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cg 插画的风格流派和趋势(漫游NGV三年展)
内容摘要:5个主题,8个项目,带你认识更深层艺术
本期分享人:南纬38°
澳洲墨尔本大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算至今日,关注康老师公众号已近两年,每一篇文章都认真读过,学习了太多知识,很多内容对于我在墨大学习帮助很大。去年7月末得知康老师想要开设艺术留学分享栏目,作为忠实粉丝,便试写了自己留学生活所感。
当时,自己非常荣幸成为了康老师艺术留学知识分享栏目中的第一位刊登作者,在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也看到了二十多位同学及老师在此分享自己的留学生活,经历体验各不相同,也终于开始明白康老师创立该栏目的意义——一个只属于艺术留学的“朋友圈”。
自己在海外生活的每次遇到不一样的经历,我都想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今天,整理在澳洲墨尔本的NGV三年展内容,感慨颇多,便将其成文投稿给康老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益处,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看到更多同学精彩的海外学习生活。
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国立美术馆举办了三年展,来自全球三十多个国家一百多位艺术家设计师参加了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代艺术盛会。他们运用多种媒体和技术展示了对当下社会的思考。这次展会由五大主题构成:MOVEMENT (运动),CHANGE (改变),VIRTUAL (虚拟),BODY ( 身体),TIME(时间)。
作者Shilpa Gupta, 生于1976年,年轻的女性印度当代艺术家。擅长用有机造型为载体,建立声音空间,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无题“是一座由麦克风组成的巨大”岩石“, 比之前 “发声的云“ 更巨大。麦克风播放录制的各种声音—海洋,人群,集市等等,有时也直接录播参观者发出的声音。
笔者是这样解读的:云和岩石来自纯粹的自然,麦克风则是工业的产物,有着自然表皮的工业麦克风像一个人与自然的混血儿。这个混血儿还会”说话“,密密麻麻的麦克风好像一个个小嘴巴,没有秩序的各自说着。在这个声音空间里没有一句话,一个词可以被清晰的辨识出来,好像电影院开场前的嘈杂。但这“乱七八糟,没有意义的”声音一起合成了像海声,又像风声的调子。
Shilpa Gupta 的这件作品在视觉空间和听觉空间两个方向上找到了合适的结合点来表达现实中人与自然互动,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合成一大统。她的表达看似混沌实则清晰。
2. RECLINING BUDDHA 卧佛
作者徐震,1977年生于上海,中国。本作品技术支持3D 空间扫描后倒膜制作。与上文Shilpa Gupta试图寻找矛盾的事物之间的潜在精神联系不同,徐震的风格就是直白的展示跨文化,跨时空的大尺度对比。
作为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很容易找到跟这个巨型雕塑的共鸣。先来提炼“卧佛”里的几种对比形式—— 东方vs西方(艺术表现手法,审美等等的对立),新vs旧(卧佛做旧处理,西方雕塑全都是崭新的石膏状态),静 vs 动(静的卧佛和动感十足的古罗马雕像),大vs小(大佛和小雕像)。
这一系列的对比背后确有一个很大的统一就是时间和地点。赞同高晓松的说法,曾经同时闪耀在亚欧两个大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辉煌文明在卧佛的故乡西域达到强弩之末,谁也没能干掉谁,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一次共存与合并。跨越千年,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澳大利亚这片土地上再一次展现了共存于合并。
徐震很善于给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文化载体找到一个有趣的联合姿态。卧佛 表达的场景与格列弗游记里的小人国有相当的相似度。
说一个题外话,高产的徐震营销和市场做的也很不错哦,艺术家不一定就是“贫困户”,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去他的网店和位于上海的线下实体店(自主经营的展览馆)看看。
3. NENDO MANGA CHAIRS
Nendo Studio作品。事务所创始人OkiSato,197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2002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建筑专业。
Manga的汉语意思是漫画,一群被拟人化,50张有生命的金属椅子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外在的具有浓郁的性冷淡气质和内在的活泼有张力的热情两种违拗的属性一起加载在椅子这种本应无生命而呆板的载体上。颇有很多日式漫画人物的气质。
想更好理解该项目,可点击下方视频↓
主题2—CHANGE(改变)
“ Thinkingabout change; changing thought “ 思考改变;改变想法
MAPPINGTHE SANTA CRUZ RIVER
记录圣塔克鲁茨河
作者Alexandra Kehayoglou ,生于1982 年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女艺术家,用当地特产羊毛记录下阿根廷的壮美自然风景。微缩羊毛织毯对于自然景色进行了高度还原。更重要的是这些织毯不仅仅是美丽的手工品,它承载的是艺术家对于城市化进程下不断被改变的自然的担忧。
以本次展品为例,即将建立的大坝将改变圣塔克鲁茨河的洪泛区,无数物种将因此受到毁灭性打击,并可能殃及当地的冰山地貌,此外很重要的一个考古遗址也将被湮灭。艺术家希望这种用阿根廷特产羊毛记录着阿根廷山川河流的毯子作为一个对文化,对生态环境新的思考的载体,被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并因此能引起大家对于人类与自然环境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的再次思考。
为了真实还原圣塔克鲁茨河,生物学家,生态专家,工程师,艺术家,环保活动人士都加入了Alexandra的调研团队。这种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已经成为当代艺术设计创作的新模式。
行文过半,引用意大利理论家 Francesco的话与大家共勉:
“Design is not only the art of designing anobject in such a way that people can handle it properly and easily, but theprojection of an object onto the broad prospec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eevolution.”
“设计不仅是让生活更便捷,更是对广阔的历史文化发展前景进程的展示”
--- Francesco Berardi
主题3—VIRTUAL(虚拟)
“ To think isto experiment, but experimentation is always that which is in the process ofcoming about - the new, remarkable, and interesting that replace the appearanceof truth and are more demanding than it is. “
思考就是实验,实验本身就是迎接那全新,卓越又有趣的事物到来的过程。这一切将掀开真实的外衣,并比其本身更苛刻。
ENDLESS永无止境
作者Toshiyuki Inoko和TeamLab团队。ToshiyukiInoko生于1977年,日本当代艺术家,创立了TeamLab工作室。本次参展的视觉交互装置作品“永无止境”再次展示了以视觉,虚拟,音效形成混合空间以传递某种精神意义上的思考而见长的TeamLab的一贯风格。置身其中,笔者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向感触颇深。
由于方向感和坐标感这种任何物种都要赖以生存的技能在构筑的新空间氛围内丧失殆尽,个体仿佛飘于一个黑暗的浑沌之中,划过的流光,和低沉的曲调更延伸了这种空洞,深邃,无处为岸的感受。当发现流光会跟随参观者的脚步形成新的轨迹时,就跑起来试图快速制造出一个大的属于自己的光漩涡,无奈由于多数人群都集中在屋子的中部,感应器根据人群的位置生成一个巨大的中心漩涡,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尝试建立新体系,影响都微乎其微。
这个作品可以被看做对外太空的物理现象的刻画,也可以理解成人的磁场。自己站在漩涡的边缘,观察着这一切,恐惧感陡然而生,那少量跟随自己的光斑迅速被中心漩涡吞噬,想夺路而逃,怕自己的肉体也会被那阴森不见底的力量吞噬,但却找不到出口,镜子做的天花板和四壁早已湮灭了方向感。最终承受不住这种恐惧的对抗,还是走回了人群,成了巨大光圈的一份子,以求得一份安全感。
更好理解该项目,可点击下方官方视频↓
主题4—BODY(身体)
“Uncontainedbodies in anticipation and practice”把身体融入希望与实践中
ONE=MANY 1 = 无数
作者Yayoi Kusama 草间弥生,1922年出生,日本当代艺术家,波点女王。草间的影响和名气着实不需在此多着笔墨。
笔者给自己设立了另一个视角,就是观察这些参观者是如何对待草间这所充满了红色花朵的房间的。参观人数和逗留时间都远高于其他展品,参观者纷纷开启了疯狂拍照模式,不同的种族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忙着把自己跟“花的海洋”合并。
每个参观者在入口处都会领到一朵小红花,可以贴在任何地方,这个互动的结果也将是展品最后的完成模样。多数参观者都不会随意粘贴,因为从拿到花朵起,这个贴纸本身就开始成为持有者本人,粘贴的过程也就成了持有者在这个空间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对自我的肯定。当然结果是无论贴在哪,自己的花朵都将彻底淹没在花海里,无处可寻。参与到整个个体湮没在集体当中的过程,就体会到草间弥生一直以来的传递的那种自我表达。
主题5—TIME(时间)
“Time willtell”时间诉说一切
1. MASSAS TESTIMONIAL: UNFRAMES GENOCIDE
种族灭绝的纪念品
Ron Mueck,雕塑家,1958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先定居英国。Ron 的人物雕塑作品通常比例巨大,质感逼真。这组骷髅山代表着雕塑家本人对于战争,毁灭及人性的思考。叙利亚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不断涌入欧洲的难民让雕塑家体会到人是一种怀着悲悯心的具有毁灭力的生物,这种极端的属性让人类谱写出辉煌的文明并不断自我摧毁。
在NGV的展览中,骷髅从布满美丽油画的展厅开始延伸到满骷髅山,意味着文明与毁灭一直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作为澳洲雕塑家,骷髅背景油画的创作时间也正式早期殖民者对澳洲土著残酷殖民的时间。中国古代也有筑骷髅台以彰显武力,震吓敌军的意义。头,人类智慧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毁灭的力的祭品。无论种族,文化背景,都可以在这件作品上找到共鸣。
2. SMELLSCAPE MELBOURNE_ PAST PRESENT PAST
闻香识城(墨尔本)- 用过去诉说过去
Sissel Tolaas ,这位1963生于挪威拥有化学,数学,语言,艺术多背景的女人是全三年展唯一用味道唤起大家记忆,想象和共鸣的人,这些曾经存在于墨尔本街头巷尾的味道无声的讲述着这个城市过去的故事。
对于第一次来墨尔本的人,也会惊喜的发现这里有似曾熟悉的味道,就是这样的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构成了墨尔本这座极具包容性的城市。
后记
在思考如何表达这次NGV展览的过程中,几个方案曾被考虑,一种是以简单描述,并贴海量不同作品的照片,一种是重点赏析代表作。最后决定采用后者,对于很多不能亲临现场的读者,2D 的图片和简单的说明已无法真正传达出这些已经运用多维度,强交互为设计依托的作品的真正意义。身边也有非艺术专业的朋友问怎么能看懂当代艺术作品?
本文开头设置的几个问题就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对于从事艺术相关行业的我们,测能通过解读这些大师的作品,看到他们关注当下哪些问题,给自己设置了哪些矛盾,如果在哲学层面追求答案,如何通过多元的技术手段透过作品说出自己的心声,又如何深深的被自身的原生文化所影响。
希望此不尽美之小文能带大家窥一斑而见全貌,激发大家对当代艺术的兴趣。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去,用眼睛去观看,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受,用头脑去思考这精彩,缤纷有复杂有趣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