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简写和习俗(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古代的清明节可是有着许多的风俗与讲究的,可不是如今只有扫墓、吃艾青、清明果的清明节了。如今的清明节早已经处于被阉割后的状态了。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有别称“踏青节”、“祭祖节”、“行青节”、“寒食节”。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自古以来,清明节就是重要的节假日,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早在唐宋,唐玄宗就把清明节定为官员的节假日,假期为四天。那时候的清明节跟寒食节还是分开的,但是由于两个节日之间的日期靠的太近,于是在宋朝的时候清明节、寒食节两个节日合并为一,寒食节慢慢也就消失不见了!从那以后清明节官员的假期延长为7天!!这感觉真的不要太爽!
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传说由来
相传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兴起的。
春秋时期还未成为晋文公的重耳被人追杀,四处逃难,饥寒交迫。随臣介子推为了挽救重耳,毫不犹豫的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成肉汤给重耳喝下,重耳知道后感动不已。
十几年后,晋文公封赏功臣偏偏忘记了介子推,直到后面才后悔不已。但是介子推彼时已经隐居于深山老林之间,为了寻找介子推,重耳放火烧山,企图逼出介子推。
后来介子推被发现,但是已经抱着他的老母亲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为“寒食节”。知道后面,寒食节跟清明节渐渐合并。
清明节,是从古代至今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盛大的全民式祭祖活动,属于缅怀先祖、追朔前人的节日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主要习俗为:扫墓祭祖、踏青、拔河插柳、吃青团(清明果、糍耙)、踢蹴鞠、斗鸡等。
扫墓祭祖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人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千多年以前的唐宋时期,扫墓祭祀祖宗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清除杂草,叩头点香行跪拜礼,并且挂上纸钱,燃放鞭炮。一种是烧纸钱,摆上贡品在祠堂里祭拜祖宗。由于各地人文风俗地理环境的不同,所摆祭品也大都不同。
踏青
春天到了。万物苏醒、草长莺飞、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片勃勃生机春意黯然的景色。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这个时候都喜欢到郊区旅游,观看此刻的良辰美景。
踏青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最早从晋朝便有记载。
拔河插柳
清明时节,有许多地方都有插柳的习俗,这点在江南水乡之地尤为明显。关于插柳的风俗来源不同,有三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神农氏,二、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三、还有种说法是为了驱鬼辟邪,模仿观音菩萨手持净瓶杨柳的习惯。
吃青团(清明粿)
在我们江南一带地区清明时期总会吃一种特别的美食——清明粿,也有地方叫做青团、糍耙、艾草团子、艾草饼等。
清明粿多用艾草制作而成,加入糯米粉或者大米粉揉捏而成,内衬以白糖,豆沙、肉馅、菜馅等。口味或甜或咸,软糯可口。
踢蹴鞠
蹴鞠类似于古代的“足球”,现在已经失传。蹴鞠可是古代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竞技游戏。但是随着时间的流传慢慢消失了。
斗鸡
斗鸡曾经盛行于明清时期,是古代达官贵人地主阶级的贵族游戏。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便有记载。但是清中期之后,斗鸡慢慢消失了
小编:林慧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