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没有留学,隐姓埋名28年,不畏艰难研制出氢弹
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新中国成立之际,国力较弱,武器方面也久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不受别的国家重视。我国一直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挤,在军事上和经济上都被发达国家封锁。
但国家坚持独立自主,无数的英雄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当苏联专家撤走后,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在1964年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更是震惊外国,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当中,有无数的英雄隐姓埋名,默默为祖国奉献,为中国人民有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2019年1月16日去世,享年93岁。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我们记住了钱学森和钱三强的名字。当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大家都不知道氢弹的总设计师是谁。
直到1988年,大家才知道,中国的氢弹之父原来叫于敏。
从1961开始研究氢弹技术,到1988年,这28年里,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研究什么,他的名字和身份都是高度保密的。
对于自己隐姓埋名这件事,他说: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
于敏被誉为国产专家,因为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他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没有留过学的人。
1944年于敏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1946年,他转入了理学院去念物理,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考取了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任助教。研究生毕业后,他被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当于敏开始研究氢弹技术时,国际上战争的威胁还没有完全消失,氢弹技术是被各个国家奉为绝密的科研资料。
没有留过学于敏不畏艰难,硬是依靠自己的勤奋,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从零开始研制氢弹。
1967年6月17号,新疆罗布泊沙漠腹地,伴随震耳欲聋的响声,空中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科学家彭桓武这样评价于敏:
“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在场的工作人员欢呼雀跃
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
当钱三强找他谈话,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时,他深知氢弹研究的难度,虽然都是核物理,但中国人对氢弹一无所知,核大国对技术又绝对保密!
对于于敏自己而言,要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是很大的损失。
于敏生性喜欢做基础研究,当时已经很有成绩,而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集体性强,而且意味着他,隐姓埋名,长年奔波。如果最后没有成功,那他将没什么功名。
对此,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
后来谈到临危受命研制氢弹的经历,他曾经说:
“我也许有点天赋,但不是很聪明。氢弹很难,涉及很多学科,不是很符合我的兴趣,但爱国主义压过兴趣,当时我就答应了。”
1945年,美国在二战最后阶段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耀眼的闪光和巨大的轰鸣之后,二十余万人死伤,城市被夷为平地。
美国在日本投放的“小男孩”和“胖子”两颗原子弹不过是2万吨TNT当量,现役的原子弹威力通常都在10万吨TNT当量以上,而氢弹的威力更是在500万吨甚至1000万吨TNT当量以上。
如果用氢弹,那么所造成的破坏会是广岛的几十甚至几百倍!
”两弹“成功爆炸,为国家建设获得和平的国际环境提供必要保障,对维护国家半个多世纪的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的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对国际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
像于老这样的人将自己全部的力量贡献给祖国,值得我们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