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诸葛亮到底是怎么死的?魏延心知肚明,姜维则看破却不说破
诸葛亮,中国历史上一代名臣,赫赫有名的《出师表》,正是出自诸葛亮之手。
可惜,这样一位举世无双的政治家,却因病过世,去世时,只有五十四岁。
诸葛亮的死因,向来众说纷纭。
诸葛亮五次北伐
虽然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但是没过多久,刘备就在白帝城病势了,在他临终之前,他传唤了自己的丞相诸葛亮,握着诸葛亮的手,字字泣血地把整个国家托付给了他。
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于他有知遇之恩,他并非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所以听到刘备的遗言,诸葛亮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但是,在三分天下的局势下,蜀汉比起其他两个政权,要羸弱落后许多;如果不是靠着诸葛亮的力挽狂澜,蜀汉很难与其他两个政权分立。
在荆州一役中,关羽率兵攻打曹操,却没想到孙权玩了一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乘虚而入,偷袭了荆州。
因为关羽的大意疏忽,致使蜀国痛失荆州三郡,后来该典故也被称为“大意失荆州”。
先失去荆州,后又失去关羽,在多年混战中,蜀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了十分多的将领人才,对于此事,诸葛亮时常感到痛心,常常落泪。
之后,诸葛亮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让蜀国休养生息,但是为了北伐的胜利能够大一些,他还是决定由自己亲身上阵,领兵作战。
228年到234年这6年之间,诸葛亮一共对曹魏发起五次进攻,但是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就出师不利。
他所器重的大将马谡,和诸葛亮的意见不合,马谡决定一意孤行,违背诸葛亮对他下达的作战指令,导致街亭失守。
自古以来,街亭就是历朝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失去了街亭,就好像被人斩断了左膀右臂,愤怒之下的诸葛亮,下令处死了马谡。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同年冬天,诸葛亮听闻魏军举兵从东部攻过来,彼时他们兵力不足,关中空虚,不好正面迎敌。
两军于陈仓会师,陈仓易守难攻,两方人马在这里激战了二十多天,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在这途中,蜀汉大将赵云病势,诸葛亮惊闻噩耗,接连吐血,跌足痛哭道:“子龙死了,不仅让国家损失了一个栋梁,更是斩断了我的一只手臂!”
第三次北伐发生在第二年春天,这一次,诸葛亮用计谋大败司马懿,但是又损失了自己的一名大将张苞。
据悉,得知张苞死讯的诸葛亮,一度哭到晕厥,甚至因为伤心而病重不起。
接连损失大将,给人才寂寥的蜀国雪上加霜,而诸葛亮又是个惜才之人,他心中有苦难言,虽然悲痛,却不能不顾自己身上的使命,只好强打精神,继续作战。
此时诸葛亮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他肩负着要振兴蜀国的使命,绝没有退缩这条路,于是第四次北伐很快开始。
此次北伐战役中,诸葛亮手下一员名叫魏延的大将伙同吴班和高翔,分三路作战,最终大败魏军。
诸葛亮认为魏延很有本领,但是在北伐途中,魏延提出想要从子午道偷袭关中的想法,可该想法却遭到了诸葛亮的反对,诸葛亮认为魏延的计谋“非万全之策”。
魏延向来自信自己有本事,冷不防被诸葛亮泼了冷水,他心中对诸葛亮是有怨气的。
与此同时,诸葛亮北伐途中,遇到了因为在魏国受到猜忌而选择投降蜀国的大将姜维,诸葛亮收用了姜维后,对他很是器重。
虽然姜维是从魏国过来的,但是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一个拥有真本事的人。
到了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的身体愈发不好,尽管他对自己身体了如指掌,但是每日里繁琐的大小事太多,每一件都等着他去处理,他没有吃饭的时间,也没有睡觉的时间,平日里忧思成疾,动不动咳嗽咳血。
诸葛亮的身体坏到什么程度呢?就连司马懿都觉得,诸葛亮命不久矣。
234年8月,一场大病来势汹汹,诸葛亮时常吐血,食不下咽,整个人瘦得面色枯黄,形销骨立。
在他病重之际,他还没有忘了国家大事,给刘禅派来的人交代身后之事,没过多久,诸葛亮就在五丈原的军营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可以说,诸葛亮的死,与他身上的重担离不开关系。
他作为丞相,平时既要出谋划策,还要亲自领兵作战,脑海中要思考的事情只多不少。
根据史书记载,在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他常常是夙兴夜寐,而且“罚二十以上者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这个意思是说,诸葛亮亲力亲为的程度已经到了一种非常苛刻的地步,就算有一个人犯了错,需要受二十仗的责罚,诸葛亮都要亲自过目。
然而他每天吃下的食物,只有寥寥数升。
在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下,诸葛亮的身体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很快就垮了下来。
北伐对于蜀国来说,意义非常,然而或大或小的失败,给诸葛亮带来了太多打击;再加上自己身边可用将领的死去,也让诸葛亮悲痛不已。
他吃得不好,睡得不好,平时想的事情又很多,一来二去,最终是支撑不住了。
《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这么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其实,聪明如诸葛亮,早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是他还有那么多事情放不下,肯定不愿意就这样轻易地死去。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给刘禅上书:“陛下呀,咱们军备丰盛,粮草充足,兵强马壮,是时候征伐魏国了。”
但是刘禅却说:“如今天下已经三分,而且魏国和吴国都不曾来入侵咱们蜀国,为什么要征伐他们呢?”
诸葛亮继续劝说道:“臣蒙受先帝知遇之恩,不敢不征伐魏国,我每日入梦,想着都是伐魏之策啊!”
这时候,周太史说:“臣夜观天象,实在不是一个出兵的好兆头。”
他的话遭到了诸葛亮的反驳,话音才落,忽然传来关兴病逝的消息,诸葛亮一愣,他才失去了关羽,又跟着失去了关兴,巨大的悲痛之下,诸葛亮放声大哭,昏倒在地。
关兴的死,或许应验了天象不利之说,但是诸葛亮还是决意伐魏,他命令魏延和姜维为开路先锋,但是他们才到北原,却折损了万来人,诸葛亮十分郁闷,心情郁郁,身体也更加不好。
这个时候,外头忽然传来东吴攻打魏国失败的消息,诸葛亮更是又气又怒,一时急火攻心,吐血昏迷。
好不容易清醒过来,诸葛亮也觉得自己身体大不如前,他夜观天象,掐算一番后,发现自己的寿命已经寥寥无几。
可是诸葛亮并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还没有完全地匡复汉室,也没有征伐魏国成功,诸葛亮岂能让自己满怀遗憾地死去。
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诸葛亮想到一种名为“祈禳”的方法,问上天给自己借寿命。
时间转瞬即过,很快来到八月中秋这一天,诸葛亮让自己信任的姜维带着四十九名武功高强的部下守在账外,然后自己亲自在账内摆上祭品和香花。
若想让祈禳仪式成功,还需要“点灯”。
诸葛亮找来七盏大灯,然后在七盏灯外面摆放四十九盏相对小一些的灯,在大灯小灯围起来的灯圈内,放上自己的本命灯。
如果仪式完成的时候,属于诸葛亮的命灯能够燃烧七天七夜,那就代表着向天借寿一事已经完成,他能够再活好一阵日子。
为了让祈禳仪式不受打扰,诸葛亮特别命令姜维率领四十九个武功高强的护卫守在外边,以防别人冲撞。
眼见准备完成,诸葛亮沐浴焚香,跪拜在地,口中振振有词:“我名为诸葛亮,生逢乱世,蒙受昭烈皇帝的三顾知遇之恩,帝临终前,托孤与我,我不敢不尽心尽力……”
念完祷词后,诸葛亮宿在这个地方,第二日清醒的时候,他就急急忙忙地与同僚商议伐魏事宜;到了晚上,诸葛亮就像昨日一样,又来跪拜上天,请求借寿。
就这样一连过了六天六夜,一切相安无事,不过,白天的时候,诸葛亮还是时不时地吐血,所以他迫切等待一个好结果。
只要再熬过一个晚上,“祈禳”就能成功,到时候,他就能多活一段时间,好完成刘备临终前交代自己的国家大事。
到了第六个晚上,诸葛亮待在账中,他看见自己的命灯闪闪发亮,心下大喜,觉得成功在望。
这时候,姜维进入账内,看见诸葛亮执着一把长剑,口中念念有词,他看得正入神,外头忽然传来一阵响动。
原来,魏延获知魏军即将发兵的消息,他心中着急,竟然不管不顾地闯了进来,他脚步生风,又急又快,还不等姜维拦下他,魏延就一把扑向了诸葛亮的命灯。
一阵烈风掀过,摆在最中间的命灯,居然熄灭了。
命灯熄灭后,诸葛亮立刻傻眼了,他呆呆看了许久,而后长叹一声,丢掉了手中的剑,对天感叹。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可能这就是我的命吧!”
代表命数的命灯已经熄灭,这意味着祈禳仪式失败,诸葛亮颓败地坐在一旁,内心五味杂陈,不知道该作何言语才好。
而贸然闯进来的魏延,知道自己犯了弥天大错,他慌忙跪下来给诸葛亮赔罪,但是事已至此,再多的道歉都没有用了。
守在另一旁的姜维见此情景,又是遗憾又是愤怒,他拔出自己的剑,意图当场斩杀魏延。
魏延自知犯错,也不阻止姜维的动作,诸葛亮却急急忙忙地挡住姜维说:“是上天要我的命,和他没有关系!”
听见诸葛亮的话,姜维这才收了剑。
一番变故让诸葛亮情绪起伏极大,他又吐出好几口鲜血,然后一头栽倒在地,陷入昏迷。
诸葛亮临终之前,喊来自己信任的将领,他对姜维说:“我竭尽全力,想要振兴汉室,奈何天公不作美,要收我的命去。我已经将我的毕生所学,写在了这本书内。在所有将领当中,我觉得只有你能堪大任,所以我把兵书授予你,你千万不要泄露给别人!”
听闻此肺腑之言,姜维伏在诸葛亮床前,失声痛哭。
诸葛亮吊着自己一口气,又交代了别人好一番话,他命人传杨仪进来,杨仪从建兴三年开始,就一直跟在诸葛亮身边战斗,诸葛亮对他十分重用。
诸葛亮拿出一个锦囊交到杨仪手中,对杨仪说:“等我死后,魏延必定会造反,到那个时候,你可以想办法斩杀了他。”
诸葛亮病重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刘禅耳朵里,刘禅派人来看望诸葛亮,诸葛亮与他的对话中,再一次提到了姜维:“我把我的兵书全部传给了姜维,日后他能够替我守护西蜀。”
建兴十二年,彼时中秋刚过不久,八月二十三日,诸葛亮辞世长眠,寿长五十四岁。
在诸葛亮的遗言中,姜维是受到他信任和器重的人,但是魏延却是诸葛亮提防的人,在北伐的时候,魏延曾经给诸葛亮提出一个计谋,但是没有得到诸葛亮的赞同。
史书说魏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假设这句话传到了诸葛亮耳朵里,诸葛亮一定觉得很不中听。
魏延是个很有奇才的将领,但是在诸葛亮手下,他一直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或许在魏延心中,他对诸葛亮存了气也未可知。
因为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微妙,所以当魏延冒冒失失地闯入诸葛亮作法的账内时,没有人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无心。
再说回来,祈禳最为重要的命灯放在正中间的位置,外面有七盏大灯保护,七盏大灯之外还有四十九盏小灯,为什么魏延能够那么精准无误的熄灭诸葛亮的命灯?
而且,魏延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他知道诸葛亮要问天借寿,外面还有姜维安排的人在把守,如此重要的场合,怎么会因为几句话就方寸大乱?
巧合的是,那天又是仪式的最后一晚,所以魏延的种种举动,都很可疑。
命灯熄灭之后,诸葛亮自知无力回天,吐血昏迷,姜维拔剑意图要斩杀魏延,可到最后,他还是收回了自己的剑。
两个人都知道,诸葛亮已经病入膏肓,命不久矣,纵然是魏延扑灭了命灯,可一直跟在诸葛亮身边的姜维怎么会不知道,诸葛亮的身体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所以姜维并不是包庇魏延,而是他心里也清楚,诸葛亮的死亡,只是或早或晚的时间问题。
当诸葛亮撒手人寰之际,魏延和姜维选择守口如瓶,毕竟对于诸葛亮的死因,他们一个心知肚明,一个看破却不说破。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发出感慨:“诸葛亮虽已经死去,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天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