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民生制度是如何规定的?对社会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末,我国出现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五代十国乱世随即登场,中原地区政权更迭速度加快,中原缺乏雄主,社会秩序混乱,物价飞涨,百姓负担加重。
赵匡胤在后周雄主柴荣的基础之上,逐步建立起大宋王朝,立国之后,宋朝十分重视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不断巩固自身统治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宋军战斗力羸弱。
但是却始终能够得到百姓支持的重要原因,宋朝吸取了前朝的一系列错误,收回了兵权,防止藩镇割据的局面重现。同时,宋朝对于民生领域制度的设计也十分完善,对于保障民生起到重要作用。
宋朝时期出现的制度比如义仓制、乡约制、义庄制,都是其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为保障人权提供了坚实基础。
宋朝的社会福利体系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那么,宋朝时期的各项民生制度是如何规定的?又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呢?
一、乡约制度
1、乡约制建立
宋朝时期的乡约就像现如今的村委会,村民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而宋朝乡约制度的建立要依附于五代十国时期崛起的士绅阶级,庶民阶级演化而来的重要阶层。
乡约即共同制定了行为规范,用来约束一定区域内人的行为,是一种基层管理制度。这种制度通常具有自发性和客观性,是独立于朝廷法律存在的规章,对于这种管理组织,官方一直是秉持放任的态度,这也为乡村发展稳定提供了助力。
2、乡约的影响
乡约的建立有助于乡村发展,促进民风向善,让邻里之间的矛盾有了化解的渠道,增进感情。同时乡约有助于加强约束,规范人民的行为,营造良好地社会秩序,也便于官府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二、仓储制度
1、义仓与永利仓制
朝廷为了及时应对各地天灾,保障人民正常生活,供应足够的粮食,宋朝设立了义仓和永利仓两种模式仓储粮食,中央负责管理义仓,义仓的粮食也由中央政府进行划拨。
在遇到灾情时免费赈济灾民,给予基本的食物保障,而地方政府的永利仓需要接受救济的人之后返还部分物资,其粮食由当地官员负责筹集调拨,主要来源于赋税和商人捐赠。
两种仓储制度由官方统一调配,最大限度保障灾时百姓的食物需求,北宋后期财政捉襟见肘,急需社会力量加入到仓储制度中来,而社仓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失。
2、社仓制
社仓发源于民间,是由士绅阶级自行创立的制度,作为朝廷所设仓储的补充,社仓由地方政府和士绅共同筹办,管理者由地方人员担任,即宿老,负责日常事务。社仓的粮食来源主要是捐赠和日常存储,遇到灾荒时拿出来救济百姓。
社仓制度是对官方仓储制度的很好补充,后期朝廷事务繁杂,财政捉襟见肘,而社仓的存在极大地弥补了朝廷就在乏力的缺失,加快了救济效率,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三、义庄制
义庄的兴起其基础来自于五代十国时期崛起的寒门士族,宋朝时期土地兼并加剧,出现大家族式的庄园,类似于欧洲庄园经济,宋朝义庄也是由家族统领,家族式经营。
义庄的经营模式分为轮流制和专门制,无论怎样,在灾荒时期,义庄要负责整个宗族人员的生存需要,保障家族利益。不仅如此,义庄内部还设有学堂,为族人提供教育,培养新士族阶级。
庄园经济有利于规模化种植,推动农业集约化发展,提高种植效率,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宋朝,这一现象适应国内统治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所以官方也对此持默许态度。
宋朝时期吸取前朝教训,收归兵权的同时积极颁布各种制度以保障民生。首先是乡约制,为了构建和谐的乡村社会秩序,乡约制度应运而生,其基础在于士绅阶级的快速崛起,乡约旨在约束当地百姓的行为,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方便官府管理地方政务,乡约是宋朝社会文明高度的集中体现。
仓储制度方面,中央管理的义仓和地方政府管理地永利仓成为赈济灾民的支柱,由官方统一调配,充分保障灾时民众食物需求,而士绅阶级的崛起,也出现了同官府共同建立的社仓,由民间人士管理,灾情发生时能有效弥补官方救灾的缺口,提高赈济效率。
而宋朝时期商业发达,土地兼并现象加剧,但是并没有影响宋朝粮食产量,义庄的诞生,使得宋朝开始出现家族式庄园经济,他们大多是寒门士族崛起的产物。庄园规模化种植提升种植效率,提高粮食产量,以家族经营为核心的庄园经济,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其内部学堂有助于培养士绅阶级,为宋朝社会稳定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