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犯了什么错乾隆帝为什么要将他流放
纪晓岚犯了什么错?乾隆帝为什么要将他流放?
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清代文学家、官员,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深受乾隆帝的宠信。
下面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古装戏说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与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看到乾隆皇帝每天看着两位爱臣斗来斗去的样子,也是乐在其中。
这样一位乾隆皇帝喜爱的大臣,却也曾经遭到乾隆帝的流放,甚至是直接被流放到祖国的大西北,而且,一流放就是三年之久。
今坐落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鉴湖西南侧的岚园,就是为了纪念当年纪晓岚曾在此居住而修建的。
那么,纪晓岚究竟犯了什么错呢?要被乾隆皇帝流放那么远的地方呢?
简单来说,纪晓岚就是因为自己发出的一封没有一言片语的无字书信,事后被查证是因此泄密的,而获罪遭到流放的,就这,也是乾隆皇帝格外开恩,否则,换别人,那就是该杀头抄家了。
清代对朝堂大事小事都有严格的保密制度的,堪称是历代最严厉的,据《大清律例·吏律》规定,凡是泄漏讨伐敌国军队、收捕谋反信息的,斩首;近侍官员泄漏常事的,杖责一百;泄漏密事的,斩首。
清代对信息保密的控制甚至严格到了皇帝身边贴身使唤的内侍都不识字,唯恐文件信息有外泄。
乾隆三十三年 1768年六月,两淮盐引案爆发,已退休数年的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卷入其中,遭江苏巡抚彰宝密劾隐匿提引银两,私行营运寄顿,建议朝廷对卢见曾抄家查办。
当时纪晓岚正在内廷值班,获悉此事,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了卢见曾之孙卢荫文,两家是正儿八经的儿女亲家,纪晓岚急忙暗中派人乘快骑送了一封信给卢见曾。
卢见曾收到京城亲家送来的信后,拆开来一看,内无半纸一字,是个空信,但里面装有几片茶叶、少许盐粒。
卢见曾起初不解其意,但仔细一琢磨,马上明白了,这是亲家借物传告查 茶盐空的消息,随即马上安排家人转移财产。
卢见曾有诗名,爱才好客,四方名士咸集,流连唱和,一时称为海内宗匠。
在他的宾客当中,除了有后来闻名天下的扬州八怪外,还有《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
吴敬梓一生贫穷,创作《儒林外史》时全凭卢见曾的支持。
吴敬梓死后,卢见曾亦慷慨解囊,买棺装殓,并且安顿好吴敬梓的妻儿老小。
卢见曾还以学问而闻名天下,他的最大功绩就是考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晚年是否改嫁张汝舟了。
当朝廷派出的人马前往山东德州卢见曾的家中抄家时,却毫无所获,怀疑是被人泄了密,乾隆皇帝盛怒之下,命人细查,才得知是身边的近臣纪晓岚曾给卢见曾发了一封无字书信。
于是,聪明的纪晓岚虽然没有留下一字证据,但依旧被以泄密罪论处,流放到新疆乌鲁木齐去赎罪。
这也是乾隆皇帝惜才,不舍得杀纪晓岚,而从轻发落的。
具体到卢见曾,就没那么幸运了,照例拟绞监,候秋后处决。
只是还没等到秋季,已经78岁高龄的卢见曾经过这一番折腾,就病死于扬州狱中了。
三年后,大学士刘统勋为其昭雪。
纪晓岚后来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戊子秋,余以漏言获谴,狱颇急。
因为在当时,真要按漏泄事定罪,肯定是要斩首的,由此可见彼时的纪晓岚也是真够惶恐的。
不过,乾隆皇帝还真是离不开纪晓岚,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仅仅过了三年,乾隆帝就下诏命纪晓岚回京,继续看纪晓岚与和珅斗来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