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一名双花,一诔多人,你读懂了几层?
“诼谣謑诟,出自屏帏;荆棘蓬榛,蔓延户牖。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
“呜呼!固鬼蜮之为灾,岂神灵而亦妒?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清朝曹雪芹红楼梦《芙蓉女儿诔》节录
红楼梦很少写荷花,唯一的一句荷花诗,是写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藕香榭应该是大荷花塘里的一座建筑,但如此夏日良景,红楼梦却很少写这里的聚会,仿佛不存在一样,只在刘姥姥来时,才侧面写,这里原本有无限荷花,只是秋天剩了些叶子,黛玉说了很有名的雅句,叫“留得残荷听雨声。”
后来,宝玉过生日,黛玉抽了一根签,上面画着一只芙蓉,叫“风露清愁”,有一句诗是“莫怨东风当自嗟”。大家都说这个极好,除了黛玉别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可见将黛玉比作芙蓉花,是众望所归,黛玉又独钟其好。
这诗的本来是欧阳修的名句,但是是化用唐诗,“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芙蓉就是荷花。
原来曹雪芹不正面写荷花的用意在此,是林黛玉就是荷花仙子,何用草本累赘描摹。倒是令我们深感不平,因为明明大观园有很大的荷花塘,需要划船过去,开很多荷花呀!这是曹雪芹之小气,喜欢一个人,竟然连花都不给咱们看。选择性忽略。
这荷花仙子,芙蓉美名就让林黛玉好了。不写,还半遮半掩,知道那是你心头好,咱们看在林黛玉倾城倾国,才气聪慧,冰清玉洁,也就笑纳承认,的确,荷花之美,舍林其谁?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莲池自在香
但是在七十八回里,又出现了芙蓉花,且来得蹊跷。晴雯重病被拖出了大观园,宝玉急急去看她,在简陋的屋子里,看到晴雯瘦骨嶙峋,她还在生气自己被冤枉,担了个虚名,连病带气,第二天中午一点半就死了。
宝玉是在早上八点梦见晴雯,晴雯笑着说”你们好生过罢,我从此就别过了。“宝玉醒来大哭不好,这是晴雯死的征兆。但是这天白天,他被贾政安排去其他府上做诗,到回来的时候已经中午一点四十五分。他拉着去晴雯家的小丫头问话,一个非常老实,说晴雯没说什么,一晚上叫的是娘,没提宝玉。另一个则知道宝玉心不甘,胡诌说,晴雯死前和她说做了芙蓉花神,叫小丫头只告诉宝玉。
结果宝玉做了一篇后世公认为是红楼梦最好诗文的《芙蓉女儿诔》,且宝玉虔诚的在池塘边祭奠,其词哀艳绮丽,气息万千,愤然不平,可比离骚之美,不但红楼梦中黛玉也说,可比传世《曹娥碑》,很多读者,作家,红楼梦研究者,也都认为这篇《芙蓉女儿诔》是曹雪芹诗文上乘之作,精华之笔。
可是问题就来了,林黛玉是公认的芙蓉花,晴雯又如此成为宝玉和曹雪芹的芙蓉花神,岂不是大撞车?晴雯之死用《芙蓉女儿诔》,那黛玉该用什么花做诔呢?总不能是桃花李花,这个林黛玉已经葬过了,牡丹花是宝钗专属,杏花是探春的,菱花是香菱的,石榴是元春的,茉莉是迎春的,总不能写竹子花吧。绛珠仙草倒是像人參花,只可惜不符合林黛玉人设呀!
实际读书细致的人,是会发现端倪的,原来晴雯这个芙蓉花,名字和芙蓉是一样,实际是木芙蓉。八月份已经是仲秋,荷花虽有,但是已经到了凋残的时候,小丫头看见园中池上芙蓉正开,是个文字障眼法,池上可以指池中,也可以指池边上。八月正开的是木芙蓉。而且宝玉做完《芙蓉女儿诔》是将诔文挂在芙蓉枝上。这就点出了,这不是水中的荷花。
而拜祭之后,从山石后头的芙蓉花影里走出个个晴雯来,吓得丫头大叫晴雯显灵,却是黛玉。
这落实了晴雯的芙蓉花是木芙蓉而非荷花。
但是曹雪芹为什么不用木芙蓉做祭奠呢,再说木芙蓉亦有别称,叫木莲,叫拒霜,叫木华。其实黛玉之芙蓉就是荷花,别名更多,但是曹雪芹非要双花一名,让人觉得晴雯和黛玉都是荷花?
脂砚斋倒是透露了一个秘密,“观此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那么如果脂砚斋看过了完全本地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就是说林黛玉死后,宝玉并没有做诔。也就是说一名双花,一诔双人,一篇祭文同时是悼念晴雯和黛玉。
但这个时候黛玉并没有死呀。不过宝玉改动几个字,用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这几个字,黛玉明显神情不对,“忡然变色”且“心中有无限狐疑乱拟”,联系黛玉像晴雯鬼魂一样出现,这是不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这说明,林黛玉的病已经很重了。而且她的人参养荣丸,很久以来就是吃的没有药效的假药,贾府亏空日大,连贾母的人参也失效,只是上欺下瞒,哪里有人真正在乎林黛玉的病。她已经快灯枯油尽。只等稍微重一点的风浪就凋谢了。
那么我们回到《芙蓉女儿诔》,这中间到底写了些什么,到底是不是晴雯和黛玉的祭文?
可以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个是死亡原因,“诼谣謑诟,出自屏帏,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那么晴雯是因为貌美,心灵手巧,而且性格直,看不惯就说。这个屏帏很有意思,就是宝玉肯定认为是袭人麝月秋纹的嫉妒,而不是几个婆子下话那么简单。至晴雯死后,宝玉多了个心眼,要紧的事,袭人,麝月和秋纹他故意不动声色的避开。
那么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是贾府很多人的流言。比如她怼过周瑞家的,打趣过袭人称”嫂子“,被袭人在湘云面前告状说不事女红,被袭人在王夫人前暗示,怕黛玉宝玉做丑事。这些捕风捉影,很可能就断送了黛玉。
第二是日常回忆,这一段落用在黛玉身上好不违和,除了莲瓣无声,写的是晴雯小脚。那绣香囊,共榻闲话,熨手绢,黛玉做得可比晴雯灵动。
第三灵魂飞升用离骚之丽辞,只能是黛玉有这个资格。
所以这篇文章确实是祭奠黛玉兼晴雯。也说出了很多人都不愿意直面的黛玉之死的重要原因。和袭人有关。”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这是极度的愤恨了。
谁是奴才兼悍妇?不要告诉我是老妈子们。愤怒针对一事一人才是真愤怒。宝玉是晴雯死了已经开始醒了,黛玉是死于袭人那笨拙却是非之口,无可质疑。只是宝玉彻底清醒且无言。黛玉之死加速了他逃离这个吃人的地方。所以不要和我说曹雪芹对袭人一样温柔,那判词的“枉自似桂如兰“,说她是兰桂赝品,破席是真的。
那么这篇祭文还写了一个人,就是那个叫宝玉的少年。用离骚之体,无非香草美人都是寄托。多有微词的微,懂离骚的人都知道,那讽刺的是昏君。一家如此,一国也是如此。
所以这篇祭文至少是祭奠三个人。两个死去的为妻为伴的女子,一个狂放率真不容世的少年灵魂。
宝玉此时已经无路可走。留下来,变成袭人一样的往上爬的奴才?看见像晴雯和黛玉一样的女子或者人轻巧被抛弃弄死?
旧世界的毁灭对他来讲是有快意的。但同样也迷惘。因为一个家族没落,好的坏的半好不坏的都湮灭了。
无论后四十回是不是曹雪芹写的,都不重要了。因为《芙蓉女儿诔》是一个思想和情感的顶峰,里面看得见沉痛,悲愤,而这是表面轻软的红楼梦所没有的。
而曹雪芹不多写荷花和荷花诗,他认为他自己,就是。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