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恐惧死亡心理疏导(孩子恐惧死亡心理疏导)
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澎湃新闻报道),让我颇为震惊,湖南株洲市体育路中学一名15岁的初三学生何某,在卫生间将同班同学赵某实施了割喉,导致赵某死亡。
据网上流传的
“体育路中学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情况报告”显示,何某杀害赵某的原因疑为母亲去世,产生了厌世情绪,事发后,不少中学要求学生上交美工刀、剪刀等物品。
悲剧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会逐渐将这件事淡忘,但对于当事人以及体育路中学的学生,尤其是何、赵的同班同学来说,短时间内很难消除内心的恐惧,甚至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如何在孩子们遭到重大创伤后,提高心理复原力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从该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得知,何某疑为母亲去世,产生了厌世情绪,才做出了极端的行为,杀害了赵某。亲人的去世,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打击是非常大的,如果他能及时得到亲人的关注和开导,这场悲剧是否就能避免呢?
当然,不管怎样,何某因自己厌世杀害同学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是公安机关要处理的事情,当下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赵某的同班同学和目击惨剧的同学,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创伤,学校要进行相关的心理疏导,在这里,主要探讨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心理复原力。
心理复原力又称为心理弹性,指的是一种面对负性事件、压力和挫折,个体能够经受并应变,用较强的韧性去适应环境和变化的心理能力。
提及心理弹性,人们往往会想到弹簧,弹簧在受到压力时,在弹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缓冲,不会被压断,同样的道理,心理弹性也相当于人们心理压力的“缓冲机制”,有助于人们在面临压力时,不被击垮或者崩溃,并从压力中得到恢复。就该恶性事件而言,父母要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孩子走出阴影,积极地面对生活。
首先,家长要做孩子的坚实靠山
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有这样一段视频,一个女孩子跑到学校附近的商店向店主借电话打给父母,让他们过来接她,因为她有些害怕。
别说是中学生,即便是我们成年人遭遇这样的突发事件,都会非常恐惧,特别需要亲人的陪伴和支持,此时,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尽可能地多陪在孩子身边,给他拥抱,让他们从亲人这里感受到力量,让孩子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恐惧、压力。
切记不要责备孩子,怪孩子胆小,这不仅会加重孩子的恐惧,也会让孩子感到羞耻,不敢再将自己的恐惧等父母情绪暴露出来,让父母知道,伪装成外表很坚强,内心其实很脆弱的假象,长此以往,或许一件事就能将孩子摧毁。
其次,用ABCDE模式去帮助孩子解决负面情绪
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用ABCDE模式去建立心理复原力,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情;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C(consequenc)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驳;E(energization)代表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启发。
假如孩子是当事件中被害人的同班同学,在孩子情绪稳定一些后,父母要和孩子深入地交谈,发现困扰孩子的心结,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A:你同学被杀,这是个非常不好的事情。
B:你很害怕,是不是担心自己也会遭遇不幸,遇到坏人呢?
C:由于害怕,你变得特别胆小,想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想出门,不想与人接触,总是胡思乱想呢?
D:你的担心、害怕可以理解,但是你想一想不幸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呢?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对吗?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就觉得整个世界都黑暗了。
E:通过以上的分析,让孩子更加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这有利于他积极地面对问题,改变消极的思维,逐渐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
发生惨剧,孩子的恐惧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恐惧来自哪里呢?不一定是事件本身,还有可能是孩子假想出来的,如何改变这些悲观的思考和情绪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可以让孩子去思考最坏的情况、最好的情况和最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找出最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应对方法,孩子紧张的心情就会逐渐放松下来了。
每一次重大的心理创伤,都是一次破茧成蝶的考验,父母的支持和陪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