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对象是谁,依法制国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依法制国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老)十六字方针,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什么法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宪法!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为什么是以法治国和依法治国有什么区别吗
以法依法没区别,说的是同一个亊物。就如同吃酒与饮酒是同一事物一样。
古代法家的学说和现代法制的观念有何异同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深远的一个学派,法家的政治主张中,提倡依法治国。但这个依法治国与今天的法制却很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出发点不同。法家的主张,用现代的语言来说,是一套组织领导的理论和方法,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法家之法实施的结果,是产生一个独裁的国家,实际上是维护“人治”。而今天的法制,是与人治相对的,实施的结果,是产生一个民主自由的法治国家。
二、目的不同。法家的法,核心在治国平天下,这个“法”是维护国家的武器,主要用以解决政府如何顺利的对下级政权机关、社会和民众实施管理,使政令更加准确畅通。而今天的法制核心思想,是为全社会成员提供一套维护其正当权益的机制。
三、来源和程度不同。法家之法来源于人为构建,是由统治集团制定的,然后要求民众遵守,是统治者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而法制之法是非建构性的,法律是进化、而非设计的产物,这种进化的过程乃是一种竞争和试错的的过程,因此是一种进化的结果。
四、保护的对象和约束的对象不同。前面讲到,法家之法是由统治者阶级制定的,由被统治阶级来执行,是用来稳固统治者权力地位和约束民众的。法制之法,是被发现而非被制定,它阐述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划定行为边界,让利益冲突在公序良俗的框架内得到解决。
依法行政的核心矛盾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
依法行政是约束政府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违法行政,以免对社会、人民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各级政府机关以法律为依据管理各种事务,要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对那些不能够正当行使权力和不能够很好履行义务的人们追究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政府工作人员也必须依法管理各项事务,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必须用法律这把尺子衡量是非对错,而不是施权者的主观意识所决定。
依法行政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证。只有依法办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才能保护该保护人群的利益,对那些不履行义务、违法乱纪的人严厉打击,保证安定团结的大局。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
依法行政具体措施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新中国建立后加强和规范隐蔽战线反间谍的第一部法律是什么
修法意义
《反间谍法》的颁布实施意义重大,既为反间谍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又为在隐蔽战线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了具体的制度规划,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反间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必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修法背景
修订现行国家安全法的总体考虑是:
一是以现行国家安全法的内容为基础,突出反间谍工作特点;
二是总结反间谍工作的经验,将实践检验有效、且反间谍工作确需的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三是注意与正在起草的法律协调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草案)》将“国家安全法”的名称修改为“反间谍法”,保留了现行国家安全法中涉及反间谍工作的内容,将条文中关于国家安全机关履行“国家安全工作”职责的表述修改为“反间谍工作”,相关条款也一并作了文字调整。
修法过程
1993年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对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制止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6月27日,报请国务院审批。国务院法制办两次书面征求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并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草案)》。
2014年7月30日,该草案在国务院第5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2014年8月25日,在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安全部部长耿惠昌作了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说明。
2014年10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根据草案,为间谍组织招募人员等六类行为拟确定为间谍行为。这是我国首次对具体间谍行为进行法律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