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古老祭祀-九曲黄河阵!
介休市张兰镇石场坊村位于张兰镇东南部,北、南、西分别接介休张村、梁家庄村和东风村,东接平遥马壁村。全村330户,在册人口750余人,土地面积约1100亩。该村是一个地道的山区小村,这里自然风光美丽如画,村风民风特别淳朴。由于地质灾害和学校撤并等原因,人们迁往介休张兰和平遥段村等地居住,该村常住人口已经不多,且大多是老年人。
"石场坊"顾名思义大概是石料加工的场所和作坊。
该村一直延续着一种习俗,每年正月二十五老添仓节组织搞"点黄河",这种古老祭祀方式的起始年代无从考证,这几年一直是由村民张升智组织,从筹资、糊花灯、扎方阵、召集乐队人员到搞祭拜、还愿、送灯灯等均由村民自愿参加,不计报酬,外住他村的村民都会赶回来参与其中。
九曲黄河阵俗称游"黄河",又称"游迷错阵",也叫"九宫八卦黄河阵"、"转九曲"等,其皆因灯阵曲折绵延如黄河之龙曲得名。该传统民俗活动取材于《封神演义》中三宵娘娘摆九曲黄河阵助纣抗武王之事,系小说作品中的一个情节。曾有对联云:辅天地,掌永衡,赫赫恩被六合;握乾坤,司钦位,昭昭灵位九霄。
过去该村"点黄河"是按9个"卐"字布阵的,现因场地缩小改按4个"卐"字布阵。
"黄河阵"的阵式多种多样,但以方形阵为多,设置必须按图谱进行。首先在平坦场地上按两米多等距画出纵横交错19条线共361个白点,在白点处竖高约1.5米的竹干作灯杆。方阵中央竖一根十几米高的天灯杆,天灯杆顶上放一个大红灯笼,作为点将台的象征。依阵图所示,用火柱引孔,插在地上,顺序进行。再用细铁丝将所插的竹杆连接固定起来。阵内线路横竖各19行,行距1.5米,标杆总根数按全年天数计算,每行标杆19根,加之出入阵口4根或5根,即一日一根,常年是365根,如遇闰年,即为366根。沿走向顺序用竹杆扎成篱笆墙,挡成九个回环,这样既坚固又避免观众横串巷道,边柱的每一顶端安放一个糊有五色纸的小红蜡灯,到放灯时点燃照亮。灯阵座北朝南,南面正中白点作出入口,不设灯,灯阵共360盏灯。灯阵前面设两门,右边为正门(即入口),左边为反门(即出口),进出口处,扎一宽13米,高7~8米的大型牌坊松门,现已改成拱门,张灯结彩。方阵的出口入口平行并列,是阵门的象征,一般都向北开。拱门两边,张贴喜庆对联。这样完整的九曲黄河阵就制作完成了。
扎好的方阵内有多口和不畅通的阵道,俗称大阵套小阵,外阵套内阵。当夜幕降临,小红蜡灯点燃,远望似一片火海,景色奇幻;近观曲折回环,灯路如流,形如滔滔黄河之水,蜿蜒奔腾而下之气势。时儿跳动的灯头光线明暗变化,使九曲黄河阵平添几分神秘,五颜六色且乍隐乍现的灯火格外迷人。后来又使用节日彩灯随意闪烁。有时还将节日彩灯架在九曲黄河的上空,组成各式各样的图案,霓红灯上下闪烁,更加光彩夺目,煞是喜庆祥和。
"串黄河"是一项男女老少都乐意参加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正月二十五晚上,总是人山人海,十里五乡的群众早早吃完饭赶来"串黄河"。传说"转转黄河圈,能活一百年",每根木棍代表着每一天,游完"黄河阵"就象征着一年中的每一天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健健康康。因此不少的群众,每年都要赶到九曲黄河阵里串一串。在民间更有"逛逛黄河阵,干啥啥都顺"和"三官爷面前求盏灯,不愁儿女来不愁孙"的说法,多少年证明,以上民谚大都能应验。此阵流传至今,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力。
每当入夜,鞭炮、锣鼓、喧闹声由远而近,人们涌向灯场。观众自正门入,循序行进,中途不得停顿也不得折回。参观的人群扶老携幼,通过九十六处长短不等的弯角。在阵中行进,身边灯火摇曳,五光十色,婉延曲折,连绵不断,似游天宫,如履银河,令人心旷神怡。
为了搞好这一活动,人们早早就开始了准备工作,正月十六、十七开始扎棍棍、糊灯灯,二十三、二十四扎方阵。
"串黄河"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黄河阵"扎好后敲锣打鼓到"三管爷"庙内将"三官爷"请来,供在"黄河"出入口的对面。二十五早上天刚亮,在传承人的精心安排和策划下,按照当地流传的仪式有序进行。请神像活动在"三官爷"庙前进行。
那"三官爷"是何位神祇呢?"三官爷"就是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堂、地府、海洋三界的"三官"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俗称"三元大帝",又称"三官爷"。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大帝掌握了天堂、地府、海洋间的一切事项,是极为崇高的神祇。人们对"三官"顶礼膜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曾有对联云:
"大帝垂恩远,
三元赐福多。"
"天官、地官、人官,只在心官不昧,
求福、赐福、获福,还须积福为先。"
"天统元气、地统元形、水统元精,合三元而有象,
上则福国、中则福民、下则福物,降万福以无疆。"
供奉风神爷
说来也巧,每当点灯时容易起风,所以人们便搭起风神爷神龛,烧香铺灯,供奉风神爷,这招很灵验。
慕名前来游阵观灯的群众纷纷到阵内神像前焚香祭拜。
人们手捧祈愿灯,许下自己的心愿。
在夜色的掩饰下,阵内的各色花灯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
晚上,"串黄河"的同时还在"黄河"边上燃放烟火。一簇簇火树银花高过了天灯杆,五颜六色的花色图案,随着清脆悦耳的鞭炮声,在五彩缤纷的"黄河"上空竞相展现,让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为了活跃"点黄河"的气氛,还要请秧歌剧团或者戏班子演出助兴。
人们可高兴了,看!村党支部书记薛桓更兴奋,抓起了铜钗与民同乐!欢快的钗儿拍起来,幸福的锣鼓敲起来!好不热闹!
正如晚清举人李南枝观"黄河灯"志感一绝云:
"九宫八卦黄河灯,火树银花通夜明,
织女轻弹流水曲,雅章歌舞乐升平。"
在组织"点黄河"的同时,还要进行两项民俗活动。
还愿
去年娶过的媳妇,送了灯灯后按照自己的心意生下儿女的,还有自己求了也得了儿女的也要来阵前还愿。大多数村民为了图个吉祥平安,也来阵前祭拜"三官爷"。人们手捧五供五菜,拿的烟、酒、香、蜡、鞭炮和功德钱。如果事先通知了组织者的,还要敲锣打鼓去迎接的。这项活动在上午进行。
送灯灯
下午还要给新娶下的媳妇送灯灯,希望能如愿以偿生个合心思的儿女。过去是全部仪式都搞完了最后才送灯,现在改在了下午。送灯的人选择品行端正、心底善良、德高望重、儿女双全的人或者放羊人,取意"娇羊羊"、"羊群群"。送灯时,拿黄色、水粉色两盏灯和一包蜡,敲锣打鼓送过去。进了主人家院里,放四句(说吉庆话),诸如"今年送了灯,明年抱孙孙"等,大概意思第一句是希望早生贵子,第二句是希望茁壮成长。送灯人站在窗户前,喊到:"一锤踹开,接你儿来"。主人家从窗户上把灯接回去,放到柜子高处,点亮让着一晚上。送灯时,主家备枣、筷子、烟、酒等以酬谢。如果外村的人提前打了招呼的也给送灯,送到本村照壁跟前,让求灯者接上拿回家。
送"三官爷"回庙内
各项活动结束后,人们还要敲锣打鼓将"三官爷"护送回庙。
九宫八卦大地回春,百灯千盏万民同乐。石场坊村的这种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从未间断。村民借这种形式,表达了期盼幸福的喜悦,祈求保佑平安、人寿年丰的愿望。但愿这传统民俗永远传承下去,让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图文:赵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