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帮办|10岁男童为玩游戏,用免密支付将姐姐3万元工资充了值,律师回应称:游戏公司应当退款
极目新闻记者 王佳文
今年一月末,从湖北老家返回广州工作的杨女士突然发现自己工资卡里的3万元钱竟然不翼而飞,心中焦急不已。查询支付宝账单后才发现,是她的弟弟在春节期间通过支付宝免密支付,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陆陆续续充值3万多元,其中某短视频平台约2.5万元,233游戏乐园约7000元。杨女士在该短视频平台的退款申请被驳回数次,233游戏乐园仍在审核退款申请。对此有律师表示,儿童为限制民事能力人,各平台应当退款。
弟弟小杨在浏览游戏页面
10岁弟弟用免密支付花掉姐姐卡中3万元
1月13日,10岁的四年级学生小杨用妈妈的手机在名为“233乐园”的游戏平台上玩游戏,正玩得开心,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充值窗口。“我点了一下手机就跳转到了支付宝的界面,然后我就跟着操作,我后来也并没有输入密码,所以我以为这不是充值界面。”小杨说。
实际上,小杨妈妈的支付宝开通了免密支付,小杨虽然没有输入密码,但钱确确实实被充进了账户。后来,小杨一直以这样的免密支付方式在此游戏平台购买游戏道具。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小杨在某短视频平台看直播的时候,据小杨说,他在看直播的时候随手点了几个礼物,就又跳转到了支付宝界面,还是没有输入密码,小杨就完成了充值。充值行为直到1月末才被他的姐姐杨女士发现,小杨则表示:“我这些天一直没有输过密码,我不知道这是在花家里钱。”
杨女士说,小杨妈妈的支付宝免密支付的扣款银行卡是她的工资卡,但过年期间这张工资卡绑定的手机号因欠费停机收不到消息,她也没有特意去看过工资卡的余额,所以她一直未能得知弟弟小杨的充值行为。直到一月末她回到广州开始工作并将此手机号充值电话费后,才发现自己的工资卡有3万多元消失了。
“我知道这些钱是被我弟弟拿去充值了后,就很急切地想把这些钱要回来。”杨女士说,“我的工资并不高,辛辛苦苦攒了很久才有这些积蓄。”杨女士的父亲也坦言,他和杨女士的妈妈夫妻俩平时在菜市场做点小生意,赚不到什么钱,辛辛苦苦干一年也攒不到3万多元,所以这笔钱款对整个家庭来说非常重要。
然而,杨女士申请退款的进程却并不顺利。她向233乐园平台提出退款申请后,平台表示需要5—10个工作日的审核流程,目前仍在审核中。杨女士又通过某短视频平台的“未成年人误充值退款”进行申请,但要么是超过了48小时的审核时限仍未被平台处理,要么是退款申请直接被平台驳回。该平台客服在电话中曾告知杨女士,驳回原因有二,一是小杨对免密支付误充值的过程描述不够详细,二是小杨曾打赏过的直播间杨女士并没有明确提供。这样的处理结果更是让杨女士心急如焚。
春节期间此类时有发生
类似的儿童用父母手机进行大金额网上充值的事件,在今年春节期间并不少见。
据红星新闻报道,今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六,成都家长王女士意外发现银行卡里的余额足足少了一位数。
王女士表示,由于亲戚朋友多、过年开销大,她特地预留了四五万元用于额外开支,但春节才到第六天,在自己没有大额消费的前提下,卡上的四万多余款却变成了几千元。王女士查了消费记录后,发现卡上的钱都转到一家游戏公司,但王女士和丈夫都没有开通有关业务。王女士一问儿子小林,果然,小林承认是在玩游戏时偷偷充值了。
幸运的是,正月初七,在该公司客服的指导下,王女士提交了退费申请。一天后,王女士收到了四万余元的游戏退款,同时该账号被注销。
但也有退款遭遇困难的情况,据华商报报道,在今年的1月23日,王女士12岁的孩子迷上了一款手游,春节期间一天内给游戏充了3000余元。
王女士说,孩子知道他父亲的手机支付密码,当天他们没有在意孩子玩游戏,查看微信账户余额时才发现有所变动,原来是孩子一天之内往游戏账户充值了3000余元用来购买皮肤、装备等。
这3000多元足以作为王女士两三个月的生活费,但要求退款时却一直退不回来,直至二月份也没有明确结果。
律师:应当返还钱款
2月5日,记者拨通了某短视频平台的客服电话,询问关于小杨误充值的相关情况。客服告诉记者,杨女士已经重新提交了相关资料,退款目前正在重新审核中。之前的申请之所以被驳回,是因为孩子对充值的过程说不清楚,他们无法判断充值行为是否是孩子本人所为。只要提供一些确切的例子,例如给谁打赏、打赏了什么,此次退款申请基本就可以满足相关退款要求了。
他人使用自己的支付宝免密支付,交易行为能否成立?《中国农村金融》的相关报道中表示,从法理上讲,免密支付是一种经消费者预先授权的服务方式,委托合同民事法律关系是免密支付的法律支撑。当前,免密支付存在的风险形式主要有亲友支付与他人盗刷两类。随着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手机支付的普及,银行在处理盗刷卡投诉类案件中,近80%是由于机主亲人或朋友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其手机进行的支付消费,或直接将本人银行卡与亲人微信、支付宝进行的绑定消费。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无论是银行卡所有者本人还是其他人员,只要将手机交付给他人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视同授权支付。
在了解到小杨使用免密支付误充值3万元的情况后,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亮则表示,10岁儿童属于限制民事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能力人只能从事与自身年龄、智力相匹配的事务。如果其监护人不予追认,则合同不生效,相关游戏公司和直播平台应当退款。
杨女士还提示广大家长和监护人,节假日期间,在把自己的手机给孩子使用时,要注意掌握孩子的使用状况和各类支付工具的变动信息,避免产生和她一样的麻烦。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