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庄战斗:82中国军人浴血抵抗千余敌军,何须听到集结号
前些年一部电影《集结号》中,讲述解放军某连在淮海战役中奉命断后掩护主力,上级和该连长约定,听到集结号就可以撤退。结果因为敌军攻势很猛,上级怕该连一退,敌军尾随而来,于是按住不吹集结号。最后该连全军覆没,唯一幸存的连长怀疑自己听漏了集结号,愧疚终生……
这部片子的编导或许想讲述一个曲折而感人的故事,然而却缺乏军事与历史常识。就阻击战而言,阻击一个小时和阻击一整天,需要完全不同的兵力和弹药配置方案。所以,断后作战,到底要坚持多久,上级都是会提前告知部队的。一旦坚持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可以自行撤退,无须任何号令。拿“集结号”来作为撤退指令是很荒唐的一种指令模式。
同时,在中国人民为了抵抗外敌、寻求解放而进行的惨烈战争中,为了信念,在已经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断后部队主动决定继续抵抗,拖住敌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到底消灭了多少敌人?
而另一次规模更大的阻击战,则是1943年的刘老庄战斗。
这场战斗的主角,是新四军3师7旅19团3营4连。后来,他们被称为“刘老庄连”。
刘老庄战斗发生在1943年春。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然好转。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已经歼灭了保卢斯集团军,英军在北非已经完全占据主动,美军在太平洋完全占领了瓜岛。
但在中国战场,日军依然占据主动,尤其加强了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当时,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政治部主任吴法宪),正在苏北地区与日军17师团进行艰苦的游击战。日军装备精良,新四军整体武器落后、弹药不足,因此只能频繁转移,规避敌军主力,再抓住薄弱环节予以打击。
需要说明,这个17师团听起来番号靠前,但它曾在1925年因为经费问题解散过一次,1938年才重建,是一个三联队的师团,并不是日军的王牌主力师团。
1943年3月中旬,3师7旅19团(团长胡炳云)掩护淮海军区和地方机关,在淮阴一带与日军17师团54联队及伪军周旋。17日夜间到18日凌晨,部队在淮阴北面的六塘河一带驻守。其中,19团3营等部,驻扎在距离六塘河一个小时路程的刘老庄。
游击战的特点,行动时候各部队都是分散的。18日拂晓,其他部队已到刘老庄内,刚开始做饭。4连最后才赶到,刚刚进入庄内向营长报道。这时候,只听当的一声,村口树上的哨兵被鬼子打了下来。接着枪声大作。
其他部队已经分散开始歇息做饭,只有4连刚刚赶到,建制完整。于是4连主动进入村外的交通壕,阻击敌人。村外的敌军兵力不断增加,3营长见势不妙,命令已经进入战斗的4连阻击敌人,其余各连包括4连的炊事班迅速撤退,同时通知上级转移。给4连的任务是坚持到中午,掩护主力和机关后撤,然后自行选择方向突围。
新四军一个连满编是100多人。此时的四连,由于先前的战斗中有一些损伤,再加上炊事班跟随大部队走了,所以总兵力为三个排82人。这支部队是从地方游击队升级而来的,大部分都是苏北的农家子弟。但是,连长白思才,一排长尉庆忠、二排长蒋员连、三排长刘登甫,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尤其白思才,还在平型关打过板垣师团,堪称身经百战。而指导员李云鹏,则是抗日军政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从指挥层上,这是个精英团队。再加上部队中不少党员骨干,战斗力很强。
武器上说,4连拥有一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60多支步枪。弹药也比较充足。相对于当时敌后部队的整体情况,4连堪称装备精良。
无论从人员和装备上,4连都是一支精兵。但是,他们面对的敌人则更加强悍,是17师团54联队第一大队主力为骨干,并得到联队直属部队支持,加上伪军,总兵力1000余人,是我军的10多倍。日军不但拥有轻重机枪,还有九二步兵炮,以及迫击炮、掷弹筒等,火力上双方完全不成比例。
面对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强敌,最好的阵地当然是在村落里,凭借房屋掩护与敌人周旋,削弱敌人重火力的效果。但考虑到当时村里还有不少群众,4连选择在村外交通壕中作战。
日军的第一次攻击,是在上午八九点钟开始的。这次攻击出动兵力不多,属于试探性,很快被打退,空地上扔下了十多具尸体。
但日军并不气馁,反而非常得意。他们从4连的火力中,听出了重机枪的声音。拥有重机枪的新四军,一定是主力!抓住新四军主力,功劳大大的有!
不多久,日军又发动了第二次攻击。第一大队下属机枪中队的重机枪向着阵地疯狂扫射,同时步兵匍匐前进。4连等待日军接近到百米距离之后,忽然集中火力射击。对于继续进逼的日军,则用手榴弹加以消灭。这样,第二次攻击又被打退。
这时候已经是中午。四连抵抗了几个小时,毙伤了数十名敌军,主力、机关和群众已经远去。按照命令,可以突围了。但这时日军已经三面包围上来。连长和指导员判断,现在突围,第一白天难以摆脱敌人追赶,反而可能被敌人在追击中消灭。同时,如果往主力靠拢,也会暴露主力位置。最终,党支部决定,继续留下来牵制敌人,坚持到天黑再突围。
既然要多坚持半天,就得制定新的作战计划。4连拥有5挺机枪,这是很有利的条件。但带来的副作用是,弹药消耗极大。再这么打下去,很快就要弹尽了。怎么办?指导员李云鹏和连长白思才商量,派遣突击队,去阵地前沿的日军尸体上搜索他们的子弹。这种任务当然是极为危险的,《悲惨世界》中的街垒战,小孩高乐士弗就是为此牺牲的。一排长尉庆忠站出来请命。他还开玩笑说,以前我当过团军需,这个事情是我老本行。说完,他就带着突击小组出发了。他们冒着敌方的射击,从鬼子尸体身上搜来了大量的子弹,支持了后面的战斗。但老红军尉庆忠却中弹牺牲。
此后,日军调来了炮兵,改变了战术:先用所有炮兵,集中向4连阵地轰击,然后以步兵发动快速冲击。抗战战场上多数时候,日炮兵的装备和应用,是中日双方差距最大的一环,此次战斗也不例外。据当时躲在刘老庄村里观察的地方干部描述,日军炮火发出的硝烟,把太阳都遮住了。
炮击带来的压迫,果然是非常强烈。4连据守的交通壕,几乎被炮火推平。我军大部分的伤亡,应该是日军炮队带来的。连长白思才左手被炸断,一度昏迷不醒。指导员李云鹏也受了伤。但战士们就在这种艰苦环境下,继续向日军发射火力,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日军步兵发现遭到强烈抵抗,就又退下去,换炮兵继续炸。就这样,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4连一连又打退了日军的三次进攻。白思才醒过来以后,继续指挥作战,鼓舞士气。一个战士的腿被炸断,连长用右手帮他完成了包扎。指导员李云鹏带伤在战斗的间隙写了战斗报告,让连长白思才签字。里面还提到了党支部在火线上接纳的新党员,希望上级批准。
其间,日军觉察出4连并非主力,派汉奸向他们喊话劝降,说只要放下武器,可以保证不杀。战士们根本不搭理,朝汉奸射击,打断了这起闹剧。
打退日军第五次进攻后,已经是黄昏了。全连还剩下20多个人和一些重伤员,一整天没有吃饭,没有喝水,个个满面尘灰,嗓子干得冒烟,眼睛被硝烟熏得血红。子弹还有约1000发。
这里请大家注意,抗战时候八路军、新四军经常一个人每次战斗只配属五发或十发子弹,而4连82人,用5挺机枪打了几乎一整天,还有1000发子弹,确实他们的弹药是非常奢侈的。
从时间上,现在突围还是有一定可能的。毕竟天黑以后就是咱们的天下。但连长和指导员再次商议后,决定不走了,就在此处决一死战。促使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或许是杀红了眼,或许是几位重伤员难以带走,又或许是想再多为主力争取一些时间吧。
于是,他们把全部子弹都集中给重机枪,把轻机枪全部拆掉分散掩埋,把步枪上好刺刀准备肉搏,枪栓也拆下来埋掉。重要文件烧掉。伤员集中起来,由文书罗桥照顾。
这时候,鬼子发现新四军阵地没有枪声,以为他们弹药耗尽了,于是发动了第六次攻击。待敌军接近后,重机枪猛然怒吼,扫倒了不少日军。但很快,子弹完全耗尽。日军哇哇怪叫着冲进了战壕。李云鹏指导员高呼:“同志们,和他们拼了!”最后的白刃战展开了。
电影上的奇迹不可能出现。肉搏战,人多对人少是压倒性优势。我军只有20多个人,大部分都带了伤。而日军单兵拼刺刀的能力,可称全球第一。所以,在血腥的肉搏中,白思才连长,李云鹏指导员,还有其他4连残存的战士很快全部牺牲。文书罗桥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他照顾的重伤员一起殉国。
日军全灭4连后,也震慑于这些中华儿郎的血性。加之一心要追袭我军主力,很快转移了。当天深夜,兄弟部队3连返回了刘老庄连。3连连长是贺继光,白思才连长是他以前的老排长,李云鹏指导员是他的同学。看到同志们惨不忍睹的尸体,这个钢打铁铸的汉子也不禁泪下。
3连很惊喜地发现,居然还有一个24岁的战士活着。但是,他的右臂已被炸断,身上有三处弹孔,十多处刺刀的伤痕。大约日本鬼子以为他死了,所以才放过他。这个战士被救醒后,拼出全身力气,把刘老庄战斗的经过断断续续讲述出来,随后在第二天拂晓永远闭上了眼睛。或许正是“一定要把同志们的事情讲出来,不能让英雄被埋没”这种意志,才使得他能坚持这么久吧。
这一点,倒是和《集结号》中谷子地数十年不懈努力,一定要为兄弟们争取应有的历史荣誉,有些共通之处。
以上,就是4连在刘老庄战斗的全部经过。我军82人对敌军约1000人,我军全体牺牲。取得的战果,目前有三种数据,一是毙伤敌军近百人,二是毙伤敌军100多人,三是毙伤300多人。
(据日方史料,可能死于此战的54联队9中队长船越正大尉)
无论哪个数字,从交换比来说,在整个抗战中都算是很出色的。而更宝贵的,则是面临强敌时,勇于为国家,为人民肩挑重担,不惜牺牲的精神。
他们并没有去为自己寻找撤退的理由,没有去搜寻那虚无缥缈的“集结号”。
刘老庄烈士82人,留下姓名的只有17人。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副排长王世祥、李道合、马汉良,班长刘忠胜、王洪远、王中良,文书罗桥,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彪,战士王步珠、田执信。2011年,部队通过寻访,又确定了另外9名烈士的姓名:宋迎春、刘守业、蒯德山、袁培臣、张立伦、胡志法、靳宪珠、翁兆法、任国监。
他们中间,只有指导员李云鹏在世上留下了一张少年时的照片。
4连的炊事班跟随主力一起撤退,没有牺牲在刘老庄。战后,19团以炊事班为骨干,从其他各连抽调精兵强将,重建了4连,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刘老庄连”。
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把刘老庄战斗与平型关大捷、阳明堡火烧敌机、百团大战、狼牙山五勇士的壮烈跳崖等并列,称其为“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陈毅赞叹:“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青史而励来兹。”3月18日被命名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日”。
刘老庄战斗时的19团团长胡炳云,后来继续跟鬼子玩命,又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历任29军军长、9兵团参谋长、军区副司令等。1955年授衔少将。1996年,胡将军临终留下遗嘱,要求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在淮阴的刘老庄82烈士陵园,陪伴昔日的战友。尽管将军一生,打过许多恶仗,牺牲过许多战友,但是,刘老庄,一定是最令他热血沸腾的一次。
至今,刘老庄连的编制依然存在,为某机步旅4连。他们的旗号熠熠生辉,激励着中华儿女继续为了家国,努力奋进。
最后,刘老庄连的对手——日军17师团,在刘老庄战斗三个月后,即1943年6月17日,调往南太平洋第8方面军。日本战败后,在新不列颠岛拉包尔向澳大利亚军队缴械。
辟谣:列宁推翻临时政府退出一战,是因为他是德国间谍吗?
聊聊《国际歌》的六段歌词,为什么国内只唱3段
南京保卫战中,铁血88师是怎么被打残的?
川中抗日名将、风流傻儿师长
#抗日战争##刘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