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沈阳的解放,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许国柱的烈士证明书
袁天培烈士墓
马刚烈士陵园
张强镇革命烈士陵园
谢荣策(画像)
许刚
刘卓人
贺 炯
高凤兰
朱嗣龄
编者按:
1948年11月2日,一个翻开沈阳历史崭新篇章的光辉日子——沈阳的解放标志着辽沈战役的胜利,沈阳由此成为全国解放战争转折地重要承载地。沈阳人民为辽沈战役胜利和全东北的解放付出巨大牺牲、作出突出贡献,在沈阳解放过程中,涌现出张强、马刚、谢荣策、高凤兰等英雄,他们的英名和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在纪念沈阳解放75周年的日子里,为进一步塑造英雄城市、助力振兴发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本报联合中共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摘编了10位英雄的事迹,让他们的事迹激励我们昂扬奋进。
马 刚
马刚(1920—1946),原名马吉瑞,河北安国人,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河北省安国县西伏落乡西伯章村地下公安员,抗战胜利后在中共沈阳市委(北部)的蒲河总区工作,后任中共刘千户分区区委书记兼区长。1946年6月壮烈牺牲。
1945年,马刚满怀解放东北、建设东北的热情,于当年11月上旬来到沈阳,被中共沈阳市委分配到沈阳北部的蒲河总区工作。
1946年4月,国民党反动派更加猖狂,白色恐怖笼罩着沈北地区。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中共党政军机关撤到沈阳东北部的铁岭、抚顺交界,在铁岭县李千户村成立了沈铁抚联合县。刘千户区小队被编入沈铁抚联合县保安大队第六中队,马刚担任指导员,继续领导第六中队及当地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6月20日晚,马刚率领第六中队部分同志转移到后腰堡的二道沟宿营。这时,高云程等人预谋第二天早上合伙叛变。次日清晨,他们溜到村外向村里打枪,冒充敌人包围进攻。马刚听到枪声后,为保护首长和同志们的安全,独自出门察看敌情,被叛徒高云程的黑枪击中,不幸牺牲,年仅26岁。
1949年3月,为了纪念马刚烈士,新城子中心区委在蒲河总区召开了马刚烈士追悼大会,当场处决了罪恶累累的叛徒高云程。后来,马刚烈士墓从二道沟迁到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刘千户村,并将刘千户村改为马刚村,村小学改为马刚小学,乡政府成立后,又以烈士的英名命名为马刚乡人民政府。
刘卓人
刘卓人(1919—1946),辽宁法库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读中学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大部队进入东北,任中共法库县委宣传部部长兼公安局局长、组织部部长等职,1946年5月13日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7岁。
1942年4月,刘卓人来到盼望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他先后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1945年抗战胜利后,刘卓人被第一批派往东北工作。1945年11月8日,刘卓人踏上了阔别12年的家乡。回到法库后,他同法库县委一班人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开始创建东北农村根据地,在法库县组建了七个区的民主政权。
法库县委根据形势的需要,考虑到刘卓人是大孤家子人,派回家乡开展工作更有利,遂任命刘卓人兼任三区区长。回到家乡后,他带领进步农民建立了村农会。
1946年5月13日晨,刘卓人带两名通讯员,骑马到法库西部的五区和六区传达中央土改指示。当刘卓人骑马赶到五区五台子村西街口时,与一股逃窜的敌人遭遇并被敌人包围。此时,刘卓人首先想到的是保护党的机密,他迅速把随身携带的文件吞到肚子里。落入敌人手中后,敌人对刘卓人进行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但他始终坚贞不屈,痛斥敌人的罪行和卑劣手段,敌人恼羞成怒,凶残地将刘卓人杀害了。
1946年5月15日,中共法库县委、县民主政府为刘卓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1947年2月,辽吉省委在白城子召开追悼前线阵亡烈士大会,刘卓人被追认为模范共产党员。
许国柱
许国柱(1919—1947),辽宁辽中人,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许国柱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被辽南军区追认为革命烈士、一等功臣。
1945年9月1日,许国柱报名参加革命。他工作积极,表现出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军事才能,不久被分配到辽中县第一区民主政府,被任命为第一区副区长兼武装部部长。1946年春,许国柱任辽南独立师第三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保护县委、县政府转移到辽南。
在1946年的鞍海战役中,许国柱奉命带领战士追击敌军,还深入敌后破坏敌占区的铁路和桥梁。他在认真分析形势后命令各区中队潜到敌人侧翼,主力与敌正面接触,寻找空隙打击敌人,同时频繁转移阵地,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在他带领下,三团多次出色完成炸毁铁路、桥梁的任务,许国柱也因此荣立大功。
辽南部队自春季大反攻以来,先后解放了庄河、岫岩、盖平等地,切断了敌人的中长路,孤守普兰店的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团部分守军要向沈阳方向突围。许国柱接到团部命令,在阻击敌第七十四团的同时首先歼灭敌指挥部的先遣营。许国柱派一个连在距盖平县40里的团甸镇南沟口留守,自己率领另外两连直插到镇东高屯一带占领制高点,做好了布防。当这两个连各自进入预定地点后,许国柱又带领营部侦察班、通讯班、卫生班占领了沟口处一个大院,不久,敌人在沟口出现。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只剩下一些手榴弹,大部分战士受了伤。在率部突围时,许国柱的胸部、臂部多处负伤,危急关头,他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冲入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许国柱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谢荣策
谢荣策(1931—1948),辽宁辽中人,全国著名的少年英雄。1931年11月,谢荣策出生于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冬,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全国战场开始战略性反攻。谢荣策天天到工作组那里介绍村里的情况,听工作组组长郑宝库讲革命道理,帮助工作组发动群众,开仓济贫,深受群众的好评。经过一段群众工作之后,当地很快成立了农会、民兵武装队和儿童团。谢荣策成为儿童团团长。
1948年春天,驻辽中一带的解放军根据战略部署开往前线。驻沈阳的国民党军队,命令一个骑兵团乘机对辽中东部四方台、茨榆坨一带进行武装骚扰。3月11日早晨,有人向农会报告说,从沈阳来的那股骑兵已经到了四方台村,正沿着公路向茨榆坨村扑来。谢荣策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农会干部、土改积极分子和儿童团员安全撤出农会后才撤退。谢荣策和他的叔伯哥哥谢荣环走到村西一座小土岗时,被国民党骑兵抓住,捆绑着带到村子里。地主宋四坏向国民党军队指认谢荣策是儿童团团长。
1948年3月13日,北风怒吼,乌云压顶,敌人押着谢荣策来到四方台村大庙前。谢荣策慷慨激昂地说:“怕死就不参加儿童团!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打回来,共产党一定会给我报仇!”敌人无计可施,凶残地下了毒手,罪恶的枪声响了,年仅17岁的谢荣策英勇就义。
1949年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追认谢荣策为团员,辽中县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1984年3月,中共沈阳市委决定进一步修建谢荣策烈士陵园。10月13日,谢荣策烈士塑像落成。
贺 炯
贺炯(1918—1946),原名贺发荣,布依族,贵州安龙人,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参加革命,1945年抗战胜利后奔赴东北,曾任法库县十区(城关区)区长、中共康平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等职。1946年6月壮烈牺牲。
1945年抗战胜利后,贺炯从延安出发随大部队奔赴东北,12月任中共康平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贺炯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到领导康平人民反奸清算、开展广泛的群众运动、巩固党领导的民主政权的斗争中。
1946年6月,投靠国民党成为军统特务的七区恶霸地主尹明阳,以七区为重点拼凑了100余人的队伍,计划于6月12日发动暴乱。区长芦周友得到消息后,立即把情况汇报给正在七区检查工作的贺炯,贺炯当即与芦周友决定将计就计,待暴乱分子来犯,内外夹击歼灭他们。12日晚,因贺炯要参加县委扩大会议,要连夜赶回县里。芦周友派已叛变但尚未暴露的高清林、刘亚东等人护送。贺炯一行行至区政府南2公里左右的苇塘村宫家窝堡附近时,刘亚东从身后向贺炯和他的通讯员开枪,贺炯壮烈牺牲。与此同时,区长芦周友按原定计划迎敌,粉碎了暴乱。
6月14日,贺炯烈士的追悼会暨平息叛乱的庆功会在七区区政府召开。为纪念贺炯烈士,1949年,康平人民以他的名字建立了贺炯文工团,并在贺炯牺牲地修建了烈士墓和纪念碑,将康平县城的一条街命名为贺炯街。
袁天培
袁天培(1915—1946),河北满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来到东北,任辽中县民主政府县长,领导开展建立人民政权、发展人民武装、反奸除霸、减租减息等工作。1946年1月壮烈牺牲,年仅31岁。
1945年抗战胜利后,袁天培辞别了河北满城县高龄的父母和新婚的妻子,奉命随大部队来到东北。同年10月,中共辽宁省工委派袁天培到辽中县担任民主政府县长。袁天培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看上去既威武又老练。他到任不久,很快熟悉了全县的基本情况。
当时,辽中县的斗争形势严峻复杂。1945年12月21日,县长袁天培带领十几名干部和30多名保安队战士,来到朱家房区。第二天下午,区长段国屏接到紧急报告:“区警卫排田发文带领20多名战士,在于家房叛变革命,投靠王双来匪帮,并且要来攻打区政府。”袁天培同段国屏研究决定,立即北撤回县。途中,在警卫排指导员何兴蒙骗下,改撤到门房村石家大院。
天黑后,王双来带200多人包围了石家大院,隐藏在警卫排内早与王双来预谋的叛变分子何兴,乘人不备溜下炮台,偷偷打开了西大门。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袁天培、段国屏等6人被捕。敌人为迫使袁天培等人叛变,动用了各种刑具,袁天培宁死不屈。1946年1月26日下午,袁天培和段国屏在锦州西大桥北侧小凌河坝前,面对敌人枪口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英勇就义。
高凤兰
高凤兰(1920—1948),辽宁法库人。自幼丧父,从小家庭贫苦,饱尝生活艰辛,1947年被选为新民县大柳屯乡下营子村妇救会主任。1948年10月为家乡人民的解放献出宝贵生命,年仅28岁,被誉为“刘胡兰式的女英雄”。
解放战争时期,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辽吉省委和辽吉一地委组织了武装工作队进驻新民县。武工队开仓济贫,发动群众,斗地主、打土豪,成立了农会、妇救会等组织。高凤兰无私无畏,敢说敢讲,很快成为农会的骨干,并被选为妇救会主任。
1948年秋,正当辽沈战役激烈的时候,为了西援锦州,国民党新三军四十九师特务排,于10月11日突然袭击了下营子村,农会会长张朋举、武装队队长王希成、妇救会会长高凤兰三人同时被捕。敌人首先对高凤兰进行严刑拷打并逼问:“穷党头还有谁?”“就我一个!”敌人用木棒打、香火烧、木板夹,把高凤兰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她咬紧牙关,宁死不屈,敌人审讯高凤兰一夜仍一无所获。
10月12日,敌人把高凤兰拖到街东头大坑沿上逼问:“穷党头还有谁?说了就放了你!”高凤兰在生死关头,面不改色,大义凛然,坚定地说:“不知道!要杀要砍,随你们的便,我死了会有人给我报仇的!”穷凶极恶的敌人射出罪恶的子弹,高凤兰倒在血泊之中,年仅28岁。
许 刚
许刚(1917—1948),原名姚义堂,河北藁城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3月4日在召开会议时被敌人包围,为救战友壮烈牺牲,年仅31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迅速从晋察冀等解放区抽调一批干部和部队奔赴东北,接收日伪政权,创建东北根据地,许刚就是从晋察冀根据地挺进东北干部大队中的一员。12月初,许刚来到法库县,被中共法库县委分配到第五区政府任民政助理、区委组织委员,后任区委副书记。
在许刚的领导下,五区南片有一大部分村纷纷建立了农会,以农会组织为主体的群众性反奸清算运动迅速在各村展开。在群众情绪高涨的情况下,许刚带领农会干部打开了伪满时期的积谷粮仓济贫,使上百户缺粮挨饿的农民领到了粮食。
1948年3月4日,许刚带领区工作队奔赴登仕堡子村,召开五区南片各村的村干部会议,部署深入发动群众、巩固土改成果、做好春耕备耕生产等工作。会议开始不久,手榴弹声就在村外炸响,这是在村外站岗放哨的区武工队员和儿童团报告敌情的信号。许刚当机立断终止了会议组织撤离,村干部刚离开,地主还乡团的马队就到了。许刚快步冲到房后,回头一看,通讯员小杨没跟上来,在这生死攸关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立即转身接应小杨。当看到小杨已牺牲在农会院内的水井旁,就迅速躲到墙垛旁,手持短枪向敌人还击,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31岁。
朱嗣龄
朱嗣龄(1921—1948),江苏涟水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东北解放战争中,作战勇敢、机动灵活,多次带领部队完成攻坚任务。1948年11月在解放沈阳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1948年9月,解放全东北的辽沈战役打响时,朱嗣龄已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十三团政治委员。10月21日,朱嗣龄率领部队随纵队主力出发,奉命围歼廖耀湘兵团。为了防止敌人突围,我军跑步前进,向新民急进。从锦州出发到新民,有的战士由于极度疲劳,跑着跑着就倒下去了,朱嗣龄就把自己的马让给跑不动的战士骑,自己和大家一样跑步前进,坚持跑到了新民。
11月1日3时左右,第十三团奉命向北挺进沈阳。部队刚刚开过浑河大桥,就遇到三间房守敌的顽抗。团长和朱嗣龄都来到前沿的一营阵地上,在离敌人只有120米的战壕中隐蔽起来。过了一会儿,部队向敌人发起了冲锋,一营二连、三连在右翼接连猛攻了几次,都被敌明堡中的重机枪火力压在前沿阵地上。一营副营长带着一连从左翼冲上去,也被敌人猛烈的火力阻挡住了,副营长中弹牺牲。紧急关头,朱嗣龄和副团长带着部队向敌人碉堡猛扑过去,这时从碉堡中射出的一串重机枪子弹,打中了副团长的腿和朱嗣龄的腹部。战士们迅速将他们抬下来,由于伤势严重、失血过多,朱嗣龄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张 强
张强(1916—1946),河北肃宁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同一批冀中干部奔赴东北,被分配到康平县任五区区长。1946年4月10日在铲除地主反动势力时壮烈牺牲。
1945年抗战胜利后,组织上派时任肃宁县二区区长的张强参加赴东北干部工作队。当时父母年迈,妻子体弱,小妹才13岁,两个孩子年幼,但张强知道革命更需要他,于是毅然与亲人告别,踏上挺进东北的征程。
1945年12月,张强随同一批冀中干部来到东北,被分配到康平县任五区区长。到任后,他放手发展群众,开展反奸清算斗争。该区大黄家窝堡陈梦龄三兄弟,鱼肉乡里,称霸一方。张强决定清算陈氏恶势力,逮捕陈梦龄,没收陈家资产。陈梦龄预感末日来临,于1946年3月7日夜逃窜,陈梦龄逃跑后,秘密组织了一伙匪徒阴谋暴动,并潜回家中,准备武力抗拒清算斗争。
4月10日早8时,张强带领通信员武凤彩、满海山来到大黄家窝堡村,发现街上无人行走,情况异常,决定进村看看情况。三人下马向陈家大院走去,没走几步,陈家炮台突然开枪,张强随枪声倒下,武凤彩跑过去一看,张强已中弹牺牲。武凤彩带伤突围,赶到四区向县政府报告。满海山被抓进陈家大院后遇害。
当天,康平县民主政府得知张强遇害的消息后,立即报告地委,地委即刻调分区十四团攻打陈家大院。陈梦龄从地道潜逃,更名改姓藏匿于北平,1952年被公安部门逮捕处决。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张强烈士,上级组织决定将哈拉沁屯命名为张强镇。1959年,在张强镇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詹德华 张膺浩 通讯员 田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