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岫岩,王近山原配妻子,美丽高傲自强,生8子女,却孤独半生
韩岫岩,开国中将王近山(《亮剑》原型)的原配妻子,和将军本是恩爱夫妻,却孤独半生。她美丽高傲、勇敢、工作要强、努力上进,从硝烟纷飞的战争年代走来,却在和平年代因故家毁人散,甚至被一些人误解…… 她身上的诸多特点有我们很多现代女性的影子,读她的经历给我们年轻女性经营夫妻情感会带来深刻警示和思考。
让我们从头来看.
韩岫岩1921年出生于河北保定的开明绅士家庭,是医生世家,叔叔韩佐然是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高才生,在外科和战伤处理方面有很高声望和业绩,自己家开有医院,当时家里做主的是韩岫岩的奶奶,1937年,她的奶奶决定变卖全部家产,带领全家十几口人用12头驴载着成筐的银元和一堆医疗物资投奔八路军参加抗日,被分配到驻扎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129师卫生处报到,当时的129师野战医院有一半的物资,都是韩家捐的。
*河边浣纱布,二人巧遇
1937年的一天傍晚,穿着军装的16岁美丽少女韩岫岩在河边浣洗医院的纱布和绷带,当时物资奇缺,这些都是洗净消毒重复使用的。几匹战马沿河水急速奔驰而来,领头的第一匹白色战马上的就是22岁的王近山。他刚刚打完七亘村战役,正从129师师部汇报完工作打算和上级讨论“重叠设伏”再打一把,此时正急切赶回772团驻地召开会议。他们一路上扬鞭奋蹄急驰而来,韩岫岩来不及躲开,战马奔驰而过,水花溅落在她身上,待洗的绷带也被马蹄带向空中又散落下来。韩岫岩被这惊扰激起怒火,大声喊马上的人又听不见,她口袋里正好有个哨子,于是掏出哨子吹了长长的一声。后面的几匹马没有反应继续前行,唯有领头的白马猛地急停下来,白马的主人王近山赶紧拽紧缰绳调整身姿才没有从马背上摔下来。他回头一瞥望见了曾经偶遇过几次的少女韩岫岩,他翻身下马帮助韩岫岩寻找散落在四处的绷带。他向少女道歉后,主动承诺要赔偿更多的绷带。果然,七亘村的第二次伏击战胜利以后,他将缴获的纱布绷带送了几箱给韩岫岩所在的野战医院,还把自己骑的名叫“美人”的白色战马送给韩岫岩。但是韩岫岩拒绝了战马,因为她知道,战场上的王近山更需要这匹马。
韩岫岩和王近山
*王近山重伤住院,岫岩委婉拒绝上级安排的婚事
下一场战役,王近山率领129师386旅的772团钻进了日寇的内线,直插日军腹地,战斗很激烈,王近山左臂中弹后坚持不下战场,一天后又胸部中弹,陷入昏迷,被紧急送入野战医院,韩岫岩和叔叔韩佐然也在这里工作。当时的院长钱信忠(后来任卫生部部长)吩咐韩岫岩剪开血泊中的王近山的衣服,检查完伤势,钱院长和韩佐然一起给王近山做胸部手术,韩岫岩在一旁打下手。那么重的伤势,血肉模糊,看得韩岫岩止不住地流眼泪。肺部贯通伤的子弹取出后,钱院长安排“院花”韩岫岩照顾王近山,下一步还要治疗他左臂的伤势。左臂的伤势很重,本来可能是要截肢,但是在韩岫岩的精心照料和护理下,居然伤势有了好转,再加上钱院长、韩佐然的精湛医术,成功保住了王近山的左臂。在医院住院的这段时间,王近山天天看着韩岫岩护理自己,好哥们陈锡联(1955年被授予上将)正好也负伤住院,看到王近山和韩岫岩很般配,也在撮合他俩,这一段往事网上很多文章都有记录。但是等王近山的伤好准备出院时,两个人也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同在医院的吕清副主任找韩岫岩做组织谈话,主要意思就是希望她嫁给王近山。韩岫岩直截了当的回复,她说她是来参加抗日,救国救民的,不是来谈对象,当首长太太的。可在韩岫岩的心里,她却在想为什么王近山要组织出面,为什么他不能自己表白……
王近山在医院里碰到了韩岫岩,跟往常一样跟她打招呼聊天,韩岫岩本想躲避,却又觉得应该一吐为快,因此,把组织上找她谈话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她说她的终身大事应该由自己决定,不需要靠组织分配,还说自己投身八路军是来打日本鬼子,为了救国救民,不是为了嫁高管,当官太太的。而且,自己的职责是治疗好伤病员,让他们重返战场,王近山是指挥员,大家都指望你多打胜仗。自己只是尊敬和敬佩你,你是指挥员,我是小护士,我们也不合适……此时,王近山才得知吕副主任找韩岫岩谈话的事,有点尴尬、窘迫……他说无论是谁说了什么都不代表他的意思,在个人情感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他欣赏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对方的感情,是一种真诚的理解,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征服。明人不做暗事,自己做事自己当!如果因为这件事让韩岫岩自尊心受到伤害,他真心道歉。韩岫岩也下意识地觉得可能自己冤枉了他,于是说“可能是个误会,希望你不要放在心上。”
*岫岩讲课,再遇王近山
钱院长安排韩岫岩去385旅的769团给卫生员讲课,韩岫岩正在屋里给围坐一圈的卫生员讲解战场应急包扎处理和救护措施时,却意外瞥见了走进屋里的王近山。自从上次伤好离开医院后,王近山就越来越喜欢这个拒绝了自己的女孩子。他事先并不知道来讲课的就是韩岫岩,这会儿连忙让人做几个好菜来招待韩岫岩。没想到韩岫岩讲完课,头也不回的自己走了,王近山怕她一个人在荒郊野外走丢,赶紧骑马去追。韩岫言看到他不客气地说,怎么到处都能遇到你?王近山解释到因为自己刚从772团调到769团,他也不知道后勤安排的这次讲课。他把韩岫岩成功劝回了769团驻地,等第二天天亮再走。
不久,传来消息,韩佐然医生带队的医疗队被当地土匪“鬼雄李”抓走了,王近山接受上级命令成功解救出了韩医生一行人。
接下来,王近山带领769团开赴冀南作战,不断传出捷报。打完胜仗的王近山,更加思念韩岫岩,骑着战马朝野战医院奔驰而去,找到韩岫岩拉着她的手开始表白自己的感情,一行追随的警卫员们在远处拿着望远镜观察首长的求婚过程。
终于,在一大通表白后王近山严肃的请求韩岫岩嫁给他,并且说等收拾完又来扫荡的鬼子就来迎娶韩岫岩。韩岫岩笑着接受了。一群警卫员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拥抱着的两位幸福的人儿,也开始欢呼雀跃,忍不住举枪向天鸣放,庆祝幸福的时光。
*简陋但温馨的婚礼,洞房花烛夜新郎跑去打仗
一年过去了,继指挥响堂铺战斗、泥澄口战斗、香城固诱歼站胜利后,1938年,23岁的王近山骑着骏马,风尘仆仆地奔向野战医院,在院门口停下,伸手牵着17岁的韩岫岩出来,翻身上马,再伸出手俯身拉住韩岫岩,让她在警卫员的托伏下跨到自己身后。王近山带着韩岫岩撒欢地在原野上纵马驰骋,一群警卫员和战士也骑马跟上,他们是特地陪同年轻的旅首长来迎娶新娘的。王近山带着新娘溜了一圈后又纵马返回野战医院,向韩岫岩的娘家人致谢道别。他拉着韩岫岩从草坪沿着众人站成的通道走至尽头,向大家许诺会保护她一生,爱她一生,让她幸福一生。
接下来,他抱起韩岫岩,扶她上马,自己也翻身上马,一起奔驰回到385旅旅部驻地,驻地两旁站满了庆祝的战士,陈锡联旅长安排大家吃糍粑烧肉。
王近山简陋的住所被贴上了大红喜字,洞房花烛夜,王近山安排好韩岫岩在房内先休息,自己转身离开去作战室研究敌情。韩岫岩毫无抱怨,她很理解军人。在作战室里,接收到敌情电报,王近山马上决定带队歼敌,众人劝他不要参加这次战斗了,毕竟是洞房花烛夜,不料他坚持要打个胜仗送给新娘子。当时天降暴雨,新房里的新娘子韩岫岩望着暴雨和电闪雷鸣,她理解王近山。一夜大雨,早晨,才有人给韩岫岩报信说新郎昨晚去打仗了。看着仍在下个不停的天空,韩岫岩带着雨衣,冒雨骑马向战场方向奔驰而去。
河边的战场上,王近山率部已经全部歼灭了日本鬼子,大家正在打扫战场,突然,透过层层雨帘,王近山看到了新娘韩岫岩牵着战马孤零零的站在河滩上,他飞奔而去,紧紧抱住她,告诉她“这个漂亮仗是他们两人新婚送给太行根据地的大礼!”。硝烟战场和新婚喜庆交织在一起,这种画面,刻骨铭心,让人感动。
新婚不久,王近山再次出兵冀南。打仗间隙,王近山忙里偷闲,钓鱼给韩岫岩吃。每次打仗前,也都会留纸条给爱妻,让她不要担心。
王近山和韩岫岩
*在战火中生死相依,二人共同经历各种艰难困苦
1942年,王近山和高厚良(1955年少将军衔)都在新八旅工作。一天,高厚良路过师部医院,对韩岫岩说王近山最近身体不太好,估计工作太辛苦,让韩岫岩请假去看望一下近山。韩岫岩急忙请了假,高厚良好心把自己的高头大马让给韩岫岩骑,自己骑了另外一匹马。没想到路上这匹马一直在前面急驰,还不停撩蹄子,韩岫岩被马颠簸的上下起伏。等到了新八旅,韩岫岩趴在马上下不来了,脸色惨白,大汗淋漓,裤子上和马背上都被鲜血染红了。高厚良吓得喊来了王近山和卫生员。王近山急忙把韩岫岩从马背上抱下来,心疼的以为她受了伤,没想到韩岫岩虚弱地说“可能是孩子没了,流产了,太对不起了。” 王近山这才得知要当爸爸了,马上又反应过来当不了了。赶紧安慰韩岫岩先养好身体。高厚良后悔的直道歉,说“我欠了你们一个儿子!” 王近山摆摆手,“不是你的错,作战任务还很重,一起来研究!”晚年高厚良碰到韩岫岩还开玩笑:“小韩呀,我还欠你一个儿子呢!”已经是老太太的韩岫岩会心一笑,说:“都小韩他奶奶了!亏你还记着呐!”
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韩岫岩毫无怨言地跟着王近山到处转战。1943年秋,王近山率16团一千余官兵,包括一些军内负责同志的家属向西急行军到延安,王近山安排部队和家属统统化装成百姓,分开行走,确定了几个汇合地点。在家属的队伍中有王近山的爱妻韩岫岩和刚几个月大的女儿。王近山带着人马途径韩略村,恰好碰上了华北日军“战地观战团”。他来不及请示上级,果断部署战斗,韩岫岩对丈夫坚定地说:“你放心大胆地去歼灭鬼子吧,我们这边有警卫战士,我们什么也不怕,你们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呀!”伏击中,一举歼灭该团的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6名大佐联队长及以下军官120多人,战绩辉煌,也将被困的部队家属和妻女顺利解救出来。这次战役已写入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中,韩岫岩也把这次亲身经历的著名的“韩略村战役”当作她一生都引以为豪的历史。
韩岫岩作为军医和夫人,跟随着王近山南征北战,吃了不少苦头,有一次,又一次怀孕的韩岫岩随部队转移爬山,一不小心滚落山坡,再次流产,王近山心疼极了。行军途中,韩岫岩还曾经被敌兵打伤了胳膊(后来还被评为甲级三等残废军人。)。王近山给妻子设计了一辆骡子拉的平板车,在板车四周搭起棉被子,为韩岫岩遮风挡雨。这辆车出现在行军部队里很是扎眼,有一次被刘伯承在路上碰到了,他大发脾气,掀开帘子,怀着孕的韩岫岩赶紧下来敬礼问好,刘伯承笑了一笑便走开了。
在战争的岁月里,虽然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但是两人一直恩爱有加。1942年,王近山和韩岫岩的大女儿王苏红出生,1945年春大儿子出生,小名蛮蛮,正名王少锋。这让王近山夫妇非常高兴,但是不幸也在不久之后来临。1947年的时候,5岁的苏红突然高烧嗓子疼,很快2岁的弟弟蛮蛮也有相同症状,医生看后诊断是白喉,当时条件艰苦,找不到抗白喉血清。最后关头,钱信忠院长只好用了马血清救治,结果苏红的血型比较敏感没有成功,不幸去世,而两岁的蛮蛮却奇迹般地好转恢复了。但是失去了心爱的大女儿苏红,夫妻俩痛不欲生,“也像死了一样”,不吃不喝很多天。
据后来韩岫岩和王近山的女儿王媛媛在书中《司令爸爸,司机爸爸》记录:“当年司令爸爸和岫岩妈妈在战争年代先后生了几个孩子(说不清楚是几个了),都因为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太差,到了四五岁就得一种怪病先后去世了。” 可见当年他们生活条件的艰苦。算上后来健康长大成人的八个子女,韩岫岩一共生下了十来个子女,后来五十年代还被评上了英雄母亲。从1938年结婚到1964年初离婚,韩岫岩平均两年生一个。大儿子蛮蛮说小时候总是看到妈妈挺着个大肚子,“好像妈妈的肚子就没有闲着过!”
抗美援朝期间中,韩岫岩做为军医多次上过朝鲜战场,同时也去朝鲜战场上丈夫简陋的作战指挥所里看望过指挥作战的丈夫王近山。
*和平年代的风风雨雨
建国后,韩岫岩跟着丈夫王近山先是在山东任职,后来又随丈夫调到北京工作。丈夫帮她报了北京医科大学的干部速成班,给她买了书包,送她上学。速成班结束后,韩岫岩拿回毕业证书,丈夫还要装在镜框里挂在墙上,可韩岫岩计划继续在北京医科大学读本科。参加八路军之前,十几岁的韩岫岩上过师范学校,成绩名列前茅,还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16岁参军以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一直没有机会读本科,而家里的弟弟妹妹韩后基、韩秀荣都读了医科大学,出生在医学世家的韩岫岩又怎肯落后,她继续在北京医科大学读起了本科。
抗美援朝结束后王近山回国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和公安部副部长,1955年,40岁的王近山成为开国中将,身居高位,帅气潇洒,战功赫赫,极具人格魅力,在那个敬仰战斗英雄的年代,王近山肯定被无数年轻人仰慕和爱慕着。
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性格都是特别的强硬,再加上夫妻两个人都很要强,此时有一件事情使得两个人开始有了矛盾。1953年初冬,韩岫岩又生下了一个女孩儿,在家里排行第六,取名王援援。因为这个孩子长得非常像夭折的大女儿苏红(这是韩岫岩和丈夫心中的痛点),所以韩岫岩格外珍惜这个孩子,她觉得是苏红又回来了。王近山虽然爱这个孩子,但是因为在朝鲜战场上司机朱铁民几次冒生命危险救下他,而司机的妻子由于肾病无法生育,王近山就许诺把自己回国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送给他。韩岫岩一听,坚决不同意,气恼丈夫自作主张把孩子送人,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啊!王近山暂时不再提这个事情了,但是等援援两三岁大的时候,他抱着援援交给了朱铁民,履行承诺:“孩子给你了,可以让她姓朱。“王近山每月给40元钱做援援的生活费。”韩岫岩气愤却又无可奈何,虽然朱铁民和他们家住在一个院子里,一个在前院,王近山一家在后院,可以经常见到援援,但是韩岫岩却很伤心,对王近山的大男子主义深恶痛绝,因为这件事情她开始经常和王近山争吵。
当时,北京的高层圈子流行交谊舞,起初,韩岫岩和王近山周末一起去跳,韩岫岩跳的很好,是王近山最好的搭档。但是后来韩岫岩开始在北京医科大学上学,功课紧张,她哪有时间去跳舞,但是又不想让丈夫和别的女人跳。她就把大学刚毕业的小妹韩岫荣接到家里住,周末小妹陪王近山跳舞。小妹年轻貌美,周末和王近山跳完舞还一起回家,外面慢慢就有了关于两人的风言风语。当时还有传言说王近山1948年在重庆时小妹韩秀荣就爱慕他,还写情书给他,韩岫岩本来是不相信这些流言蜚语的,她说“小妹1937年底出生的,那时在四川她还不到12岁,怎么可能懂这些,还写情书?根本不可能,造谣的人也不先学学算术。” 韩岫岩所在的北医干部速成班里,有两位“胖嫂”和“瘦姨”,一个是军区副政委的家属,另一位是政治部副主任的家属,这两位喜欢搬弄是非的人物拉着韩岫岩,假装关心的挑拨韩岫岩和王近山的关系,说一堆年轻漂亮的姑娘喜欢这位帅气的军官,兵团组织舞会,首长身边都是美女如云。现在想改组的干部多,组织可以帮助解决……韩岫岩已经很反感这两个人了,怒不可遏地离开了这两个人。
韩岫岩虽然不相信这些风言风语,但是心情却不好,她就想让丈夫能向自己先低头服个软,也就过去了,毕竟两个人生活了二十多年,此时生养了有八个子女,谁不想家和万事兴。
但是没想到回到家,正好看到小妹和丈夫在家,若是平时她看到同样的情况根本不会多想,但是因为外面的风言风语,她就忍不住冲两人发了火,小妹哭了,本来她正和姐夫聊天沟通希望姐夫和姐姐不要吵架,和好如初,没想到自己被牵连进来,她哭着离开了。丈夫王近山生气因为韩岫岩居然相信外面的风言风语,自己光明磊落……两个人互不让步,又开始争吵,气头上难免说些气话……
任何一个家庭都会发生口角和争吵,夫妻双方都会在火头上说些气话。但是,千万不要说过头话,做过头事,尤其是那些会使亲者痛,仇者快的话和事。
韩岫岩一气之下又回到北医宿舍,想到“瘦姨”说的“组织一定会主持正义,本事再大的官也要服从组织,组织一出面,男人就认错了,两个人也就和好了……” 心烦意乱中,韩岫岩真的想到了组织,相信组织能帮助自己挽救家庭,让王近山回到自己身边。她开始写信,向组织求援。第二天她把写好的信给了邮递员,没想到一向麻利爽快的她刚给完信,就又不想发这封信了,她去追邮递员,没追上……她跑到邮局,想找回那封写给上级机关的信,但是阴差阳错跑到不是划在一个片区的其他邮局,最终也没追回那封信。如果,她找回那封缺乏慎重考虑的信,那么她和王近山的故事可能就是另外的结果。
韩岫岩给上级机关打电话说想收回自己前几天发出的一封信,但是对方很热情的说“这已经不能简单看成是你个人和你们家庭的问题了,要从政治意义层面去考虑了……”韩岫岩惊愕了,她没想到事情弄成这样,再说什么已经来不及了。对方仍在说,“我们手里已经掌握了他和两个女记者合影照片,还有四川一些女学生给他写的信。” (王近山和女记者的照片是他在山东接待当地某报社和某杂志社的采访时,两位年轻时尚的女记者像现在粉丝见明星一样趁王近山不备时,突然挎着他的肩膀胳膊拍了照片。)
就这样,和“小姨子”等年轻女性的生活作风问题,成了王近山的“污点”,王近山一生光明磊落,怎么可能会不明白这些事呢?而且按照王近山的为人,假如真的做了,也绝对不会不承认。这个“污点”本来就是子虚乌有,冤枉了王近山。后来,韩岫岩也明白冤枉了小妹和王近山,只可惜悔之晚矣。
家家都会遇到矛盾,对对夫妻都可能发生争吵,王近山和韩岫岩这样两个个性极强的人,为了本来没有对错结果而进行争吵的时候,哪怕任何一个人稍有退让就绝不会造成以后那种不堪回首的局面。
*离婚
那个时代的政治,不是现在的人能想象的,当时王近山身居高位(北京军区副司令和公安部副部长),极受高层领导们的喜爱和重视,但是,有人喜欢他欣赏他的同时,也会引起一些人嫉妒,又挑不出王近山错误。他们就寻找其他地方入手了,“个人生活作风问题”无疑是个入口。
因此,夫妻之间的情感真的是被韩岫岩亲手击碎的吗?发生在王近山和韩岫岩之间的这场悲剧,真的像一些善良的人民所推测的那么简单吗?难道真的是家庭矛盾所引发的家庭悲剧那么简单吗?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只能见仁见智了。但是,当你真正读懂了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政治,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和思考其中之真谛了……
在韩岫岩的那封信的投诉下,韩秀荣被安排到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家医院工作,而且不能再回北京的家了,也不能在北京、天津等地工作。她独自带着一叠沉重的 “生活作风问题”档案,去了遥远的呼和浩特,在那里的医院做医生工作到了退休,因为工作出色,退休后还被返聘,也在当地成家生儿育女。直到2007年韩岫岩去世,她才再次回到北京来到医院太平间看望姐姐,此时已经是五十年后的事了。但是,她的离开,不仅没有像韩岫岩想象的那样把矛盾解决,反而使事态迅速激化。
王近山听说韩岫岩向组织上报自己的生活作风问题,气愤、伤心,为了“自尊心”、亦或许是为了“自证清白”、…… 他提出离婚。韩岫岩更是不服气。再加上本来就有人想小题大做揪王近山的小辫子,这件家务事传的很快,被中央领导也知道了。
由于王近山的名气太大了,他的离婚案,引起了大家的震惊。当时,有那么一些高级干部厌倦了原配夫人,有换老婆现象,党中央为严厉打击这种不正之风,对离婚干部进行了严厉处分,这就是“铡美案”。韩岫岩一闹,王近山成了“铡美案”典型。当时王近山的很多老战友以及很多中央领导人找他谈话,劝他不要离婚。但是外界过多的干预反而激起了王近山的逆反心理,他斩钉截铁地说:“我王近山明人不做暗事,离婚我铁定了,组织爱咋办就咋办!”
其实如果当初上级和老战友们谈话找的是韩岫岩,而不是王近山,韩岫岩能平静下来哄哄丈夫,两人好好聊天沟通一下,也就恢复关系,不会离婚了。
韩岫岩十几岁时就曾说过参加八路军是打鬼子,干革命的,不是为了嫁人来当官太太的。最后是两人的人格魅力相互征服了对方。建国后韩岫岩一直努力,上大学,读医学专业,想证明自己不是依靠丈夫的女人,是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是独立的,有能力的。王近山本来就是战斗英雄、出类拔萃,有“勇冠三军”之称,他在五、六十年代身居高位,当时那么多人在关注他、爱慕他,韩岫岩做为他深爱的妻子,在充满幸福的同时又充满恐惧,害怕失去他。越怕失去他,反而离他越远。向组织反应丈夫作风问题的做法,无疑是把丈夫推得更远,让丈夫没法回头,同时也深深地伤害了丈夫的心,敌人的千军万马都无法打垮王近山,但是韩岫岩却可以击垮他,因为韩岫岩是他最爱的人。好友劝韩岫岩给将军说句软话,将军就不会要离婚了,可是一向刚强的韩岫岩却说不出口……
1964年初,王近山和韩岫岩这对革命伉俪离婚了。紧接着他的处分也跟着下来了: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撤职、开除党籍,转地方安排。其实,很多人说组织的这个处分并不是对王近山作风问题的处分,而是对他不遵守中央不让离婚规定的处分。很快,王近山转业到河南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韩岫岩彻底傻眼了,这不是她想要的结果,她只想恢复他对自己的感情,并没有想要这样伤害他,他是自己深爱、愿生死追随的人,却不想却被自己亲手毁掉了名声和前途。但是事到如今,韩岫岩也没有退步,战争年代养成的钢强性格,使她虽然内心痛苦,却说不出一句软话。在王近山准备离开的时候,去学校看望了儿女们,孩子们都很舍不得爸爸……. 韩岫岩也想去送王近山,却没赶上他的车。王近山的亲二弟(王文庆)跟着王近山一起去农场照顾他,给他做饭。
*离婚后的生活
考虑到八个孩子要读书上学,除了排行第六的王媛媛跟着司机爸爸朱铁民夫妇生活,王近山安排其余七个都跟着母亲韩岫岩留在北京上学,他付孩子们的生活费。
王近山到了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随行人员帮他放置好行李后依依不舍的回到北京,这时,组织上一些老领导也在关心王近山,他在战争时期留下一身战伤,年龄也49了,老红军王定国老妈妈(谢觉哉的夫人)想找一位在王近山身边待过,了解他生活习惯的人去农场照顾他,并且希望是一位农村出身的人,能适应河南农场的生活,找来找去,想到了在王近山家里担任勤务员做保姆工作的黄慎荣(也有说叫黄振荣)。在王将军女儿王媛媛的书《司令爸爸,司机爸爸》一书中写到“小黄阿姨家在北京远郊的通县农村,五、六十年代的通县还是农村,小黄阿姨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很小就进城来找工作,正好当时部队后勤部招聘职工。1955年,岫岩妈妈又生了一个女儿,后勤部派黄阿姨到我家做勤务和看孩子的工作(当时那个年代,12岁的女孩出来工作并不少见,不要用现在目光看当年的情况。)。当时王将军把家里很多事务委托司机朱铁民管理,那时只有十几岁的黄阿姨很尊敬朱铁民,朱铁民一有空还教她写自己的名字,教她学习文化知识……” 王近山下放农场,组织上找小黄阿姨谈话,要求她跟着首长去河南农场,专门照顾首长的饮食起居。黄阿姨当时思想斗争很激烈:自己还很年轻,到农场陪着一个犯了错误的干部,将来前途会是怎样呢?她和家里人征求意见,家里一位有远见的亲戚对她说“首长虽然被降了职,但即便是降了职,现在也还是个大校啊!你跟着他,将来总有出头之日的!” 小黄阿姨平时也对将军有仰慕之情,于是,黄阿姨服从了组织上的安排,也来到了河南农场照顾将军,她给王将军说“只要你不嫌弃我没文化,你走哪儿,我跟哪。”
这也足以说明王近山对年轻女性的吸引力,他的确是有魅力的,哪怕是困境中也有人愿意追随,这正是当初韩岫岩对他不放心的原因。王近山可能出于赌气,亦或是“感恩”,49岁的他在1964年10月上旬和21岁的黄慎荣在河南领了结婚证。在农场的日子里小黄阿姨洗衣做饭照顾将军,并生了一女。
韩岫岩在北京只知道王文庆跟着王近山去河南照顾他,却不知道黄慎荣也去了。韩岫岩还在给孩子们说想下个月休假去河南看望王近山,她终于想通了愿意先低头,但却不知为时已晚。二儿子岩岩想爸爸想得厉害,偷偷比妈妈抢先一步跑去河南看爸爸了,没想到爸爸身边多了个女人,二叔王文庆给岩岩说不要让妈妈再来了,不要让爸爸为难。等岩岩把消息带回北京,韩岫岩懵了,脸刷一下白了,不可置信地说:“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他们毕竟当过二十多年夫妻、有八个孩子,命运早被紧紧连结在一起,无法分开。但是却没有想到如此之快,王近山再婚 ,娶的人还是比自己大女儿苏红还要小一岁的家中勤务员保姆。她十分懊悔,感到自己当初的行为过于冲动了,害得王近山丢了身份、丢了工作。当时韩岫岩40岁出头,完全可以另觅伴侣,但她始终没有考虑此事。她的孩子们说:“妈妈心里始终放不下爸爸。”韩岫岩在北医本科毕业以后任职总政管理局门诊部主任,工作繁忙,又带着七个子女,非常辛苦,幸好子女都很懂事,分担很多家务。两个大点儿的儿子一有机会就往河南跑去看望爸爸。
王近山所在的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是一个有一两万人的大型示范型农场,盛产苹果、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当时的场长都是在延安工作过的老干部,在延安期间就听过王近山“王疯子”的大名,场长和职工们都对王近山很尊重,给他准备了办公室,还有农场里条件最好的住房(但那也仅仅是个不到30平米的简陋砖瓦房),尽管如此,农场的条件肯定比在北京当大首长的条件差太多了。王近山即使被下放河南,级别也比这里的正场长高,按照级别,农场给他还配有汽车,但是王近山从来不坐,向其他职工一样每天步行上下班去果园。
在农场时期的王近山
1968年二儿子岩岩独自去南京找到了王近山的老部下肖永银(当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在肖司令的安排下在南京当了兵,他把当兵的津贴省下来攒几个月就寄给在农场的爸爸王近山尽孝心,同时他和肖司令一起想办法帮助王近山复出。1968年9月,在农场的王近山给已经在南京当兵的二儿子王岩写信。在这封家书里的第一句“岩:你好吗?我很想念你”的真情表述,我们感受到了铁骨铮铮的将军那浓厚的舐犊之情。作为父亲,王近山想念儿子,自然是人之常情。儿子名字中的“岩”字,本身就取自妈妈韩岫岩名字中的“岩”,写信想念儿子的同时,又怎会不想起原配妻子韩岫岩?
1969年6月初,在农场当了五年副场长的王近山在许世友和肖永银的帮助下,调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恢复了副兵团级待遇。
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自从他们放开彼此的手,再也没有见过面。一旦错过,便是半生。
*分开的日子里,两人心底里互相惦念,爱从未淡去
韩岫岩和王近山虽然离婚,但几十年的患难与共,像深深的烙印,他们内心始终惦记着对方。
1969年,到了南京军区任职副参谋长后,王近山很快把和韩岫岩生的全部八个子女都招到南京去当兵。王近山让五个女儿都学医,他说“你们妈妈是学医的,你们也应该学医,这叫子承父业”。
虽然他不愿意和韩岫岩见面,但单独和子女待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把他们的妈妈韩岫岩挂在嘴边,他总是说,你们的妈妈韩岫岩聪明、漂亮、伶俐、能干。他们毕竟共同生养了那么多双儿女,这种血脉的维系是无法分割的。他经常告诫儿女说:“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是不能选择的,也是永远不能背叛的,那就是你们的祖国和你们的母亲!”这话的用意是要子女孝敬他们的妈妈韩岫岩。
王近山在南京的家里,住满了与韩岫岩的儿女,这样的环境让王近山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以往熟悉的家庭生活。王近山经常冲着黄慎荣喊成“韩岫岩”。这个名字他念叨了几十年,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却又一直封存和深深的埋藏在他的心底里,不是多年的魂牵梦萦,他不会喊错。此刻,他什么都恢复了,唯独身边没有她。
因为二儿子岩岩就在南京当兵,经常回南京的家里看望父亲王近山,王近山把家里家外的很多事情也都让岩岩去具体操办,他和大哥蛮蛮(少峰)是最了解父亲,知道父亲故事最多的孩子。
70年代初北京总政医院拆分,韩岫岩可以选择去上海海军医院,或者另外两个城市,她询问孩子意见,孩子们说当然去上海了。就这样,韩岫岩来到上海做了上海海军医院的副院长(就是后来的上海411医院)。中秋节八个儿女都在南京爸爸的家里一起过节,儿女们多才多艺,表演舞蹈唱歌样样拿手,热闹中,王近山却用眼神示意儿子岩岩,岩岩立刻明白爸爸心底里的挂念,他马上打电话给上海的妈妈问候她。子女们节假日或者周末也经常去上海看望韩岫岩,韩岫岩和王近山虽然分开生活了,但是曾经共同生活几十年养成的很多习惯都还保持出奇的一致,在儿子王岩写的书中经常提到两人这些共同的习惯。儿女们找对象,王近山也提醒孩子们一定要先征得妈妈韩岫岩的同意。
1974年,王近山突然半夜大吐血,腹部剧烈绞痛,其实在这之前,他就有腹痛毛病时,他不以为然,后来疼痛加重,他就用椅子扶手或者桌角顶着胃部缓解疼痛,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再后来频繁剧烈疼痛,身边的儿子女儿劝他去医院,他总是推脱,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军队建设上,直到大吐血才让医生开腹检查,发现是贲门癌晚期。韩岫岩毕竟是结发夫妻,以前王近山受伤时,每次都是她在身旁护理,这时她再也按捺不住,她拨打了王近山的电话,想和他见上一面。接电话的人是王近山的老警卫员张高,他毫不客气地拒绝,还说“首长就是死也不愿意再见到你!”韩岫岩十分伤心。她想让外科手术精湛号称“一把刀”的亲弟弟韩后基给王近山主刀,也许能挽救王近山,韩后基都已经在飞机场候机准备到南京了,但是警卫员张高从岩岩的嘴里得知此事,他直接打电话到机场联系韩后基要求取消航班,不必再来。韩岫岩此时却不甘心就这么生死永别,她明白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必须要放下,她想以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战友身份见上王近山一面,韩岫岩特地来了南京,请求老熟人肖永银帮忙让他们见一面。在参谋长肖永银的安排下,她进了南京军区礼堂,王近山带着小黄刚一进入礼堂,就得到一位知情的下级“密报”,说韩岫岩来了,王近山先是楞了一下,然后立刻拉着小黄掉头回家,回到家,他说心脏难受,女儿珍珍马上拿出药给他吃下,他痛苦万分地告诉女儿:“幸亏我今天没见着你妈妈,否则,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当时就会昏过去。”女儿媛媛说爸爸这句话里的感情有很多种:“有爱、有怨恨、有伤心。”
子女们说爸爸不愿意再见妈妈“是他不愿勾起离婚的痛苦过程”,但其实王近山的不愿见面,也是一种为情所困的执念!他的心中根本就没放下韩岫岩。因为爱得太深,付出得太多,在遭到打击失望之后,才会痛恨,想要让对方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失望、愤怒与痛苦。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韩岫岩见不到王近山,她买了大量的营养品,让儿女带到他们爸爸面前,嘱托儿女细心护理爸爸,同时到处寻医问药,见到有对症的药方就搜集抄写下来。西医给王近山开完刀,切除了胃部,缝合伤口后,很快又发现将军的肠子漏了,又打开腹腔做了一次手术,两次手术下来,将军身体变得很虚弱。在将军接受化疗的同时,韩岫岩在上海找到一位有相关治疗经验的老中医,非常巧合的是,这位老中医的小儿子,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争,恰好就在王近山指挥的部队里,当年和韩岫岩以及王近山都有过一面之缘,可惜的是他牺牲在了朝鲜。岩岩向爸爸介绍了这位中医,并且说是自己找的,但是哪里瞒得过爸爸,爸爸反问“你找的?” 岩岩只好承认是妈妈找的。王近山接受了这位老中医,后面一直让这位老中医开药。王近山在医院住院时,子女都围聚在父亲身旁照顾他陪伴他,有一次王近山和大女儿巧巧聊天,他讲起巧巧快出生前,他跑去看巧巧的妈妈,临走时,王近山和韩岫岩夫妻两个难舍难分,她送他,他又送她,送来送去,来了个十八里相送……
七十年代后期,韩岫岩在医院的会议上突然晕倒,几个子女接到消息迅速赶往上海妈妈所在的医院,经诊断是严重脑溢血,幸好抢救及时,没有留下后遗症,昏迷刚刚清醒的韩岫岩看到围在身边的子女,微弱的吩咐他们赶紧回南京陪伴守护病重的爸爸,不要待在她这里。等她身体好转后,又再次催促身边儿女各回各位,不要耽误学习和工作,多去照顾陪护爸爸。
王岩回到南京去看望爸爸,这段时间儿女们都没有来王近山家里,他当然想到了原因,他主动问岩岩,“去了趟上海?” 岩岩知道什么都瞒不过父亲,只好说“她病了,脑溢血,幸好已经康复没有留下后遗症!”
王岩写的书《铸魂》里记录:王近山晚年病重时和女儿珍珍聊天说道,“天下对他最好的女人是韩岫岩,天下他最喜欢的女人是韩岫岩。” 他也曾很内疚的对女儿珍珍说“爸爸对不起你们这些孩子” 他还多次向王岩重复:“要学会珍惜,懂得珍惜”。王岩在书中写到“爸爸妈妈的心从来就没有分开……”这本书应该是最真实记录王近山将军和韩岫岩情感的一本书了。网上的资料里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王将军晚年对珍珍说“他只爱过一个人,就是韩岫岩。” 其实,四十岁以上有点生活阅历的人都能读懂这些话的真情实意……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忘记。例如许世友将军和前妻雷明珍,到了晚年,他能够对前妻大度以对,说明他已经开始了新的人生、新的爱情。
将军病重,在战争年代给他多次做手术的钱信忠又来给他治病,已经是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当年亲自安排韩岫岩照顾王近山,这时的两人却是劳燕分飞。1978年5月,王近山临终前,点名见了许多生死之交的朋友,比如朱铁民,张立三。但是仍不肯见韩岫岩,他不忘嘱咐身边人,不让韩岫岩来参加他的追悼会。他们的儿女后来回忆:“爸爸不让妈妈参加葬礼,是考虑到她的身体不好,怕她过度悲伤,身体承受不了。“ 儿子岩岩在《铸魂》里写到爸爸去世时,妈妈也正生病卧床不起。这种状态确实很难参加追悼会。网上还有一种说法:王近山临终前还特地嘱咐道:“不准韩岫岩来参加追悼会!”这个“不准” 是还在怨恨她吗?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王近山这个遗愿,何尝又不是他自己为情所困的执念?到生命最后一刻,还不能够彻底放下。他不准韩岫岩来悼念他,是因为他恨她不相信自己的深情,恨她不够爱他。就像林黛玉,到临终前,还不忘焚稿表达自己对宝玉的怨恨,这种恨,其本质还是深情难舍。
王近山本身是宽宏大量之人,从他父亲去世的事情可见他的宽宏:1949年6月,部队总部派了两位小战士去接王近山的老父亲来团聚,王近山征战十九年来一直未见父亲。两位小战士带着老人来到安徽蚌埠火车站,准备乘车到南京,再转往三兵团12军驻地。两位小战士有些疏忽大意,两人去买东西,把老人一人留在站台。老人没见过火车,不懂得要站在安全线以内,他不知不觉地站到了站台的边上……结果呼啸而来的一列火车擦身而过,强大的气流把老人卷到了列车下面,老人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王近山得知噩耗,悲痛万分,部队的负责同志准备给这两人处分。王近山强忍悲痛地说:“事已经发生,无法挽回,不要为我个人的事处分战士。”王近山的胸怀之宽令人感动。 可是为什么对深爱的结发妻子韩岫岩,却始终无法释怀?
此外,有人把将军晚年的挫折都怪罪到韩岫岩的头上,这对韩岫岩是不公平的。女儿媛媛的书中写道“当时爸爸完全可以选择不离婚,组织上说了不离婚就可以保持原有职位原有待遇。”将军选择了离婚,下放到河南农场,其实无意中避开了一场“更大的危机”。当时的情况,如果还留在北京,以他的性格,后面会发生什么还真不好说。相反到了河南农场,那里的人都知道他是英雄,大家都对他客客气气,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当正场长和其他领导都被打倒时,只剩他一个人带领大家搞生产了。
将军在1974年,本来邓公是准备提拔重用他时,他却大吐血入院,后期和癌症做斗争,邓公也一直密切关注他的病情。如果没有这场大病,他肯定会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他手下的三剑客(李德生,肖永银,尤太忠)在他去世后的成就都很高,超过了他。如果他不是去世太早,八个子女可能也会有更高成就。
*韩岫岩离休之后的生活离不开思念,天国相聚
王近山的去世,让韩岫岩一度精神恍惚,整天以泪洗面。两年后中央决定把王近山的骨灰安葬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同时安排让第二任妻子黄慎荣在南京送骨灰,让第一任妻子韩岫岩在北京接骨灰,这也算合理安排了新老两任夫人。为了能经常给王近山扫墓,韩岫岩又从上海调回了北京海军总医院,任职北京海军总医院的副院长。在王近山的骨灰前,她说“你在世时不让我去看你,现在我来看你,应该可以吧?”
1986年,韩岫岩从医院离休后,儿女们经常来看望她照顾她,她一直称呼八个子女为“七郎八虎”(来源于杨家将七郎八虎),她帮女儿物色结婚对象,照顾怀孕的女儿,还让媛媛的司机爸爸朱铁民和媛媛一起住到她的大房子里,和朱铁民一起照顾做月子的媛媛,她不但帮女儿带孩子,在女儿和女婿有争吵时,总是让女儿先退让……女婿都不相信这样的慈母当年怎么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晚年的韩岫岩很享受八个子女陪伴在身侧的时光,总是跟子女们回忆与王近山的点点滴滴,有时和子女谈着谈着就说“我该给你们爸爸做饭去了”,她非常后悔当年的固执与冲动。晚年时她不承认和王近山离了婚,还说从来没见过离婚证书。韩岫岩在家里客厅墙上一直挂着王近山身穿将军服的彩色大照片,每逢除夕之夜,她做上许多佳肴,放在照片下的桌子上,再摆上给王近山专用的碗筷,絮絮叨叨地说上好一阵悄悄话,才开始吃年夜饭。年年如此。
晚年的韩岫岩身体不好,但她经常带着一大队儿孙到八宝山王近山的墓地去祭拜。2007年,韩岫岩身体虚弱,仍要去八宝山,子女们阻拦不住,只好用轮椅推着她送她去墓地给王近山扫墓。女儿王媛媛的书中写到:“2007年,二哥王岩从上海来北京看望妈妈,本来都是来去匆匆,那段时间他总觉得要发生什么事情,迟迟不愿离开。这天,韩岫岩情绪很好,儿子陪着她有说有笑。突然,她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说道:“王近山是我的好朋友、好战友!我要找我的好朋友王近山了!”这是她有生以来的最后一句话,第二天,韩岫岩离世,终年86岁。她是新中国的有功之臣(被评为12级干部),她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也是凭借自己对革命的贡献得到的资格,她的墓与王近山的骨灰堂紧紧相邻。
王近山和韩岫岩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革命伉俪,他们半世姻缘,患难真情,爱得轰轰烈烈,却在和平年代两人都固执地想将对方压制,最终却是两败俱伤, 劳燕分飞。这场轰轰烈烈的真爱,却也是彻头彻尾的彼此伤害。在他们老去之后,都有一些深刻反思的言语,两人后来的脾气不再那么火爆,学会了宽容和让步,只可惜覆水难收,物是人非,已经没办法再回头。只能让我等后辈感慨嗟叹。
至于小黄阿姨,她跟随将军在南京军区当了随军家属,仍在家里照顾孩子,70年代初又生了一个儿子。一共两名子女。她老家的兄弟姐妹通过将军也都当了兵。目前她和一双子女生活在南京,晚年安逸舒适。
*后人评说:
子女的评说:
王岩和王媛媛分别写了《铸魂》和《司令爸爸,司机爸爸》。王岩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长,尤其在南京当兵和父亲在一起,对父母更了解,他写的更全面更深刻,2015年王近山诞辰100周年,子女们将《铸魂》一书放在父亲的墓碑前献礼;而王媛媛一直跟随养父司机朱铁民夫妇长大,和父母的相处时间没有哥哥多,感觉她写的书在对待父母问题上更偏向爸爸,这也不能怪她,她是爸爸的铁哥们司机养大的。相比之下,哥哥王岩的书对待父母两人都很公平,他笔下的父母形象更生动。将军晚年病重,学医的小女儿珍珍一直照顾陪伴爸爸,将军对她讲了很多心里话,都被王岩记录在书中,应该是将军对两任妻子感情的总结吧!
子女们都感叹当年年幼无知,如果当时能劝父母一下,父母两人吵架时能各退一步,那么就会海阔天空,根本不会离婚,他们肯定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网上的评说:
网上有很多记录王将军和韩岫岩的文章以及访谈节目,主流媒体的节目和文章都比较公平公正。很多读者发表了评论,其中有位读者这样写道:
----韩岫岩有独立自强的人格。韩院长心里肯定崇拜王将军,但她没有在婚姻中迷失自我,没有因为将军位高权重而委曲求全。她追求纯粹专一的爱,离婚后始终未婚也证明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另一方面,她从未为婚姻放弃对自己事业的追求(这一点在将军二儿子的回忆录中提到过)。现在来看,她举报丈夫的行为确实不顾大局,但对他们来说,功名利禄不是最重要的,不然为什么将军宁愿被贬也坚决要离婚呢?从这点上看,韩院长和王将军其实是一类人。
网上也有一些对韩岫岩不公平的评价。这是由于网上有一少部分自媒体文章作者没有深入了解事实,只写韩岫岩向上级状告将军,不写他们前期的感情经历,把韩岫岩塑造成“悍妇”形象,然后就写小黄阿姨陪伴将军去河南当“农民”,甚至还有文章把小黄阿姨编造成团长级别,说放弃大好前程陪落难将军去看果园当农民…….这些文章的评论里有读者不断抬高小黄阿姨,说她伟大无私;更多的读者被这种文章引偏方向,不断批评指责韩岫岩,把各种不属于她的责任推到她的身上。比如说她违背将军意愿给送给司机的女儿又改回王媛媛的的名字,其实王媛媛在书中讲过是参军时以王近山子女的名义报名的,必须写成将军的姓氏才能当兵。还有读者把将军的癌症也归罪于韩岫岩,把将军过早去世都怪罪于韩岫岩。其实平心而论,如果将军晚年和韩岫岩一起生活的话,将军经常腹痛,韩岫岩是医生,倒有可能提前发现癌症,提早治疗,说不定将军的寿命会更长一些。更有一些偏激的读者在评论里否定韩岫岩的原配妻子身份,反复强调小黄阿姨才是将军正妻,说小黄阿姨是原配……有人说黄阿姨和落难将军是患难夫妻,可这些人却不知道韩岫岩和将军在漫长战争时期共同经历的艰难困苦。还有一篇热帖,评论里有人评论韩岫岩不能入将军老家的族谱,只有小黄阿姨才能入,甚至指责子女把妈妈的骨灰紧邻爸爸的骨灰放置……
王将军在河南农场时的“忘年交”万伯翱(万里长子,曾在河南黄泛区农场劳动多年)在2007年发表的文章《王近山歼灭日寇“军官参观团”之战》里就用将军“爱妻”、“原配妻子”这样的词语称呼韩岫岩。可能这些称呼也会被那些偏激的读者不认可吧!
后记:
看了王近山将军和韩岫岩女士的真实爱情故事,感觉震撼、沉重而又有太多遗憾。人生真的很无奈,不可能再回头,所以要珍惜身边的爱人、亲人和朋友,不要等失去后再后悔。在婚姻中,我们现代年轻女性都经常会任性、暴躁、矫情,争吵时不留口德,不懂得退让。以前是率性做事,今后要修养做人,保持自身独立的同时,懂得以柔克刚,经营好婚姻。
(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参考文献:
《铸魂》作者:石尚山(王岩)
《铁血战将王近山》作者:石尚山(王岩)
《司令爸爸,司机爸爸》作者:王媛媛
《王近山歼灭日寇“军官参观团”之战》作者:万伯翱(万里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