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真的厚颜无耻吗?年轻时候竟然和孙策打过仗
94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谁也没想到会在网络上火起来,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骂王朗的片段了,而其中厚颜无耻之徒更是深入人心。
只不过,在小说里面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在真实的历史上当真有那么厚颜无耻吗?王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他还真没有那么窝囊,他年轻的时候可是跟孙策打过仗的,你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以能言善辩著称的曹魏司徒王朗,随曹真一起抵御蜀军入寇,与蜀军对峙于渭河畔,王朗本想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诸葛亮退兵,却不想被诸葛亮在阵前历数其罪行,最后还在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的痛骂声中,坠于马下而死。
《三国演义》中这一段描写酣畅淋漓、精彩绝伦,虽然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情节,却因为小说的广为流传而妇孺皆知,导致现在人们一提到王朗,仿佛就只有被诸葛亮骂死这一件事,其实,王朗在史书上留下不少值得书写的事迹,最著名的一件,应当是在担任地方官的时候,被统一江东的孙策赶跑,之后才北上投奔曹操。
这件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王朗在徐州牧陶谦的推荐下,被朝廷任命为会稽太守。
任期内,王朗颇有功绩,很受当地人爱戴和拥护。
孙策领军统一江东时,兵临会稽城下。
功曹虞翻认为孙策军势大,并且屡战屡捷,以会稽一郡之力难缨其锋,建议太守王朗暂避其锋芒,但王朗认为自己身为汉臣,守土有责,应当保护会稽城。
王朗指挥所部数次击退孙策军,无奈两军实力悬殊,再加上对手为如同项羽转世一般骁勇善战的孙策,王朗很快被击败,只好率领残兵撤退,退到东冶时,被孙策追上,部队被消灭。
逃跑的路上,王朗对虞翻说:你还有老母亲在家里,你回去吧。
虞翻回到会稽以后,孙策亲自到家里去拜访他,并且依旧任命他为功曹。
王朗被俘后,拒绝孙策授予的官职,孙策派张昭游说,也被拒绝,孙策虽然很不高兴,但迫于王朗的名声,不敢加害,只好把他安置到曲阿。
曹操久闻王朗之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上表征召王朗赴许都,由于战乱道路不通,直到几年后,王朗才终于到达许都,随即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至此,王朗进入曹魏政权高层。
曹操死后,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时,王朗和华歆等人立即上书劝曹丕称帝,因拥立之功,王朗被曹丕封为乐平乡侯。
可能因为这件事,罗贯中才会在《三国演义》中把王朗刻画成奸臣吧。
王朗及其子都是经学大家,著有多部经学作品,被三国志作者陈寿誉为 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
曹丕更是称其为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纵观王朗的一生,虽然比不上比干、文天祥、于谦等鞠躬尽瘁的忠臣,但也没有在史书上留下恶名,绝非祸国殃民的奸臣。
王朗最早担任的官职是在徐州刺史陶谦手下担任治中从事。
那个时候正值天下大乱,董卓被杀,汉献帝被挟持,陶谦有意讨伐逆贼,于是在王朗的建议下遣使上表忠心。
此时的汉献帝使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只能给陶谦和王朗加一堆官衔,以资鼓励,王朗因此被任命为会稽太守。
在会稽,王朗施政有方,移风易俗,对百姓也是仁爱有加。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196年,孙策率军攻打会稽,王朗毫无防备,大败,此战也是王朗人生的一大污点,日后被诸葛亮嘲讽。
被孙策俘获后,王朗在江东过得并不开心。
公元198年,曹操征召王朗入朝为官,封他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曹操问他孙策此人如何,王朗回答:孙策勇冠一世,有俊才大志,文有张昭、武有周瑜,终为天下大贼。
可见王朗对江东局势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
以后有关江东的事宜,曹操、曹丕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在曹丕、曹叡时代,王朗先后被封为乐平侯、兰陵侯。
公元228年,王朗病逝。
其孙女嫁给司马昭,生下了日后的晋武帝司马炎。
王朗一生平淡无奇,没有波澜壮阔的战争。
在真正的历史上,王朗和诸葛亮也没真正见过面,他确实是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死的,但纯属自然死亡,并非被诸葛亮给骂死的。
他一生辅佐过曹丕、曹叡三代,为人恭简谦让,为政慷慨清明,是一名经学大师,但王朗的一生也为曹氏篡汉提供了诸多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