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行业发展历程(茅台酒的发展历程)
关于茅台酒行业发展历程,简要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茅台酒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 唐宋以后,茅台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并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曾写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佳词名句... 茅台酒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传统特产酒。 唐宋以后,茅台逐渐成为历代王朝贡酒,并通过南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曾写下“桃李春风一杯酒。
2,茅台酒起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尊于当代,其见证了新中国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的风云际会。 茅台酒1915年从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边陲小镇——茅台镇,远涉重洋,凭借... 茅台酒起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尊于当代,其见证了新中国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的风云际会。 茅台酒1915年从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边陲小镇——茅台镇,远涉重洋,凭借... 茅台酒1915年从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边陲小镇——茅台镇,远涉重洋,凭借其卓越的品质与风格,勇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茅台酒走向世界、塑造百年辉煌的地点。
3,到了唐宋时期,茅台一带的酒已经作为贡品入京,明末清初,茅台的白酒品牌开始百家争鸣。乾隆年间,茅台酒发展愈发兴盛,嘉庆、道光年间,茅台一个镇上就有20多家专门酿制回... 乾隆年间,茅台酒发展愈发兴盛,嘉庆、道光年间,茅台一个镇上就有20多家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到了1840年,茅台镇上的白酒产量已经达到170余吨。近代以后,依靠... 近代以后,依靠我国大解放的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茅台发展愈渐兴隆,在全国各地广受追捧并逐渐走出国门。
贵州茅台酒史
贵州茅台酒最早可以追至1105年(宋崇宁四年),我国著名诗人黄庭坚(被贬谪到黔桂两省交界处的宜州(宜山)时,就和他的朋友范信中,在两个月夜,饮了三壶贵州生产的“牂柯酒”,并称为“殊可饮”的好酒。说明贵州生产好酒,它的酿造技术,早为劳动人民所掌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一直流传下来,经过逐步改进和提高,在1702年前后,诞生了香馥醇郁的以“茅台村”命名的茅台酒。
茅台酒的诞生
茅台村(现名茅台镇)位于赤水河畔,属贵州仁怀县。海拔约四百公尺,在三百多年前还是个小小的渔村。由四川入黔的盐船,经泸州、合江溯流而上直达茅台村。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个食盐转运点,逐渐繁荣起来,成为一个人口稍多的镇。 清代著名诗人郑珍(子尹),曾有“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诗句。这些商人,腰缠巨万,生活者廉,终日饮宴。
为了提高酒的质量,就从山西雇了酿造杏花村汾酒的工人来茅台村和本地酿酒工人共同研究制造。据说最初是1704年由一个山西盐商郭某雇工制造,继而由陕西盐商宋某、毛某先后雇工加工改良。后来经过动人民长期付出辛勤劳动,多次试验,积累经验,逐步改进,创造出一套复杂精湛的酿造技术,从而产生了高水平的琼浆美酒,别具风味。这种酒的酿造,以独特的复杂技术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他处不易仿制,所以特别珍贵。由于茅台酒产生在茅台村,与川盐转运在茅台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清代诗人的诗句中常常把这两件事并列起来。如:“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陈熙晋)“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郑珍)等名句,都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写成的。
根据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仁怀厅志》记载,当时就有“茅台春”、“茅台烧春”等酒名。吴振械所著《黔语》中写道:“寻常沽贯,皆烧春也。茅台村隶属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测。”陈熙晋所作《權歌》也有:茅台村酒合江柑”之句,自注说:“茅台烧春最香测。”可见茅台酒在一百多年前,产品的质量已经是很高的。以后又称《回沙大曲”、“茅台烧”、“回沙茅酒”,通称“茅台酒”,现名“茅酒”。它的特色是:“无色透明, 特殊芳香,醇和浓郁,味长回甜。”在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举办的世界物品展览会上,获得了世界第二名酒的荣誉-一金质奖章。从此名播海内外。
茅台酒厂的创设和发展
茅台酒的产生,最初只是茅台镇的一些山西、陕西人经的盐号为了自伙而附设的个别小酒房, 以后才逐渐出为销售而酿造的“烧房”。到十九世纪初,有了相当的发展。据1841年《遵义府志》记载,当时专为销售而酿造的烧房“不下一、二十家”。
至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清政府阻击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入川和镇压贵州少数民族“黄、白号军”的农民起义,茅合遭受兵燹,成了废墟,这些“烧房”也全部焚毁,于是茅台酒的酿造就中断了。直到1869年(同治八年),成义酒厂创设,酿造才又恢复。成义酒厂勃办人是华联辉,举人出身,在当时四川总督丁宝业部下办理盐务。原住遵义团溪,后迁贵阳,好几代都是盐商。华联辉创设成义酒厂的动机,据他的孙子华问集谈:他的曾祖母小的时候就吃过茅合酒。认为酒醇而香。当时他的祖父经营仁岸食盐“捆商”,就在茅台镇探向茅台酒的情况。同时他的祖父感到在官场应酬中,茅台酒作为交际活动工具也很有需要,就在茅台镇买了一家烧房,附带经营盐号。
成义烧房创设的时期,规模很小,酿造茅台酒的主要设各——窖坑,只有两个,年产三、五千斤。成义烧房创设后,华联辉并没有把它当作主要业务来经营。他的儿子华之鸿继承后,随着清朝被推翻,“官运商销”盐法废弃,不能再经营“捆商”,就把商业利润转化为工业资本,先后在贵阳开设文通书局和造纸厂等,但对于茅台酒的经营,仍不怎么重视。1936年以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相继通车,给茅台酒运销省外创造了条件。在这个时期,华问渠(华之鸿之子)曾想扩充,但由于经济拮据,始终没有能够实现。
在成义酒厂创设十年之后,出现了第二个茅台酒厂——“荣太和烧房”。这个烧房是仁怀大地主石荣霄、孙全太和经营王天和盐号的大地主王立夫联合开设的。烧房的招牌是在两个出资人的名字和王立夫的盐号招牌中各取一字,定名叫“荣太和”。后来孙全太以石荣霄在烧房内账目不清、控告官府,经仁怀县判决,由石荣霄以二百两银子作为股金和股息退给孙金太,荣太和烧房也就改名为荣和烧房。王立夫死后,石荣霄“还祖”,(石荣霄本姓王,是石家的养子)恢复原姓,他的孙子王泽生就进一步倚仗势力,在1929年左右,把荣和酒厂据为已有。并把窖坑从两个增加到四个,酒的年产量由过去二、三千斤,提高到七、八千斤。后来又增加两个窖坑,生产的能力提高到二万四、五千斤
1929出现了第三个茅台酒厂——衡昌酒厂。创设衡昌酒厂的是贵阳人周秉衡。周原与贾文钦开设天福公号经营鸦片烟,因看到茅台酒销路好,利润高,就于1929年在茅台镇创设衡昌酒厂。周秉衡开始建厂就修了十七个窖坑。但投入生产不久,就因他经营的天福公号倒闭,把酒厂的流动资金全部拿去还债,每年只能产酒几千斤,收入仅够维持开支。衡昌酒厂在经济窘迫中拖了八年左右,到1938年,拉拢了资本家赖永初组成了大兴实业公司,共集资八万元,把衡昌酒广作价入股,合股经营。大兴实业公司组成后,由赖永初自任经理,周秉衡任副经理。
赖永初对于酒厂的经营,采取“表面是粪草,内心是至宝”的态度,一面维持现状,一面把酒厂的实权牢牢抓在手里。将原任衡昌酒厂经理周扶常(周秉衡的儿子)调到贵阳,另派自己的心腹葛志澄担任经理。后来为了进步独揽公司大权,又把周秉衡派到四川泸州,把周扶常派到四川合江,坐庄运销花纱、布匹、香烟等。因为周扶常日嫖夜赌,亏空了大兴公司二万多银元,赖永初想乘机把衡昌酒厂据为已有,便亲自到泸州、合江查实周的欠帐,向周秉衡提出归还亏欠大兴公司款项的要求。周秉衡无法,只好把衡昌酒厂卖给赖永初,由赖永初补给七千银元,衡昌酒厂从此就落入赖永初之手了。
赖永初将衡昌酒厂搞到手后,于1941年更名恒兴,积极扩大业务。在贵阳设立恒兴总号和分销处,与成义、荣和两家在省内争夺市场。并通过他在汉口、长沙、上海等地开设的字号和分支机构扩展销路。此外还利用赠送茅酒的方式,抬高恒兴茅酒的声誉,同时自已钻入政界。抗日战争胜利前后,赖永初已当上了贵阳市参议员、贵阳市银行经理、贵州省银行经理、重庆大川银行经理等职,亦官亦商,显赫一时。
由于时局变化,加上各酒厂之间的勾心斗角,至解放前三家酒厂产量不高,甚至陷入停顿状态,生产难以为继,贵州生活无法维持。
1951年仁怀县人民政府请示省、地专卖部门同意,责成当时的县税务局兼专卖事业局负责人王善斋出面,由本县知名人士周梦生先生作中证人,征得“成义烧房”老板的同意,分别于1951年11月5日和1951年1月8日两次立约收购成义酒厂,并及时地创设了国营贵州茅台酒厂。恒兴和荣和两酒厂也陆续收并。国营贵州茅台酒厂的创设以及恒兴、荣和两酒厂的归并,标志着二百多年来,茅合酒酿造工业企业生产的根本改变。从而为茅台酒的生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无论在生产设备、产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重大发展。刚建厂后的1952年在原有厂房设备的基础上,产量就提高到七十五吨,较解放前三家酒厂最高年产量十二万斤,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以后逐年上涨。
2021年度,茅台酒厂生产茅台酒基酒5.65万吨左右,实现营业总收入1090亿元左右、净利润为520亿元,贵州茅台总市值达到2.58万亿。茅台酒也价格一路飙升,成为稀有名贵特产,平常百姓餐桌上也是难得一见。
(声明:本账号旨在宣传正能量,本文主要内容参考贵州文史资料选辑(三),图片来源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