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27名元帅都有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无疑是战斗力最强大的存在,最初凭借着一国之力挑战整个欧洲。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就要跟德国军队中那些优秀的智慧管拖不了干系。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拥有着27名元帅,每一个都不是泛泛之辈。那么这27名元帅的结局都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帝国元帅:赫尔曼·威廉·戈林
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Gö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纳粹德国空军元帅,纳粹德国帝国元帅,德国纳粹党的二号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国会纵火案和组建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元凶。
在纽伦堡审判中,戈林被控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并被判处绞刑,但他在执行绞刑前数小时在狱中自杀。
陆军元帅: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1936年获元帅衔。1937年11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骤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猝死狱中。
陆军元帅:瓦尔特·冯·布劳希奇
1940年7月晋升元帅。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强迫辞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因心脏病死于汉堡战俘营。
陆军元帅:费多尔·冯·博克
1939年10月调任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任进攻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
1942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死于盟军空袭。
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
1940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暴行;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牵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6年10月16日执行。 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处绞刑。
陆军元帅:贡特尔·汉斯·冯·克卢格
汉斯·京特·冯·克卢格(Günthe·Hans·von·Kluge, 1882年10月30日-1944年8月19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1940.7.19),著名军事家、统帅。人称聪明的汉斯。以在政治上的摇摆和在东线的艰苦防御战出名。后牵涉入刺杀希特勒事件而被解职,于1944年8月19日自杀。
陆军元帅: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
勒布曾参加过瓦德西领导的东亚派遣军,参加了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的侵华战争。1934年1月,勒布晋为炮兵将军,并逐渐成为德国战史上著名的防守战略家,于1938年3月1日晋升为上将。勒布参加了进攻法国的行动以及参加了苏德战争。
1942年由于勒布不满希特勒以及党卫军的所作所为,最终被解除职务隐居于霍恩施旺高。1945年5月2日,他在该地被美国宪兵逮捕。1948年10月28日,勒布、屈希勒尔和施佩勒三元帅以及10名将领在纽伦堡美国的军事法庭上受审。勒布以“破坏和平”、“实施侵略战争”的罪名被提起公诉。勒布为自己辩护道:“我们是在接受军人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以忠于国家为职责。但在希特勒统治下的第三帝国,我们却看到同我们的原则相违背的一切倒行逆施。我们也曾反对过,但在一个独裁制度之下有效手段是有限的。我们虽是军人,但未发动战争。我们认识到战争的可怕,从而尽了一切努力来制止希特勒推行其战争计划。”
1948年10月27日和28日,判决宣布了。勒布被控各条罪状除一条之外,均宣判无罪。他被判为有罪的一条是,曾传达希特勒的罪恶命今。为此,他被判三年徒刑。因宣判之前他已被拘禁三年多,所以宣判后便获释放。
1956年4月29日,勒布病逝。
陆军元帅:威廉·利斯特
1939年指挥新建的第14集团军,参加入侵波兰。次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被美国当局因病释放,定居联邦德国。1971年,利斯特于西德去世,终年91岁。
陆军元帅: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1940年7月19日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他是纳粹政权军官中资历最老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一生对政治都缺乏兴趣和了解。由于进攻波兰获得成功,龙德施泰特因战绩而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并调任东线总司令。
1941年3月,希特勒在布雷斯劳召集会议,部署对苏联的入侵。龙德施泰特和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表示反对。他们劝希特勒不要过分迷信闪击战,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希特勒对此置若罔闻。
龙德施泰特参加了攻占基辅、克里米亚等战役,后因主张从罗斯托夫撤退后被撤职。1942年3月,希特勒再次起用龙德施泰特,但他已经敏锐地发现,德国败局已定。希特勒察觉出了他的情绪,因而处处削弱他的指挥权限。1943年6月29,见于战线形势的严峻,龙德施泰特和隆美尔再次坚决要求晋见希特勒,这次会见在上萨尔斯堡举行。他们企图说服希特勒:总形势极其迫切地要求停止战争。会见的唯一结果是调整了高级指挥官。1943年7月1,希特勒任命克卢格元帅接替龙德施泰特的职务,同时授予龙德施泰特一枚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令其休养。
战后龙德施泰特在他的休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国人逮捕并引渡给英国人,英国人把他囚禁在布里金德。1949年5月,龙德施泰特获释,他在策勒附近的一所养老院度过余年。1953年死于心脏病。
陆军元帅:埃尔温·冯·维茨勒本
维茨莱本1940年晋升为元帅,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担任指挥官,并参与了在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的密谋案。二战爆发后的1939年9月,维茨莱本晋升为大将并出任第1军团指挥官,参与西线的法国战役于1940年5月10日,同年6月14日,维茨莱本所指挥的军团突破马奇诺防线后使大批法军官兵投降,因功他获得骑士十字铁十字勋章并被希特勒升为陆军元帅。
1941年被任命为西线总司令,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批评纳粹政权而被迫以健康问题而离开职务。在1944年的密谋案中,维茨莱本担任重要角色。如密谋案成功推翻希特勒,他将接掌德军最高指挥权。但密谋案失败,维茨莱本在当日晚间被捕,8月2日,他被从德军中除名,而在随后的罗兰德·弗莱斯勒主审的法庭中,被判叛国罪获处绞刑。于8月8日死于柏林的普芦茨恩湖监狱。
陆军元帅:瓦尔特·冯·赖歇瑙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赖歇瑙任国防军部部长办公室主任。1936年获中将衔,任第七军区(巴伐利亚)司令。1938年参加吞并奥地利。1939年指挥第十集团军入侵波兰,晋升上将。翌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进攻比利时和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所部闪击苏联,12月升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翌年1月心脏病猝发致死。
陆军元帅: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
1940年调任第18集团军司令,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6月进占巴黎。1941年6月,率所部进攻苏联。翌年1月升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获元帅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20年徒刑。1953年获赦,定居联邦德国。1968年5月25日去世。
陆军元帅: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曼施坦因1942年晋升元帅,调至北方负责指挥围攻列宁格勒。同年11月,当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被围后,受希特勒委派赶赴南方,组建顿河集团军群,企图解救被围德军,未逞。1943年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以后节节败退至波兰边界。1944年3月被解职。
1945年,曼施坦因被英军逮捕,判处18年有期徒刑 ,由于在监狱表现良好,1953年,提前释放 。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 、《士兵的一生:1887-1939》。曼施坦因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帝国之鹰”。
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逝世于西德的巴伐利亚州,享年86岁。
陆军元帅:埃尔温·约翰内斯·尤根·隆美尔
隆美尔在北非作战中,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深入穿插,多次击败英军,被称为"沙漠之狐"。
战争后期,对国社党持否定态度,不过未有实质上的反抗。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后受七.二零事件牵连,被迫服毒自杀。
陆军元帅:恩斯特·冯·布施
1943年2月1日,布施被提升为陆军元帅,曾指挥波兰战役、法兰西战役、季赫温战役等。后因主张撤退而被希特勒免职。1945年他被希特勒再次征召,但随后德国就宣布战败。1945年5月7日,布施元帅在弗伦斯堡附近一个小村庄里奉命投降。14天之后,他被押解伦敦送入奥尔德肖特的战俘集中营。1945年7月17日,布施死于心脏病。
陆军元帅: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希特勒上台后,克莱斯特提升至军长。1938年被免职,退入预备役。不久又应召入伍,1939年,指挥坦克军,入侵波兰、法国和南斯拉夫,以实施闪电式的突击著称。
1943年获元帅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盟军所俘。1946年作为战犯,先后移交南斯拉夫和苏联。被判15年徒刑,后死于苏联狱中。
陆军元帅: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
1942年保卢斯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担任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主力。同年11月,被苏军包围于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死守,并在1943年1月31日晋升他为元帅,但随即被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主要战犯时,曾出庭作证。1953年获释,定居民主德国。1957年2月1日,保卢斯因长期患病而去世。
陆军元帅:费迪南德·舍尔纳
1945年1月舍尔纳任防守奥得河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4月晋升元帅,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此人嗜杀成性,素有“吃人的野兽”之称。战后作为战犯在苏联被监禁10年。1955年获释去西德。1957年又因杀害东线德国士兵罪被判刑4年半。因健康原因1960年获释。1973年死于慕尼黑。
陆军元帅: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魏克斯参加侵波战争和西线战争,1940年7月获骑士十字勋章。1941年春指挥所部进占南斯拉夫。1942年7月接任B集团军群司令,翌年初晋升元帅。魏克斯因信奉天主教而一直受国社党的怀疑与排挤。1944年4月任驻匈德军司令。战后被美军俘获。1948年因病获释。
1954年9月27日,魏克斯病死于波恩附近的勒斯贝格。
空军元帅:爱华德·米尔契
米尔契长期于空军中持以揽权作风,对参谋部与各大小机关事务加以干涉,造成内部权力斗争的局面。米尔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纽伦堡后续审判起诉涉及将战俘、平民用于人体实验与强迫劳动,并判处终身监禁,但在1954年1月即获释,于1972年逝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米尔希具有犹太人血统,也是德军为数不多的犹太士兵里最高军阶者。
空军元帅:阿尔伯特·凯塞林
阿尔贝特·凯塞林在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生涯中,凯塞林成为了纳粹德国最具指挥能力的将领之一,并跻身仅有27人的钻石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之列。凯塞林是二次大战德军将领中最受欢迎的一位,其对手盟军也给他取了个“微笑的阿尔贝特”的绰号。
二战期间,凯塞林指挥空军参与了波兰与法国的入侵行动、不列颠战役和巴巴罗萨行动;他亦曾担任南方战区总司令,指挥地中海和北非战场全部的德军部队;在二战最后几天里,凯塞林还担任德军西线总司令。凯塞林的军事才能与成就甚至赢得了盟军的尊敬,但其名声也因为属下部队在意大利的屠杀行径而受损。
战后,凯塞林被宣判战争罪,并判处死刑,但随后赦免为无期徒刑。由于媒体宣传与政治因素,官方对外声称因“健康理由”而将凯塞林于1952年释放。凯塞林也是仅有的三位出版个人回忆录的纳粹德国陆空军元帅之一,其书名为《最后一日的士兵》。
1960年7月16日,凯塞林去世。
陆军元帅:瓦尔特·莫德尔
1941年莫德尔指挥第3坦克师闪击苏联,10月升任第41装甲军军长。翌年升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忠于希特勒,敢于直言,以作战勇猛著称。1944年获元帅衔,先后出任东线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以焦土作战抵抗苏军的战略进攻。1944年8月调往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组织对盟军的防御。1945年4月,在鲁尔战役溃败后自杀。
空军元帅:胡戈·施佩勒
在二战爆发后的1940年5月到6月的法国战役中,施佩勒领导第三航空队。1940年7月,他晋升为空军元帅。在海狮计划中,施佩勒建议必需摧毁英国皇家空军以能够成功的入侵英国。而位于法国北方的第三航空队在1940年6月到1941年4月的不列颠空战中担当主要角色。德国战败后,斯佩勒被盟军逮捕,在纽伦堡大审随后的高等指挥官审判中被判无罪。于1953年在德国慕尼黑逝世。
空军元帅: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
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是纳粹德国最后一位空军总司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格莱姆共累积了28个战果,也使他在10月8日获得了蓝马克斯勋章与巴伐利亚马克斯·约瑟夫骑士勋章。後者让他成为一名骑士,获得光荣的名衔。
他曾应当时中国蒋介石政府的要求前往中国广州,协助成立中国陆军航空队。二战中他参与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不列颠战役与巴巴罗萨作战。格莱姆最大的战术成就是在库尔斯克会战,这使他获希特勒颁发橡叶带剑骑士铁十字勋章。
在1945年4月26日,当蘇联军队已迫近柏林,第三帝国已注定战败时,时一级上将的格莱姆与知名女飞行员Hanna Reitsch应希特勒的命令,驾驶飞机从慕尼黑飞入柏林,他们的战机Fieseler Storch被防空炮火击中, 格莱姆的腿部受伤。Hanna Reitsch成功迫降於勃兰登堡门附近 。 希特勒接见格莱姆,格莱姆晋阶为元帅,他也是纳粹德国最晚受封的元帅。之後格莱姆被希特勒任命为一新的空军总司令以取代擅离职位的戈林。 在4月28日,希特勒命令格莱姆离开柏林逮捕企图向盟军和谈的希姆莱。飞离柏林到达邓尼兹的总部,但不久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格莱姆在奥地利被美军逮捕。格莱姆担心自己被美军向蘇联交换战俘,5月24日在奥地利萨尔斯堡吞下氰化钾自杀,在自杀前说:“我身为空军总军司令,却已无空军。”
海军元帅:埃里希·雷德尔
雷德尔策划了入侵挪威的“威瑟堡行动”和派遣耗费无数资源建造的俾斯麦号战舰攻击大西洋航线的“莱茵演习行动”,由于后者被英军击沉,从此希特勒对水面舰队的信心尽失,将取得战果的期望转至卡尔·邓尼兹的潜艇部队,雷德尔也因此被冷落。
二战结束后,雷德尔被纽伦堡军事法庭判处终身监禁,但于1955年获释,1960年病逝于基尔。
空军元帅: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
里希特霍芬1940年担任第8航空军军长,1942年3月1日,晋升为上将,为当时德军唯一的四星级军长。7月14日,升任第4航空队司令,第4航空队,拥有整个德国空军54%的兵力,担任空袭斯大林格勒和空运补给的的任务,但是因为要掩护的战区更加广泛,因此全体航空队经常疲于奔命。1943年2月16日,因战功希特勒授予里希特霍芬空军元帅军衔。1943年6月12日,里希特霍芬被调到意大利,出任第2航空队司令。1944年因脑癌退入后备役,回家休养,1945年7月12日,在奥地利去世。
海军元帅:卡尔·冯·邓尼茨
由于长久共事所取得的信任以及战争末期纳粹领导阶层的背叛,希特勒在遗嘱中任命邓尼兹为其继承人,身兼总统与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邓尼兹担任其职位约20多天,指挥德军向同盟国投降。战后于纽伦堡审判判决十年有期徒刑,于1956年释放。
出狱后,继续宣传纳粹精神及复仇主义。居住在德国北部。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德国二战时期的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