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葡萄酒真假_希腊葡萄酒葡萄品种
希腊葡萄酒真假难辨,一不小心就买到假酒。近日,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花了1万多人民币买了一瓶法国波尔多酒,结果喝了之后发现根本不波尔多,而是一瓶假酒。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海外网)(新华社专特稿)。(中新经纬app)。(海外网专特稿)。(新华社专特稿)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海外网专特稿,中新经纬app,新华社专特稿,新华社专特稿)。
又到一年315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食品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去年的今天我们一篇文章:《又到3.15扒一扒那些不靠谱假酒鉴别法》彻底揭露了之前网上盛传的不靠谱谣言,虽然如此,但一些显而易见的谣传还是屡禁不止,甚至卷土重来,并且传播的更为广泛了、、、这些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鉴别方法都能在网络上持续广泛的传播,这也从侧面“葡萄酒”真的还是让人不省心呀,这让真正的进口葡萄酒也挺憋屈的、、、、
so 老生重谈一次吧去年的老文了,很有必要再次普及一下 明显不符合逻辑的不靠谱鉴别方法能越传越神 那么很有可能幕后推手就是一些别有用心的”造假者“咯,因为根据这些方法他们实在是太容易就可以做到了,请看原文:
又是一年315打假日到了,往年的这个时候,各种揭露假冒伪劣的新闻层出不穷,其中食品安全领域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酒类更是重灾区。但一些貌似科学实则不靠谱的鉴别方法着实让人懵,”duang“”duang“,傻傻分不清楚、、、
现如今,随着葡萄酒文化的推广,在国内日常生活中喝葡萄酒是越来越普及了,对于喜爱葡萄酒文化的酒友们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方面,必然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在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的环境下,消费者买的葡萄酒是否是真的,是否是好的?这就成为了在了解葡萄酒过程中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于是乎,一大批网络“砖家”所推崇的鉴别法就呼之欲出,并层出不穷,其中有许多不靠谱的方法是让圈内人哭笑不得,但造假者却会笑的很开心(因此这让老九很有理由怀疑某些不靠谱鉴别法的幕后推手就是这些造假者,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容易做到了),于是乎老九觉得很有必要来扒一扒这些个不靠谱的传言,那么接下来就跟随红酒俱乐部(
那些年 盛传的不靠谱假酒鉴别法
一 碱粉鉴别法
此法我们之前的文章也有说到不靠谱,“遇碱变色的就是真的,遇碱不变色的则是假的”这个方法是现在
总结:事物是向前发展的,广播体操都跳到第十几套了吧,以前那些简单的造假术是欺负消费者不懂,其实造假者也是懵懵懂懂,消费者对红酒文化越来越了解,造假者也越来越聪明了,所以,此法不靠谱!!!
二 瓶底凹陷鉴别法
还有很多人说原装进口的葡萄酒瓶底都是凹陷进去很深的,以便沉淀物聚集,所以瓶底凹陷进去越深就代表越好。其实关于瓶底为什么要有凹槽的解释有很多,唯一大家都能同意的解释是“因为传统“,其他还有几条诸如此类的:制作酒瓶时底部会有细小凸起点,吹瓶工人在制作时为了方便直立放置所以干脆让其凹进去、可以让瓶底坚固一点,增加稳定性,抵抗运输途中产生的共振,倒酒的时候抓手方便一点,收纳沉淀物等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做个这样的酒瓶只是很容易就能实现的外在因素,所以并不能代表酒的真假。而且我们大多数日常饮用的酒都是买来短时间内要喝掉的,根本不值得陈放,也就无所谓产生沉淀物了。那么有一些普通的葡萄酒无需陈年保存的采用无凹陷的酒瓶也是很正常的,节省成本而已
酒瓶外观和包装的模仿都是很容易实现的,对于造假者来说简直太容易了(当然现在某些名庄在此类外观的防伪系统是上下足了功夫与成本的,那个是比较难造假的,不在此篇讨论范畴之列)。
想靠瓶子判断真假?那么正中造假者下怀了,瓶子作假so easy!!!
三 酒泪鉴别法
许多人喜欢通过观察酒泪去判断酒质或者真假,以为酒泪的密度越高、流动速度越慢、持续时间越长,葡萄酒的品质越高。那么真的是酒泪越多,酒质越好?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酒泪:
为了促进葡萄酒香气的释放,我们在品酒过程中,需要以杯柱为轴心,以逆时针方向有节奏地旋转酒杯,让酒液在杯中旋转起来,扩大与空气的接触面,进而加快挥发性的香气释放。当我们停止旋转酒杯的时候,酒杯内壁会留下一道道酒滴,俗称“酒泪”(wine tears)或“酒腿”(wine legs),这就是所谓挂杯现象。
其实酒泪越多只是表明该酒的酒精、糖分和甘油的含量较高。由于酒精的挥发速度高于水分,当酒精挥发后,酒杯内壁酒液的水分表面张力就会越来越高,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酒液就被拉扯成一道道酒泪,并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徐徐下滑。另外,由于葡萄酒还含有残糖和甘油,这些黏性物质也会影响到酒泪的密度及下滑速度。残糖和甘油的含量越高,酒泪的分布越密集,下滑的速度越缓慢。
所以,酒泪的密度、流动速度和持续时间,只能去判断酒精、残糖和甘油的含量高低,而不能去判断酒质的高低,此法也不靠谱!
四 条码鉴别法
很多传言都强调从条形码来判断原产国,什么中国是69开头,法国是30-37,葡萄牙是560 ,澳大利亚是93 ,南非是600-601 ,奥地利是90-91 ,希腊是520,意大利是80-83等等一大串说明,没错,这确实是正确的国际条形码前缀,看上去也是十分有道理,国人是非常愿意相信并且十分乐于分享此类传言的,觉得学到了一个简单易学并且易于掌握的技能,但是、、、醒醒吧,骚年,对于造假者来说这只是一张可以印刷的纸好吗?没有谁会笨到又要造假又把这个随便哪里都能印制的标签写错。它只是个印刷品,你觉得印一张条码对于鸡贼的造假者来说会有难度?并以此来区分真假酒?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见过或者买过一些看上去十分洋气,取得貌似外国名字的”进口酒“最后被懂行的专家告知是国内生产的,”专家“就是用这种看条码的方法判断的啊,它的条码就是69开头的啊,怎么说没有用呢? 骚年,你去看看那瓶酒他有没有说过或者写明它是进口酒先,人家都自首了交代了伦家本身就是国产酒好嘛,只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罢了,把它想象成了进口酒。小沈阳的英文名字还叫小损样儿呢。当然了这种做法也很鸡贼,打擦边球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极少发生:某些国外酒商会有生产专供中国市场的酒,并委托其在国内的进口商申请条码,因此69开头但真正从国外进口的葡萄酒,尽管不常见,也不是没有。
就这样酒商哭了,造假者们又笑了,因为他们的“酒”比酒商的还要“真”(单从条形码来讲)。看来此法也不靠谱。
五 背标鉴别法
对于是否有中文背标的问题,原则上说所有红酒进口以后都必须贴背标然后通过商检局的检查。海关规定,进口红酒除在酒瓶正面贴进口国正标外,同时须在背面贴中文背标。此点与第三条条码鉴别法同理,中文背标只是印刷品而已,印一张标签实在太容易不过了,消费者想用这点区别真假,造假者们可是要乐开花了,但进口酒商们可就乐不起来了,因为商检局只是抽检其中一部分,对进口商来说一般贴一批出来应付检查就行。剩下的酒放在仓库里就可以暂时不贴标,这样酒卖给其它代理商,其它代理商酒可以贴自己的标,只要标上的内容符合在商检局的备案就行。所以,虽然一些人说可以从中文背标来看酒的真假,其实不然,有中文背标的不一定就是真的,没有中文背标的不一定就是假的。
以上几点仅是老九平常看到的一部分常见的而已,还有很多其他的诸如此类不靠谱的:什么看容量单位ml还是cl,纸巾鉴别法:看滴在纸巾上的吸附力度和色泽印迹等等不靠谱的方法,大家也可以进入红酒微社区交流讨论。
总的来说现在葡萄酒文化越来越普及,真真假假也是存在的而且可能会是长时间存在,关于质量问题既有乐观的一面,也有悲观的一面,乐观的是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监管部门严格执法,甚至加上造假者的不屑为之,造假手段的“推陈出新”也是一个尴尬的原因,总之现在最原始的三精一水人工色素勾兑成的葡萄酒已经很少有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略显尴尬的安慰,或者叫“不幸中的万幸”,想想那些东西喝下去、、、、
悲观的是造假者们的手段是越来越高明,越来越有技术含量了,同时也越来越难辨别了,所以才有了以上的几点不靠谱。还有就是现在很多造假者热衷于仿制名庄,由于名庄的价格昂贵,在巨大利益驱使下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而且造假成本也相当高,用同等酒质、风格接近的甚至同一酒庄不同年份的,还有以次充好,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几可以假乱真骗过行家。
这也许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吧,久而久之,消费者甚至部分葡萄酒从业者都被造假者或者说不靠谱的传言牵着鼻子走,真不希望在葡萄酒行业一直都是这种情况。
好吧,以上方法都不靠谱,那么就有酒友要问了,那老九你说说到底什么方法靠谱?
首先老九觉得要端正心态,购买葡萄酒最重要目的应该是为了好喝,不管是廉价打折便宜酒还是听上去高大上的名庄酒,如果该口感是自己不喜欢的建议不要盲目贪图一时便宜。
第二点可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及多喝多品积累自身的品酒经验,每天可以
投稿、品酒交流以及商务合作请加老九
红酒俱乐部公众
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自动识别
↓↓↓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精选特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