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壹贰叁到十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十个大写数字是怎么来的?
女皇武则天发明?还是和明朝第一贪污案“郭桓案”有关?
金融界常用的“壹…拾”十个大写数字发明史:这两种说法相差700多年。
1、武则天发明的生僻字。
2、明朝四大案之一“郭桓案”爆发后的产物,郭桓案是明朝初年最大的贪污案,涉案人数达到3万多人,中央六部官员几乎被屠杀殆尽,全国富户破产,朱元璋为平息民愤,将主审官吴庸处死平息众怒!
不得不承认,现在国人的创新能力和古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除却人尽皆知的四大发明,现在小学生倒背如流的“九九乘法表”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嬴政问他母亲的情人嫪毐:“三乘七等于几?”
嫪毐神回复:“大王说等于几就等于几!”如果不知道“小九九”的历史,还以为这是穿帮镜头呢,殊不知“九九乘法表”比秦始皇还要大几百岁呢!只不过那时候的“九九乘法表”和现代演变的有点区别,2000多年前的乘法表是以“九九八十一”开始,以“二二得四”结束,和现代从小到大的顺序正好相反!
先说武则天造字,女皇武则天绝对是“生僻字专家”,在位15年,使用了21个年号不说,还发明了20多个生僻字,后人戏称为“则天文字”。
武则天不仅喜欢“意淫”,还喜欢触景生情,造的那些字绝对让考试的学生“恨之入骨”,比如“圀”、“曌”等,她不仅造生僻字上瘾,而且还是古代版打假专业户。
在此之前,金融界交易时用的字都是“一二三”,这样就让许多败类剑走偏锋,在这些数字上动手脚,一变成二,变成十的例子太多,武则天脑子好使,利用自己造生僻字的优势,发明了篡改难度相当大的“壹、贰、叁…拾”等大写数字,这样就大大杜绝了造假的现象!
武则天创造大写数字杜绝造假账是第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发生在明朝初年,这种说法也是史学界最权威的史料,这就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郭桓案”!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也是牵连人数最多的一次贪污案,最后连主审官都被处死,涉案人数超过明初第一贪污案“空印案”!
明初四大案分别是公元1376年的“空印案”、公元1380年的“胡惟庸案”、公元1385年的“郭桓案”和公元1393年“蓝玉案”,其中“空印案”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千古冤案,被杀人数存在争议,
《明史》和《朱元璋传》中记载:“空印案”被处死4万人,但方孝孺在《叶郑传》中考证说被杀人数几百人,胡惟庸案造成3万多人被杀,蓝玉案被杀人数达到15000多人,而“郭桓案”被杀人数达到3万多人,是朱元璋时代整治贪污牵连最广的一次,明朝六部官员几乎被屠杀殆尽,全国超过一半以上富户破产,造成民怨沸腾!
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将主审官吴庸处死平息民愤,不得不说,吴庸这只可怜的替罪羊实在冤枉!那么郭桓案是怎么发生的呢?
明洪武18年,即公元1385年3月,应天、太平、镇江、浙西等五个地方没有粮食上缴国库,本来这件事朱元璋是知道的,因为这五个地方的百姓赋税就是他下令免除的,这是因为应天(今天的南京)等地是他当年造反时军粮的供应地,朱元璋心怀感恩,因此他取得天下后,免除当地百姓赋税,但当地还有几十万亩官田,承担着官粮供应,那这些官粮去哪了呢?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贫寒,他深知民间疾苦,因此对贪官恨之入骨,他也成为历史上整治贪污最厉害的帝王。朱元璋怀疑朝中官员以权谋私侵吞官粮,于是下令锦衣卫彻查,这一查不要紧,大明王朝官粮贪污案浮出水面。
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兵部侍郎王志,承宣布政使司李彧,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互相勾结,侵吞应天等地官粮赋税,朱元璋震怒,下令彻查,将六部官员调查了一个遍,并命吴庸作为主审官审理此案!
经过彻查,发现六部官员几乎被涉及此案,户部侍郎郭桓、刑部尚书王惠迪、礼部尚书赵瑁、工部侍郎麦至德、兵部侍郎王志等大员相互勾结,侵吞官粮赋税,并巧立各种名目收缴苛捐杂税,骗取官粮多达2400多万石,这个数目是啥概念?
在明朝建国后,这是国家一年税收的总和,也就是说,郭桓等人吃了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朱元璋对贪官污吏是零容忍的态度,剥皮实草夷灭三族都是常用的手段。
案发后,经过严刑逼供和瓜蔓抄等手段,牵连出一大串“罪犯”,除了六部官员,江南一带几乎所有的富户一夜“回到解放前”,郭桓等主犯从犯全部被处死抄家,牵连人数达到3万多人,为了追缴赃款和官粮,被抄家者不计其数!
但他的残酷手段激起了民愤,朱元璋也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为了平息众怒,朱元璋将责任推给负责“郭桓侵吞官粮案”的主审官吴庸身上,吴庸作为替罪羊被杀,民怨逐渐平息。
郭桓案发生后,朱元璋下令将账册上“一二三四”这样的简写数字废除,改为“壹贰叁”这样的大写数字,这样的数字篡改起来难度大,就算篡改也会留下痕迹,从而大大杜绝因为篡改账册引起的贪污案的发生几率!
可以说“郭桓案”是大写数字被发明的始作俑者,武则天创造大写数字的说法,可信度应该不会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