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上级下死守命令,守将金振中枪决谈判日军,拒敌五次进攻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在我国东北设立大本营,源源不断的兵力被派往我国,在伪满洲政府的统治得到巩固之后,战争的车轮开始向华北地区转动。
至1936年,华北重镇北平三面被围,东有汉奸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1.7万伪军,北有携“九一八”事变之威的日本关东军,西北面的察哈尔还有伪满军四万余人。
如此一来,连接南方的卢沟桥就成了北平唯一的出路。卢沟桥位于河北宛平县境内,和平汉铁路遥遥相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长城抗战失败后,国民政府退出华北地区,巨大的权力真空被以对日作战坚决而著名的29军填补。在控制了华北最富裕的平津地区之后,29军迅速发展,拥兵十万,轻武器已经可以和日军一线联队相比,甚至还有富余。
为了将卢沟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驻守北平的37师师长冯治安于1936年春天,将作战勇猛的219团第三营派往宛平,负责卢沟桥和宛平的防卫工作。
图 | 卢沟桥上的中国守军
三营的营长叫金振中,幼时家境贫寒,24岁参军,在张自忠任校长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从排长做起,屡立战功,逐步升为营长。
接到调防命令后,金振中一时陷入两难之地。
当时的国民政府仍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29军最高长官宋哲元也主张暂时稳住局势,不能和日军发生冲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军挑衅日益频繁,态度日益嚣张。
军人的直觉告诉金振中,北平定不能永远太平下去,而日军若要侵犯北平,则必先拿下卢沟桥。
金振中不害怕打仗,他怕的是,若自己调防卢沟桥,待日寇来袭,战则违抗上级命令,不战则担负将卢沟桥拱手相让的民族罪责。
何去何从,金振中进退两难,他反复思考,终究没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的选择。
“宁可牺牲个人的小小职位和短短的生命,也绝不辜负举国同胞殷切期待抗日的热潮。”这是金振中准备接防宛平和卢沟桥后所抱定的决心。
图 | 金振中
移防宛平后,金振中加紧部队的训练,一方面不断进行军事演习,模拟日军进攻时的情景,以便真到了那一天部队能够及时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金振中很注意部队的精神建设。他每天都挤出一点时间,随时随地向手下的官兵讲话,以我国历代军人模范和抗击侵略者的事迹激励全营官兵,并制定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
全营官兵在金振中的影响下,将这句誓言牢牢记在心中,每天吃饭和睡觉前,都要背诵一遍。
金振中领导的第三营是一个加强营,配有四个步兵连,一个重迫击炮连,一个轻迫击炮连和一个重机枪连,共1400余人。而此时日军在整个华北地区的总兵力也不过12个中队,共1700余人。
可以说,不管是在人数方面,还是武器装备方面,中国军队都不处于劣势,而唯一让金振中感到担心的,是29军高层模棱两可的作战态度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紧张局势。
为了获取高层的支持,金振中特意拜谒了师长冯治安,他说:“大敌当前,日寇不分昼夜地围绕宛平和卢沟桥演习,其用心险恶,目的是趁我们麻痹懈怠之机,或偷袭,或硬夺我城、桥,届时如何应付?”
冯治安说:“平津是我国著名的大城市,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要地,国内、国际都深切关注,稍有失当,就会遭到国内外人士的指责和唾弃。”
冯治安虽没有直说,但金振中明白他的意思,回复道:
“我将本着师长的一系列训示,不惹事,不怕事,维持目前局势,但是到了最后忍无可忍的关头,如日寇偷袭或硬夺我城、桥,我只得抱定和城桥共存亡的决心,以维护本军荣誉,报答举国同胞殷殷期待抗日的热情。”
冯治安犹豫片刻,似乎在思考这其中的得失,最后,他沉声说道:“好吧。”
图 | 日军加快步兵调集
1936年5月,日本内阁突然增兵华北,华北日军增至万人,最高司令长官由少将换为中将,并把原来的“华北驻屯军”改为“中国驻屯军”。
1936年10月,日寇中国驻屯军在北平举行秋季大演习,试图炫耀武力,以此威胁华北军民。日军在北平市内,以民房、公共建筑以及大量平民作为假想敌进行演习,从朝阳门到东交民巷的街道被日军坦克碾得乱七八糟。
此举让全国舆论异常愤怒,即使是一直忍气吞声的宋哲元也深感屈辱。很快,第29军就举行了规模更大,人数更多的军事演习,以此作为回应。
一切迹象表明,局势在往更加严峻的方向发展。
此时的北平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所有人都知道它会爆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有人在恐惧,有人在期待,而属于金振中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他时常登上历经三百年沧桑的宛平城城楼,目中所见,是成片的麦田和为战乱所困的平民;耳中所闻,是日军进行军事演习不断发出的枪炮声;心中所想,是对国家的担忧和把侵略者打出国门的决心。
1937年7月7日,这个火药桶的导火索,终于在卢沟桥被点燃。
图 | 卢沟桥头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晚上10点,金振中仍在指挥所中,屋外,乌云掩盖了月色,大雨倾盆而下,桌上的电话骤然响起。
打来电话的是绥靖公署的许处长,说日军的一名士兵在演习时失踪了,他们要进城搜查。
金振中敏锐地觉察到,这可能是日军针对北平的又一个阴谋。他对电话那头的许处长说:“在此雨夜,迎面都辨不出人的面貌,日方为何能来我城桥警戒线内演习?这分明是想偷袭我城和桥,因我守备森严,无隙可乘,乃又捏造士兵失踪的事实,他这种讹诈,我方是不能接受的。”
话音刚落,城外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同时,守城的各连长纷纷打电话向金振中报告:日军部队如潮水般向我阵地扑来。
情况危急之时,金振中果断下达了作战命令:“敌人只要接近我阵地百米以内,以猛烈炮火消灭之,决不放来犯之敌生还。”
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金振中登上城楼指挥战斗,每到一处阵地,他都高喊“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激励官兵。等金振中来到最后一处阵地时,转头发现,自己身后的六名护卫已经两死一伤。
在之后四个小时的激烈交火中,敌我双方均有伤亡,庆幸的是,宛平城和卢沟桥始终掌握在中国军队的手中。
凌晨两点,日军派出代表谈判,提出两点要求:
一、双方立刻停止射击,死伤官兵各自运回。
二、由中方派出两人,日方派出四人,天亮后一起进入宛平城调查事故真相。
图 | 侵华日军
凌晨5点,以冯治安为最高军事负责人的29军司令部电令金振中:“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早上6点,四名日寇来到金振中的指挥部,日军高级顾问樱井德太郎态度强硬,再次提出三点要求:
一、金振中的部队撤出城西5000米以外,以便日军搜查昨晚失踪的日本军人。
二、昨晚日方所遭受的损失,应由中方负责。
三、严惩这次事故的元凶。
面对樱井德太郎的无理要求,金振中据理力争,将日寇的谎言一一戳破。
上午10点,谈判还未结束,城外再次响起日军的炮声。面对日军谈判代表脸上得意的笑容,金振中突然掏出手枪摔在谈判桌上,厉声喝道:“来人,先把这几个日寇的头砍下来,祭奠我方死亡的官兵。”
早就看日本代表不顺眼的士兵立刻上前,将几人拖出门外,在走廊下枪决了翻译官爱泽。
爱泽死后,金振中命令士兵将剩余的三名日寇绑起来,连成一串,拉到城头上。
这一下,日军正面攻击的炮火戛然而止,转而在铁桥东面发动猛烈的进攻,试图逼迫金振中释放被扣留的谈判代表。金振中带领第九连和第十连前往桥东支援,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成功将日军击退至1000米外。
图 | 十万火急,中国军队火速应战
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共中央委员会第一时间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毛泽东亲自拟电:“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英勇抗战。”
蒋介石致电29军司令部:“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万不可失守”。
何应钦于7月9日密电冯治安,提及“七七事变”时说道:“兄等应付适宜,至为佩慰。”
此时的“七七事变”正如同曾经的“九一八事变”,日寇中国驻屯军也希望能通过这次事变扩大控制范围,可中国守军的态度大大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7月10日上午8点,恼羞成怒的日军在联队长牟田口廉的亲自指挥下,先用强大的炮火力量对金振中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继而利用坦克掩护步兵前进,将卢沟桥重重包围。
金振中率领部下英勇反击,仍不能击退敌人,至下午1点,铁桥东端阵地失守。
晚上8点,金振召集所有军官商量对策,最后决定于次日凌晨两点展开反攻,夺回阵地。
这是“七七事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主动进攻,命令一下,有的士兵竟激动得哭了起来。金振中亲自带队冲锋,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交火。经过一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将日寇击溃,阵地重新回到了第三营手中。
所有士兵都很兴奋,纷纷追击溃逃的日军,却忽略了受伤或隐藏起来的日军。在一个黑暗的隐蔽处,一名受伤的日本军人扔出一颗手雷,瞬间炸断了金振中的左腿,紧接着,又有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耳旁钻进。
身受重伤的金振中被手下士兵抬出战场,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前往保定斯诺医院进行治疗。
在整个七七事变中,金振中带领三营的战士们三天内前前后后共打退敌人五次进攻。直至负伤,属于金振中的战斗结束了,但战斗本身远没有结束。
图 | 金振中负伤
29军和日军进行了三轮谈判,但每一次制定的停战协议都被日军的炮火推翻。原来,他们根本没打算和谈,只是借和谈拖延时间,为最后的进攻做准备。
7月28日,已经完成所有准备的日军部队悍然扑向29军,完全被动的29军在几乎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迫迎战,战事迅速失利,同当年的沈阳一样,平津两地迅速沦陷。
而此时的金振中,正躺在病床上养伤。听说金振中受伤后,毛泽东安排四人专程前往保定进行慰问,还送了他一个刻有“抗战先锋”的银墩。
新中国成立后,金振中曾任河南省政协委员,固始县政协常委。
1985年3月1日,抗日英雄金振中安然去世,享年82岁。同年8月14日,作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的活动之一,在卢沟桥举行了金振中骨灰安葬仪式。
图 | 晚年的金振中
后来,卢沟桥附近的居民自发筹款,为金振中立了一块三米高的纪念碑,上面刻着他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
“七七事变”打响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拉开了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的序幕,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同样需要铭记的,还有那些在本次事变中浴血奋战的所有官兵。
正可谓:缅怀永定河边骨,犹是不屈中华魂。
图 | 1945年10月,中国军队于“七七事变”8年多后回到卢沟桥
文 | 神也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