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五子朱慈焕的悲惨结局:一生东躲西藏,75岁被康熙处死
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城,见大势已去,崇祯皇帝砍杀妃子和公主,抱着一线希望他把太子朱慈烺(lǎng ,15岁)、三子朱慈炯(12岁)、五子朱慈焕(11岁)托付给太监(其他儿子已夭折)趁乱护送出宫,希望三个儿子能延续大明皇裔,今后有机会重整大明江山,自己则在无尽的悲伤与绝望中自尽于煤山。
崇祯五子朱慈焕的悲惨结局:一生东躲西藏,75岁被康熙凌迟处死
逃出宫后,太监们只顾自己逃命,哪管三位皇子的死活,最终无所适从的三位皇子全部被李自成抓获。李自成得到三位皇子后如获至宝,一直把他们带在身边,希望在紧要关头能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大顺军在攻打山海关的吴三桂时大败,三位皇子因战乱再次走失。
崇祯五子朱慈焕的悲惨结局:一生东躲西藏,75岁被康熙凌迟处死
影视剧中的太子朱慈烺
崇祯五子朱慈焕的悲惨结局:一生东躲西藏,75岁被康熙凌迟处死
影视剧中的朱三太子朱慈炯
清军入关后,逃难中的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抓获,因清军入关是打着“替前朝报仇”的旗号,因此找了个“冒充前朝太子”的理由处死了朱慈烺。三子朱慈炯下落不明(传说他被),很多人于是打着“朱三太子”旗号反清,这个“朱三太子”困扰了清朝几十年时间。
崇祯五子朱慈焕的悲惨结局:一生东躲西藏,75岁被康熙凌迟处死
影视剧中的朱慈焕
朱慈焕,崇祯皇帝第五子,是明确活下来的唯一皇子,民间很多人把朱慈焕当作朱三子,其实是错误的。
朱慈焕在李自成兵败时逃走,他一路乞讨,来到一个王姓乡绅家里时,王乡绅见他气质特别,文才不凡,谈吐文雅,详细问了他的情况。朱慈焕见王乡绅并不坏,就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见皇子沦落到如此地步,王乡绅留着眼泪紧紧拉着朱慈焕的手,他冒着风险收留了这位落难的皇子,把他改名为王士元,并让他跟自己的儿子一起念书。
几年之后,王乡绅病故,王家怕惹祸不敢再收留他,朱慈焕只好再次流浪,他来到浙江余姚,隐姓埋名当了和尚。后来,一位胡姓乡绅到庙里祭拜,发现20出头的朱慈焕气宇非凡,满腹诗书,还十分擅长下围棋,料定其并非一般人,于是极力劝其还俗,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于是,朱慈焕在这里落户,以教书为业,结婚后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岳父去世后,加上子女又多,没过多久家庭生活变得异常困难,他不得不四处寻找教书的活以养家糊口,有时不得不向地方乡绅打秋风来勉强维持生活。
朱慈焕一生小心谨慎,安分守己,一旦风声紧,他赶紧带着一家人逃亡,几十年间一家人流浪于大江南北,受尽艰辛与困苦,期间又添了一名孙子,好不容易熬到七十岁,此时正是康熙年间,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虽然生活不易,但也算儿孙满堂。
崇祯五子朱慈焕的悲惨结局:一生东躲西藏,75岁被康熙凌迟处死
康熙为了争取民心,即位后曾六次拜谒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礼。特别是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康熙拜在谒明皇陵后,向大臣表示要查访一个明皇室后裔,来管理明孝陵。
朱慈焕以为,自己年逾古稀,康熙又是个明君,对前朝也尊敬有加,可以安度余生了,于是放松了警惕。人都有表达的欲望,一次酒后,他向一位跟自己交往很久的朋友透露了自己的身世秘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结果这个“爆炸”消息很快被传了出去。
浙江东部有一位志在反清复明的念一和尚,听到前朝皇子还在人世,便打着朱慈焕的旗号起事,结果很明显,念一和尚失败。
清廷顺藤摸瓜,得知了朱慈焕下落。听到清兵来抓,朱慈焕丢下孤儿寡母,带着孙子和两个儿子一起逃到山东,不幸的是,这回他再也没逃脱掉,1708年,朱慈焕和孙子以及两个儿在山东被抓。留在家里妻儿们当时听说清兵来了,皆投缳自尽。
崇祯五子朱慈焕的悲惨结局:一生东躲西藏,75岁被康熙凌迟处死
在朝廷上,官员让念一和尚与朱慈焕对质,“及提先生对质,又云不相识”,证明两个人根本不认识。朱慈焕还为自己辩护到:“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意思是我数十年来改名易姓来避祸,今年已经75岁了,已是垂暮之年,我在三藩之乱都没有造反,又怎么会在天下太平时造反呢?而且,所谓谋反,必定会招兵买马,打造武器盔甲,占据城池,囤积粮草,这些我做过哪一个?)
虽然康熙一生以“宽大仁慈”闻名,但面对曾经困扰大清几十年的对手,即使是75岁,也毫不手软,康熙让人查访“明室后裔”,其实是叶公好龙。康熙“念其年老”,对朱慈焕判了个“凌迟处死”,他的孙子和两个儿子也被处斩。至此,崇祯一脉完全断绝。
后来清廷在修明史时,故意隐瞒了朱慈焕的身世,称他六岁时即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