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是哪个朝代(唐代颜真卿作品)
提到颜真卿,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大书法家的身份。
颜真卿位列楷书四大家之一,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他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但除了著名书法家的身份,颜真卿还是位将才,安史之乱爆发时他在河北担任平原太守时,安史叛军南下进攻时。
河北其他的州县一触即溃,唯独颜真卿管辖的平原郡固若金汤,高举义旗,粉碎了安史叛军想要迅速统一河北的战略目标,着实令安禄山头疼不已。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这位拥有将帅之才的大书法家。
◆为人刚直,奸佞排挤
颜真卿是南北朝时期的琅琊颜氏后人,颜家世代名人辈出,他的五代祖就是著有《颜氏家训》的颜之推。
在入朝为官后,颜真卿因治官严谨、秉性刚直,故而官位渐升。
他在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曾平反冤案,还弹劾过不孝的县令,在那个崇尚忠孝的年代,很多人都很佩服颜真卿。
可是,奸相杨国忠却看颜真卿很不顺眼,只因颜真卿一心为国,对于杨国忠的结党嗤之以鼻,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因此把颜真卿排挤到平原太守的位置。
◆未雨绸缪,高举义旗
平原郡处在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颜真卿上任后不经意间发现安禄山正图谋不轨,日后很可能造反。
此时的唐玄宗声色犬马,奸相杨国忠行事肆无忌惮,一心谋求私欲,因此颜真卿并没有贸然上报朝廷,而是在暗中积蓄力量。
他以防备雨水之名,重修了城池河道,储备了很多粮草与物资,统计郡县人口并招募壮丁,已经可以随时迎战叛乱。
同时,为了麻痹安禄山,降低他的警惕之心,颜真卿表面上还经常同他的宾客们饮酒作乐,安禄山果然毫无察觉。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作为起兵理由,战争就此爆发。
安史叛军自范阳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唐玄宗措手不及,震惊道:“(河北)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
但随后朝廷得到奏报,平原太守颜真卿守住了城池,还在积极招募士兵,维护住了唐朝在河北的最后一丝颜面。
唐玄宗便赞叹颜真卿做事分外出色,如史料记载:“朕不识颜真卿作何状,乃能如是!”
平原郡本来有三千兵马,在召集了万余壮丁后,颜真卿在校场演讲,怒骂国贼,痛哭流涕,一众士兵同仇敌忾,士气旺盛。
颜真卿还广泛联络其他州郡,“河北诸郡响应,凡十七郡皆归朝廷,兵合二十余万”。
后来,为了抗击叛军,颜真卿借兵六千给李萼,在魏县打败叛军后,又送给贺兰进明十余万军费请他进河北讨贼,还将自己的儿子给贺兰进明作为人质,忠义之心天地可见。
◆变故骤生,退出河北
颜真卿的堂哥颜杲(gǎo)卿在常山同样坚定地反抗安史叛军,但他有一次在押送叛军经过太原时却被太原尹扣留,太原尹胆大妄为,甚至还要抢夺颜杲卿的功劳。
安禄山此时也深觉河北的颜氏兄弟威胁甚大,因此派史思明等悍将返回河北镇压他们。
叛军势大,颜杲卿陷入苦战,他向太原尹求援却得不到回应,最后战败。
但他坚决不投降,最终他和他的儿子、幕僚、部将一起被俘虏,然后被叛军残杀,颜杲卿宁死不屈,其忠义之志“路人见之流涕”。
可是,唐玄宗昏招频出乃至丢失长安,唐肃宗随后即位。
但河北只剩下颜真卿这一支反抗安史叛军的力量,颜真卿只好“渡河南走”,投奔唐肃宗。至此,河北皆被安史叛军占领。
几经周折后,安史之乱终被平定,颜真卿一想到堂兄和他的儿子为国而死、尸骨未寒,便夜不能寐。
最后找到了堂兄颜杲卿的遗骨与颜杲卿幼子颜季明的头颅,他满心悲愤,哀恸不已,挥笔写下《祭侄文稿》,这篇文稿气势磅礴,书法恣肆汪洋,终成传世之佳作。
◆宦海浮沉,忠义而死
颜真卿对朝廷忠心不二,为人刚正不阿,看见朝廷上下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就积极进言,因此常常遭到朝廷奸佞小人的嫉恨,屡遭贬职。
有一次唐代宗李豫从陕州回京时,颜真卿想让李豫先去参拜先祖的陵墓宗庙。
时任宰相的元载却认为他迂腐,他就说:“我进言又有什么错?用不用看您自己”,元载因此怀恨在心。
后来元载找到一个颜真卿进言的机会诬陷他,把他贬为峡州别驾。元载死后,颜真卿又获召入朝,担任刑部尚书。
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朝廷,他从许州出兵,并相继攻下了汴州、汝州等地。
奸相卢杞为了除掉刚正不阿的颜真卿,就唆使唐德宗派颜真卿去给李希烈传达朝廷的旨意。
颜真卿明知自己此去怕是凶多吉少,但圣旨已到手中,而且若能说服李希烈,也是于国有功了。
但是叛将李希烈嚣张跋扈,目无朝廷,屡次侮辱朝廷,还想要劝降颜真卿,颜真卿宁死不从,最终被叛军杀害,终年七十六岁。
李希烈被平定后,颜真卿灵柩回京,唐德宗给他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最初认识颜真卿,是因为他诗文俱佳,才华横溢,他的书法气势如虹,雄伟端庄。
现在来看,除了他质朴又豪迈的书法,颜真卿投笔从戎、精忠报国、宁死不屈的伟岸人格,更能彰显中华民族在面对任何危难时都要英勇无畏、奋力抗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