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国军最强的装甲军打得怎么样?
作者:慎独
抗战中面对优势装备的日军,大多数中国军人只能凭血肉之躯去抵挡。虽然日本坦克在世界上只能算末流,但对缺少反坦克武器的中国军队已经是大杀器。国民政府与各路军阀也曾努力发展装甲部队,但是终究无法与拥有成体系军工的日军相比。在中国为数不多的装甲部队中,第五军可以说是一支最强大的力量。
从上海到南京,国军装甲团全军覆没
1935年德国顾问法肯豪森来到中国后强烈建议组建独立的装甲团,1937年5月,装甲团正式成立,团长杜聿明。装甲团下辖1个战车营, 1个搜索车营, 1个战防炮营, 1个团属战防炮教导队(下辖3个战防炮教导营),1个高射炮营, 1个准备营, 1个补充营(下辖3个学员连),1个团属通信连,1个团属特务排外加1个维修工厂。
6月,德国坦克替换了部分原有的英国维克斯坦克。战车营1连装备英国维克斯6吨坦克,2连装备维克斯两栖坦克(1连2连均为15辆坦克加一辆指挥车的配置),3连装备德国1号坦克(12辆坦克加两辆指挥车)。
英国维克斯6吨坦克
七七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有过派遣装甲部队北上抗日的想法。但是宋哲元等对南京方面抱有戒心,不愿意中央军到自己的地盘来。日军则趁机大举进军,控制了平津地区。南京方面依旧决定派遣装甲团、重炮营等精锐北上,但就在这些部队还在路上时,淞沪会战爆发了。
最早参战的装甲部队是由军校学员驾驶的老旧维克斯战车,这些战车车况不佳,且仅与步兵进行过一次演习,但仍被张治中强行拉到战场。结果战车几乎全毁,学生兵伤亡惨重。
维克斯2吨坦克
装甲团在赶到淞沪战场后,战车营1连、2连与战防炮营参与了8月20日的进攻。此时国军将领对装甲部队的理解仍停留在掩护步兵作战,将两个战车连分散使用。当战车1连、2连的战车出现在战场上时,中国军队士气大振,而日军则有些惊慌失措,甚至出现200多日军逃到英租界被缴械的窘况。
日军在短暂的慌乱后很快作出反击,先是阻击从未与装甲部队协同训练过的国军步兵,随后利用钢筋混凝土掩体截杀国军战车。奋勇冲杀的三辆战车攻到汇山码头后遭遇日军舰炮攻击,全部被毁。这一天两个战车连几乎全军覆没,两个连长阵亡。
国军败退南京后,装甲团战车营3连被蒋介石下令留守南京,3连装备的是德国1号坦克,装甲薄弱,武器只有机枪。但在时任教导总队参谋邱清泉的指挥下还打出了几次漂亮的出击,大大支援了友军作战。
邱清泉
且在撤退的命令下达后,3连与失去车辆的交通学校的学生兵还打出了少见的步坦协同。可在过长江时,因为国军一片混乱,导致3连剩余的10辆战车不明不白的全部遗失。
抗战初期的中国装甲部队并不缺少血性,总计摧毁了将近70辆日军装甲车辆。但当时中国军队对装甲兵的使用停留在掩护步兵上,更致命的是,缺少油料与零件的装甲部队自己训练的时间都有限,更别说与步兵一起做协同训练,导致装甲部队白白损失。
从装甲师到装甲军,亚太最强装甲部队诞生
经历了惨败后,国民政府依然没有放弃组建装甲部队,而且野心更大。当时中国唯一的外援只有苏联,在德国顾问指导下,国民政府在1938年1月以装甲团为基础,使用苏联坦克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装甲师——第200师。师长杜聿明,副师长邱清泉,参谋长廖耀湘。
杜聿明
200师有两个战车团,每个团各辖3个战车营。总计装备了82辆苏联T-26轻型坦克,94辆意大利袖珍坦克,以及部分英制维克斯坦克,另有数百辆汽车,总人数达到11,000人。考虑到当时美日苏都没有师级装甲单位,第200师可以说是亚太地区第一个装甲师。
值得注意的是,200师装备的是苏联早期生产的T-26,每台坦克都装备了电台,而苏军自己因为否定了大纵深作战理论,装备的后期型T-26普遍拆除了电台。这让中国军队捡了个大便宜,因为此时中国装甲部队还是按照德式思路组建,拥有电台能显著增强战斗力。
T-26坦克
在200师整训期间,部分部队参加了徐州会战与兰封会战,并在江西与国军第85军进行了步坦炮协同演习。当时德国顾问的设想是将第200师与第85军组成一个突击军,作为战场预备队,在战斗关键时刻对日军发起突击。
然而中国军队经费紧张,没有足够的油料与备件支持大规模装甲部队突击,同时大部分中国军队现代化程度极低,不知道如何与装甲部队配合作战。当然,最致命的一点是,德国顾问走了,猪肘子变成大列巴了。
随着苏联军援力度加大,苏联顾问开始干涉中国军队的编制。苏联顾问对装甲兵的认识只是支援步兵作战,不认同第200师这种装甲师编制。便将第200师的装甲部队抽出,使之变成一个普通步兵师。
在补充了其他部队的步兵后,第200师扩编成新编第11军,徐庭瑶任首任军长,杜聿明为副军长,很快杜聿明成为军长,郑洞国担任副军长。11军下辖第200师、第22师、荣誉1师。原200师的装甲部队组成第11军装甲兵团。
第11军在经过整训后,于1939年8月1日改称第5军,开始了它的铁血抗日之旅。原第11军装甲兵团成为第5军装甲兵团,下辖4个战车连,装备苏联T-26坦克与意大利菲亚特微型坦克。
除了装甲部队外,第五军的炮兵实力也比其他中国军队强出一大截,军直属两个炮兵团,其中包括1个150mm榴弹炮营。第200师有一个炮兵营,装备苏制76mm榴弹炮,第22师与荣誉1师一个炮兵连,同样装备76mm榴弹炮。
中国军队装备的150mm榴弹炮
表面上第5军的装甲部队是集中编制,但在作战时则是打散后分配到各个步兵部队配合作战,作用仅限于掩护步兵,而非突击作战。不过好在日军对装甲部队的理解也在这一层,可以说亚洲战场上的装甲兵之间属于是菜鸡互啄。
第5军在广西界首举行了一次演习,演习后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强军,其中尤以第22师最强,原因是师长邱清泉与副师长廖耀湘亲自编写训练大纲,重视军官与老兵对士兵的训练,甚至让士兵养成了睡午觉与注重个人卫生的习惯。
应该说,第五军无论是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比其他中国军队高出一大截。第五军在组建后不久便迎来一场硬仗,在这场战斗中第五军将第一次名扬天下。
血战昆仑关,第五军打出威风
1939年11月,日军登陆广西钦州,在占领南宁后依托昆仑关等要点与中国军队对峙,企图破坏中国西南的交通线,切断中国外援,把国民政府拉回到谈判桌来。中国军队则在白崇禧的指挥下进行反击,以第五军为主,加上第十六军、第二十六军、第三十六军等部队协同作战。
杜聿明作出了关门打狗的安排,第200师与荣誉1师正面进攻,第22师右路迂回,切断昆仑关与南宁之间铁路,阻敌增援,第200师两个预备团也参与阻击敌军援兵的战斗。
此战第五军的炮兵与装甲部队大显神威,重炮营几乎是顶着敌人脑门开炮,战车部队则发挥了机动性与火力的优势,杀伤敌人增援部队,邱清泉甚至亲自驾驶坦克冲向敌军,同僚们给了他一个邱疯子的外号。在12月18日至1月4日的战斗中,中日双方反复拉锯,以昆仑关为中心展开惨烈的战斗。
第5军的T-26坦克
第五军的优势在于兵力以及装甲部队,日军的优势则是空中支援。军长杜聿明、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身先士卒,就连第三十八集团军军长徐庭瑶也冒着炮火赶赴前线。在战斗最激烈的12月26日,荣誉1师第3团1天牺牲7个连长。
此战日军中将中村正雄被击毙,多名联队长、大队长被击毙,总计死亡4000余人。第五军伤亡1万4千人,其中5千余人阵亡,数十辆坦克装甲车被毁,包括4辆T-26坦克。表面上看第五军损失远大于日军,但若是算上日军伤兵,双方战损相差不多。更何况第五军是强攻昆仑关这种易守难攻的关隘,打出这种战损比实属不易。
昆仑关一战不仅是中国军队少见的强攻日军获胜的战例,更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使用装甲兵、炮兵部队协同作战,展现了第五军整训的成果,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