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来的那一夜剧情解析(电影的故事相当细思极恐)
它只拍了5个晚上,却好于95%的科幻片,故事相当细思极恐!
首先是缺点,这部电影制作规模非常地小,耗资方面跟好莱坞科幻大片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成本仅仅花了5万美元,你敢信?
所以全片不存在任何的特效场景,至少我是看不出来哪里用了电脑特效,从主流商业片角度来说是毫无娱乐性和观赏性可言,极其写实,看上去跟普通人拿一台廉价DV去录制没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部科幻片,如果缺乏了壮观的视觉画面,还能被观众疯狂追捧的话,意味着在其他方面的亮点一定非常突出,而这个亮点,往往就是故事了。
我经常说优秀的电影少不了有一个好故事,或者精彩纷呈、一波三折,或者峰回路转、引人深思,这就是我想要推荐这部电影的最大理由。
它就是《彗星来的那一夜》。
这片子最早公映于2013年,豆瓣8.5且入选豆瓣电影T0P250,烂番茄新鲜度88%爆米花指数81%,IMDb 7.2,全网口碑普遍很不错;
还获得过一个阿姆斯特丹奇幻电影节黑郁金香奖,足以证明它的剧本确实得到广泛认可,最终全球收获了约14万美元票房,算是赚了一点小钱。
而我之所以说它“非主流”,就是因为这种超低成本渣画质的电影基本不可能在院线见到,它很像一部科普片。
一起来看看剧情概况。
故事发生在一个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八名叔叔阿姨年纪的成年人相约到了家庭里面聚会,互相叙旧聊闲着近况,期间屋子突然断电了,整个世界彻底变成一片黑暗。
然而距离两个街区不远的地方,却唯独有一间房子亮着灯,这群人中两个男人打算向那户人家寻求帮助从而外出, 接下来各种混乱、迷离且难以置信的事情便发生了。
故事特别就特别在,那天夜晚有一颗彗星非常之接近地球。
彗星接近地球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要知道这部电影的原名叫Coherence,最直接的翻译是相干性,百度百科对“相干性”的解释是:
为了产生显著的干涉现象,波所需具备的性质。
这算是属于量子力学领域的名词,而在近些年超级英雄电影当中,有另一个词与“相干性”紧密相连。
那就是平行宇宙。
是的,这部电影就是讲平行宇宙,全片大概90分钟,充满了浓厚的悬疑色彩,很少废镜头,一环扣一环,谜团的纱罩一块块被掀开,平行宇宙的意思是宇宙可能不止一个,也许存在无数个。
正常情况下这些宇宙都是平行的,理论上永远不会产生交集,但在《彗星来的那一夜》当中,彗星接近地球,导致多元宇宙相交了。
说到这里,相信你就算没有看过片子也知道大概讲什么了,那八个在屋子里面聚会的人,断电后发现外面的那所亮着灯的房子,里面同样存在八个跟他们一模一样的人!
是有血有肉的地球人,而不是什么伪装成人类会变形的外星人。
把你自己代入当时那个场景,是否有一种浑身战栗、双腿发软的恐惧感?
说简单点,故事就是自己遇上自己,但其他人却不知道你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你。当然,由于经费原因,整部电影95%的戏份都不存在同一个场景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双龙会”只在片尾部分出现。
平行宇宙未必只是一种迷信或者玄之又玄的科幻扯淡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你应该也经常有那种“这地方好像来过、这人似曾相似”的感觉。
假如有一天,各路平行空间真的相互交汇,人类生活将会不堪设想,绝对造成世纪大混乱,尤其是伦理方面。
在《彗星来的那一夜》剧情中,高个子休发现自己的老婆被好友迈克睡了,他大发雷霆,咆哮着质问迈克,而迈克是这样回答的:
我们不属于这里,我们只是访客,我不是你的迈克,你不是在生我的气,我们在不同的现实中……你还不明白吗,如果存在一百万个不同的现实,那么我已经在成千上万个现实睡过你老婆了。
太可怕,太细思极恐了。
当然这部电影毕竟不是侦探电影或者精神分裂电影,要说烧脑其实一般般,起码导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在接受采访时说了,只要跟随者女主角艾米丽的视角,基本都能弄清一切。
而女主角的人设是一个天文爱好者,“相干性”的一些理论和知识她最清楚,所以到了乱成一团浆糊的末尾,她杀死了平行空间的另一个自己,找到了认为是最好的那个男友。
可她绝对没想到,这个空间依然存在另一个她。
至于原来屋子的八个人,也许大部分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更多细节和彩蛋,就留待你们自己去看。
电影一共只拍了五个晚上,导演说每一天每一个演员都会拿到一张便笺纸,上面列了他们当晚要做的事和一些情景条件和行动目标,他们不知道其他人要做什么,他们对即将发生的碰撞、断电和意外状况都毫不知情。
所以对于那八个演员来说非常刺激,电影中的对话有很多都是即兴创作。
虽然全片画质确实够烂够粗制滥造,镜头甚至有好几次都对不上焦,但内核却是相当地硬,硬到理科生看了会狂热,文科生看了会头疼。
特别适合严肃科幻迷,事实上该片一点都不小众,超过30万豆友打分,虽然好于95%的科幻片和悬疑片有点夸张,但确实无法掩盖它的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