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丁:抗击十字军东征的穆斯林世界伟人
萨拉丁
早年时期
萨拉丁的父亲是库尔德人。他的父亲阿尤卜早年从第比利斯(今格鲁吉亚)举家迁到今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受塞尔柱苏丹马立克沙之封,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1138年,阿尤卜被解职,被迫投奔摩苏尔的赞吉王朝。这一年,他的儿子尤素福在提克里特诞生。他为儿子取了“萨拉丁”的名字。8岁的时候,萨拉丁跟着父亲来到了大马士革,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动荡的生活促使萨拉丁变得少年老成。
赞吉王朝牢牢地控制着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它最主要的敌人是控制着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的基督教十字军和以埃及为中心、奉什叶派为国教的法蒂玛王朝。年轻的萨拉丁立志要在埃及恢复逊尼派的统治,以及推进对十字军的圣战。
26岁时,他受赞吉王朝苏丹的派遣,跟随自己的叔父施尔科出征埃及。尽管将近3年的征战以失败告终,但他第一次在战场上得到了锻炼。
1168年,十字军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利克率兵进攻埃及。应埃及的请求,赞吉王朝派施尔科和萨拉丁叔侄驰援。1169年1月,获胜的施尔科被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任命为宰相。两个月后,施尔科暴毙身亡,他所率领的叙利亚军队陷入争吵之中。阿迪德选择萨拉丁继任宰相。
1171年,萨拉丁在埃及站稳脚跟,开始筹划改变埃及什叶派占主导的局面。他将什叶派的法官换成逊尼派,清除埃及本地的将领。9月10日,他在开罗的清真寺里开始以阿拉伯帝国第二王朝哈里发阿拔斯的名义讲道。
第二天,他在开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共有147个方阵接受检阅。
史书记载:“看过的人都认为,没有一个伊斯兰的国王拥有可与之匹敌的军队。”两天后,法蒂玛王朝的末代哈里发阿迪德病逝,法蒂玛王朝就此终结。
此时的萨拉丁仍然保持着赞吉王朝附庸的地位。1174年春,他的宗主努尔丁派人到埃及清查账目、收缴贡赋。萨拉丁向努尔丁的使节出示了整个军政机构的详细账目,表示维持这样一个机构需要大量的金钱,因此无法向努尔丁缴纳贡赋。
恼怒的努尔丁准备对萨拉丁发起进攻,却突发急病去世。萨拉丁摆脱了宗主的阴影,并取而代之,成为抗击十字军的领袖。
萨拉丁进军叙利亚
继承努尔丁的是他年仅11岁的儿子萨利赫,赞吉王朝处于分裂之中。萨拉丁开始向叙利亚和伊拉克扩展势力。叙利亚地区的众多将领邀请萨拉丁赴叙利亚主政。1174年10月,萨拉丁从埃及来到大马士革南方的门户布斯拉。
布斯拉地方长官沙姆斯丁认为萨拉丁带的人
太少。他对萨拉丁说:“只要大马士革的驻军抵抗你1个小时,周围的村民们就能把你干掉。但是如果你带着钱,事情就简单了。”萨拉丁的随从回答:“我们带了5万第纳尔。”
10月28日,萨拉丁兵不血刃进入大马士革。途中大批的大马士革守军出城加入他的队伍。萨拉丁为了安抚大马士革而花了大量的钱财。据他手下的大臣法迪勒说,他把埃及的钱全花在征服叙利亚上了。
萨拉丁一路北上,先后占领了霍姆斯和哈马,12月30日抵达重镇阿勒颇城下,萨利赫就在城里。阿勒颇人出钱请著名的杀手集团阿萨辛暗杀萨拉丁。一天晚上,萨拉丁在军营和诸将进餐,13名阿萨辛杀手突然出现。
由于众将保护,萨拉丁安然无恙。一年后萨拉丁再次遭到阿萨辛的袭击。一名杀手刺中了萨拉丁的脸颊,但随即被萨拉丁的部将劈死。另外几名杀手也被杀死。萨拉丁胸前的铠甲被刺穿,脸颊淌着血走回自己的帐篷。
1181年,据守阿勒颇的萨利赫病死,萨拉丁加紧了围攻。1183年,萨拉丁与守城的将领赞吉谈判,提出用5座城市交换阿勒颇。6月11日的夜晚,阿勒颇打开了城门。萨拉丁让守军带走了所有的财宝,自己则表示只要阿勒颇的石头。
他将阿勒颇视为“大地的钥匙”。在给弟弟图格特勤的信中,他说:“阿勒颇是叙利亚的眼睛,阿勒颇城堡则是她的瞳孔。”他嘲讽放弃阿勒颇的赞吉说:“我拿了一枚金币,给了他一枚银币。”1174年萨拉丁进兵叙利亚的时候,认为可以像挤奶一样轻取阿勒颇(阿勒颇在阿拉伯语中是“鲜奶”的意思)。这个愿望历经8年半才得以实现。
萨拉丁收复圣城
占领阿勒颇使得萨拉丁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巴勒斯坦地区的十字军。在他看来,叙利亚和埃及就像两个磨盘,会把夹在中间的十字军磨成齑粉。
1187年,萨拉丁集结力量进攻十字军中最强的耶路撒冷王国。7月3日,萨拉丁在太巴列湖西岸附近的海廷包围了十字军(哈丁之战)。阿拉伯军队点燃十字军营地周围的灌木丛,浓烟熏得十字军喘不过气来。十字军没有水喝,极度干渴。太巴列湖虽近在咫尺,但是他们却无法冲破阿拉伯军队的包围。
在盛夏的酷热中,大批十字军士兵渴死和热死。4日清晨,十字军将领雷蒙率领骑士发起冲锋,萨拉丁命令军队留出一条缝隙,让他们逃走,然后再合围,将全部耶路撒冷步兵包围起来。最后,耶路撒冷的十字军几乎被全歼。
穆斯林军队俘虏了十字军统帅居伊·吕西尼安(吕西尼昂的居伊),打碎了十字军鼓舞士气的“真十字架”(基督教圣物之一)。随后,萨拉丁在居伊许诺不再与穆斯林对抗后便将其释放。耶路撒冷王国已经无力抵挡萨拉丁。经过13天的围攻,耶路撒冷投降(耶路撒冷围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