮,并掠夺荷兰丰厚的商队物资与殖民地。

1784年战争随着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而结束,而荷兰因为国势与信用一落千丈,被迫依赖盟友法国作调停,帮荷兰向英国争取较好的和平条约。

英国打垮荷兰可以说是作为失去北美十三州的巨大补偿,这增强了英国的国力与竞争力(荷兰从此失去与英国竞争商贸的力量),原本在一百年内向荷兰人借贷的巨额国债(参见威廉三世),也可用战争为借口而免付利息,并在战后以低价向荷兰商人收购国债。

战败的骨牌效应越滚越大,此前一直是全世界金融中心的阿姆斯特丹,战后被伦敦取代其金融地位;荷兰东印度公司亦被战败影响而出现经济危机,曝露其腐败无能的巨大赤字,最后在1799年宣布破产解散。

当初在17世纪叱咤风云的“海上马车夫”与殖民帝国,随着这场战争而崩溃衰落,成为欧洲强权轻视的对象;连带促成1787年荷兰的爱国者革命,以及1795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征服荷兰的结局。

英荷战争的本质

一、海上霸权

17世纪50~70年代,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商业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双方实力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

二、商业战争

本质都是商业战争,争夺市场,达到如此激烈的地步,反过来也可证明工商业的发展已达到了前所没有的高度,国内市场的容量已难以满足其需要了。

英荷战争荷兰为什么失败?

尽管在三次英荷战争之中双方是互有胜负,但就整体面来观察荷兰甚至略胜一筹。1674年英国退出战争之后,法国人也不再英吉利海峡攻击荷兰人了。相反路易十四露出真面目,派遣舰队进攻西班牙。

荷兰海军老将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率领一支小规模舰队驰援西班牙人,但在奥古斯塔海战被击败,在西西里附近的战斗中受伤而死。从此,荷兰的海上霸权时代一去不返了。

荷兰海军的逐渐削弱主要是1671年以后与法国之间旷日持久的陆战所致。法国的进攻逼得荷兰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强国,刚开始寻求盟友,其中主要是英国。

为了得到英国的支持,荷兰不得不在商业上做出让步。因此,尽管英国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英荷战争中吃了败仗,但最终还是利用这个战略机遇得到了好处。

在下一个世纪中,荷兰的海洋经济仍然很强大,但再也不能重振雄风,回到1673年挑战英法联军的辉煌岁月了。

从1687年法国重新挑起的一系列斗争(包括陆上威胁、关税战与海上掠夺),最终在1713年把荷兰人的爱国心消磨殆尽(荷兰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为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提供最多的陆军——14万人,展现出荷兰惊人的金融霸权),以致于在1718年主动放弃自己的军事霸权。

也因此,部分史家把1688年的光荣革命,视为荷兰霸权移交给英国的转捩点。

在整个18世纪,掌权的议会派商人,为了减轻巨额公债的负担,也为了所谓“真正的自由”(大资产阶级享有各省自主的政治特权与累退税税率),共和国裁撤大部分的军事力量,自愿降低国际地位、沦为二流国家也心甘情愿。

但是,荷兰仍然是欧洲三大富国之一,就算到1770年代也是人均所得最高的国家(亚当·斯密因此在1776年说荷兰仍是欧洲“最富有”的国家),它强大的金融霸权,使别国都想与它结盟。

荷兰在18世纪的衰败,归根于爱国心与进取心的丧失。荷兰人宁愿把两百多年来累积的资本,借贷给英、法等国的政府与企业,享受稳定丰厚的利息收入,也不愿重拾“海上马车夫”的进取精神,对外冒险犯难。

结果因为六十多年的军备废弛,在1780-1784年的第四次英荷战争中,被英国彻底打垮,连带促成1795年法国消灭荷兰共和国的结局,正式结束了荷兰的金融霸权,以及它最辉煌的殖民年代。

相关推荐

​美国科技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美国科技发展历程

​美国科技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美国科技发展历程

165

美国科技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美国科技发展历程 在20世纪里,美国的科学技术经历了新的重大飞跃,它终于成了世界上科学技术的领头羊。美国人取得这样的地位,与他们对科学的认识...

​英国国家简介 英国历史发展进程

​英国国家简介 英国历史发展进程

82

英国国家简介 英国历史发展进程 英国 英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在世界历 史进 程中占据中重要的位置,英国经过 历史 的演变发展,在世界中位于顶尖的位子,成为一个实力...

​美国内战后南方的激进重建有哪些表现

​美国内战后南方的激进重建有哪些表现

150

美国内战后南方的激进重建有哪些表现 “自由的警钟” 重建法通过之后,前奴隶中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政治组织。在大型群众集会上——由男人、妇女和儿童参加的社区集会——非裔美...

​陈公博生平简介 怎样评价陈公博?

​陈公博生平简介 怎样评价陈公博?

133

陈公博生平简介 怎样评价陈公博? 陈公博是谁?如何评价陈公博?以下为您介绍陈公博。 陈公博简介 陈公博,(1892年10月19日-1946年6月3日),广东南海人,原籍福建上杭,寄籍南海...

​蔺相如生平介绍及评价

54

蔺相如生平介绍及评价 战国后期,七雄并立,征伐不息。这时,在赵国的政治舞台上,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新星-----蔺相如。他凭借过人的智谋,大度的胸怀,从地位阜微舍人一跃成为赵...

​隋末战争瓦岗军前期领袖翟让生平 翟让结局

​隋末战争瓦岗军前期领袖翟让生平 翟让结局

171

隋末战争瓦岗军前期领袖翟让生平 翟让结局 翟让(?—617):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前期领袖。隋东郡韦城人。骁勇有胆略。初为东郡法曹,犯法亡命至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率...

​宋真宗皇后刘娥生平介绍及评价

159

宋真宗皇后刘娥生平介绍及评价 刘娥(968年—1033年),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武则天)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

​八王之乱之成都王司马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八王之乱之成都王司马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136

八王之乱之成都王司马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司马颖(279年-306年),字章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弟。生母程...

​马拉松战役的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马拉松战役的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97

马拉松战役的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马拉松战役简介 马拉松战役是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战争。 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

​唐朝政治家谋臣李泌生平介绍 如何评价李泌

​唐朝政治家谋臣李泌生平介绍 如何评价李泌

175

唐朝政治家谋臣李泌生平介绍 如何评价李泌 李泌是谁?李泌别称李邺侯,是南北朝西魏时“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他本人为唐朝中期著名道家学者、 政治 家、谋臣。下面就是学习啦...

​罗马法发展历程简介 罗马法的影响有哪些?

​罗马法发展历程简介 罗马法的影响有哪些?

61

罗马法发展历程简介 罗马法的影响有哪些? 罗马法简介: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罗马法的影响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罗马法简介 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

​张辽简介 张辽怎么死的 张辽和关羽的关系

​张辽简介 张辽怎么死的 张辽和关羽的关系

85

张辽简介 张辽怎么死的 张辽和关羽的关系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 吕布 。下邳之战后,归顺 曹操...

​清朝晚期湘军首领之胡林翼是个怎样的人?

154

清朝晚期湘军首领之胡林翼是个怎样的人? 湘军的重要首领胡林翼和曾国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为何说没有胡林翼,湘军难成气候?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胡林翼是...

​三国曹魏名将:钟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名将:钟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189

三国曹魏名将:钟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书法家。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对一般人而言,天赋过高,并...

​北宋政治家吕公著生平介绍及评价

176

北宋政治家吕公著生平介绍及评价 吕公著(1018年-1089年3月17日 ),字晦叔。寿州(今安徽省寿县)人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学者,太尉吕夷简第三子。 吕公著出身东莱吕氏。早年因恩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