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前一句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在《书·旅獒》中有这样一句话:“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喜欢动物绝非坏事,但若因为动物玩物丧志,甚至误了大事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历史上有许多统治者因为饲养动物,惹出了一系列的乱子,甚至丢了身家性命,这实在令人唏嘘。
第一个:晋灵公与他的白眼儿狗。
晋灵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这位国君胸无大志,亲政后只知吃喝嫖赌,穷凶极奢。除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外,晋灵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伤害老百姓。
他命人在宫门外修建高台,每天站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来往的行人,以此为乐。有时,晋灵公还会放出他饲养的恶犬,纵容其撕咬百姓,行凶杀人。晋国卿大夫,身为三朝元老的赵盾有些看不过去,于是,便多次冒死直谏,希望晋灵公能够改邪归正。
正所谓忠言逆耳,晋灵公根本听不进这些肺腑之言,反倒对赵盾起了杀心。晋灵公先是派出一队杀手谋害赵盾,谁知杀手来到赵盾的住所时,发现这位卿大夫直至深夜仍在办公。杀手大受感触,不愿杀害这样的忠臣,于是,便自尽了。
谋杀赵盾未果,晋灵公又生一计。他假意安排赵盾参加酒宴,随后命人将宫门锁死,唆使恶犬袭击赵盾。晋灵公饲养了多年的恶犬险些要了赵盾的命,幸亏有人暗中相助这才给了赵盾逃出生天的机会。对此民间还衍生了一则歇后语,即:狗咬赵盾——不识好歹。
因为晋灵公的种种恶行,赵盾对国家彻底失去了信心,干脆脱离晋国流亡国外。谁知,赵盾刚离开没多久,赵盾的弟弟赵穿便发动宫变,杀掉了愚蠢的晋灵公。
第二个:唐玄宗与七岁神鸡童。
唐玄宗李隆基经历了前半生的励精图治,逐渐在开元盛世中迷失了初衷,耽于享乐。李隆基平日里除了与杨玉环做伴,闲下来的时间最喜欢观赏斗鸡。
一次,李隆基发现有个七岁少年贾昌养了一只百战百胜的大公鸡,于是,他便给这位少年安排了官职,让他担任其它五百名训鸡少年的首领“神鸡童”。贾昌的发迹,让许多人觉得莫名其妙。没过多久,一首讽诗便传遍坊间: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就在李隆基沉迷于斗鸡等玩乐活动时,他根本没意识到缔造的盛世已耗光了自己前半生攒下的家底,大唐王朝已被埋下衰败的祸根。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自潼关高歌猛进,攻陷了都城长安。唐玄宗带着文武百官和杨贵妃仓皇出逃,至于那位斗鸡少年至此也不知所踪了。
第三个:卫懿公与丹顶鹤。
春秋时代的卫国国君卫懿公,是个不折不扣的“动物爱好者”。在卫懿公的王宫里,不论是宫庭还是苑囿,四处都是趾高气昂的丹顶鹤。
作为一国之君,喜欢小动物本也无可厚非。仙鹤这种动物,既不好斗,又吃不了多少粮食,还能起到美化风景的作用,寓意吉祥。但若这些丹顶鹤享有品阶和俸禄,能够加官进爵,那就有些离谱了。
卫懿公十分宠爱自己的仙鹤,将这边的鹤册封为“大将军”,将那边的鹤提拔为“卿大夫”。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自古以来,投其所好的小人比比皆是。听说老大喜欢丹顶鹤,那些想要得到提拔的官员从全国各地搜罗来名贵的丹顶鹤,将其献给卫懿公。
公元前660年,北狄人打到了卫国朝歌。在敌军攻城时,卫懿公刚打算带着他的丹顶鹤外出巡游。听闻城外爆发敌袭,卫懿公瞬间成了瘪茄子。惊恐万分的卫懿公,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准备与敌军作战。
谁知,满朝文武大臣,竟齐声说道:“大王手下不是有许多将军吗,何不靠他们平定敌人?”卫懿公询问道:“哪位将军可以击溃敌军?”众臣答道:“就是那些鹤将军呀!”卫懿公听罢,悔不当初,立即向群臣道歉,并将那些丹顶鹤遣散。
群臣见卫懿公痛改前非,便答应追随他上阵杀敌。可惜卫懿公空有满胸壮志,奈何他手下的士兵军心不振,根本没有战斗力。卫国军队仅与敌军交手几回合便败下阵来,卫懿公也被狄人砍成了肉泥,“驾鹤西去”了。
古人有诗:
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
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这正是对卫懿公一针见血的讽刺呀。
古语云“玩物丧志”,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的。若不懂得收敛自己的欲望,必将招致毁灭。在上述君王的事例中,这一真理得到了充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