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拖累儿子”的苏银霞,害了不少人
2016年4月,22岁的山东小伙于欢因不堪母亲受辱,将讨债人刺死。此事,曾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件,不仅引发了“人伦VS法理”、正当防卫的讨论,还引发了对高利贷、涉黑恶犯罪的声讨。最终,于欢由无期徒刑被改判为5年有期徒刑。而他的母亲、父亲以及姐姐,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也分别被判刑。
最近,他的母亲——苏银霞出狱了。今年49岁的苏银霞,出狱后已是满头白发,完全看不出当年女企业家的风采。她沧桑的面容,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称自己拖累了儿子,对儿子心怀愧疚,“希望儿子也能早日出狱,一家团聚。”
苏银霞说“拖累儿子”是一种自我忏悔,但是,站在放眼整个大的环境去思考,苏银霞对不起的,还有更多的人。
这个事情有三个阶段,也涉及三个责任:苏银霞“非法吸收存款”,无法偿还;逼债的人越过法律红线,不但侮辱苏银霞的人格,还涉嫌使用暴力;于欢不堪看到母亲受到侮辱,拔刀出手。最终,涉黑催债者被于欢捅死,于欢最终被定性为“防卫过当”,而苏银霞也因为非法集资而获刑。
从法律的角度,此案早已终结,但在社会学角度,随着苏银霞的出狱,才是重新思考苏银霞命运的开始。
苏银霞是个个案,但其并非单独的一个人,而是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实体创业者;代表着越过法律红线的“非法集资者”;也代表着深受高利贷、黑恶势力之害的受害者。
作为这个时代的创业者,理应让人钦佩。创业之难,并非一句简单的可以形容,而苏银霞能够前期能够将公司办起来,实属不易。但是,除了是名企业家之外,苏银霞的另一个身份则鲜为人知:山东聊城地区中小企业互保套贷利益链条的活跃一员。
多家企业之间连环担保,互相担保,甚至“左手给右手担保”,进而向银行或其他金主拿到贷款或借款的行为,就是“互保套贷”。明里,可以理解为缺乏固定资产和良好信誉表现的民营企业之间,一种互相撑腰抱团取暖的行为。暗地里,不少企业主拿到贷款后,既不敢还贷,又不想被利息和互保同伙拖垮,就拿着以发展企业为名义贷来的钱去做地产投资、放高利贷……因为大家都明白,“谁守信谁吃亏”。
再来看看苏银霞的融资成果。2014年从招行拿到1000余万、2016年从浦发拿到近800万……还有她找“黑社会”借的135万元。不借钱,企业就完了,因为要还之前借的钱。借钱,企业也好不到哪去,因为所有的钱都拿来还钱了。
然而,她的种种行为,或许已经很难说是“借”。诸如,2015年向某位自然人借款不还后被告上法庭时,苏银霞竟然谎称没有收过对方的钱,哪怕借条上有自己的亲笔签名。虽然,这位母亲和她的家庭已经遭受诸多磨难,但我不得不怀疑,综合评判苏银霞的种种行为,恐怕已经与“骗钱”无异。
最终的结果是明了的,一向文明的银行不会过多为难她的,只有去法院起诉,将其列入失信人名单;而借钱最少的黑社会却才用了极端的办法讨债,当她卖了房也还不上“黑社会”的那17万时,苏银霞的人生轨迹已经滑向了不可逆的深渊。
除了向银行借款,苏银霞的原罪是非吸。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对于见多识广的企业家而言,苏银霞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而为什么她以及丈夫还有女人都要参与其中呢?
该案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涉及投资群众50余人。当所借的钱无法偿本之后,这50多个家庭又会发生怎样的悲剧?苏银霞一家一时解决了危难,却给50多个家庭留下一地鸡毛。
假如有一台“时光机”,回到3年前,讨债现场没有出现于欢,苏银霞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命运?是继续非吸,将范围扩大到上百、上千家家庭?还是继续通过互保、左手转右手向银行借款,最后将银行也掏空?抑或是借的钱全部用来偿还永远也偿还不完的高利贷?
现在的苏银霞说“拖累”了儿子,站在现在去考量过往的事,又何尝不是儿子救了她?
相信走出监狱的苏银霞,一定有一种恍惚的感觉,物是人非,人不可能回到过去进行重新选择,等待她的,是那些还没有解决的债务。尽管人们曾经在道义上支持过她的儿子,但是却不会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一个“欠债者、诈骗者”。
对公众来说,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收获什么,全依赖于你放大哪个环节。但愿,任何人都能从此事中,学到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