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小的沛县 居然拥有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如果复盘西汉开国战争的全过程,特别是楚汉战争的过程,那汉高祖刘邦的家乡,看上去小小的沛县(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却俨然大汉朝的人才沛县基地。
要知道,即使在今天,沛县也只是个下辖四个街道13个镇级单位,常住人口不过129万的县城。
放在两千多年的中国版图上,沛县的体量自然更小。
可就这么个小地方,在你死我活的楚汉战争里,成材率却是相当高:汉高祖刘邦册封的一百四十三个开国公侯里,来自沛县的老乡就占了三成。
其中的开国丞相萧何第二任丞相曹参大将军樊哙等沛县汉子,更都是汉初的绝对栋梁。
更叫好些人咋舌的,就是这些沛县栋梁们的草根身份,比如萧何曹参都是小吏出身,樊哙是个屠户。
夏侯婴是个马夫,周勃更是常以吹箫给丧事。
就这么一群卖肉的赶车的丧事打杂的草根,居然多年后就飞黄腾达。
如此奇景,也叫多少历史迷连呼沛县是个神奇的地方——这么个小县,怎么就承包了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呢?
首先一个原因,按照现在的话说,是团队战略方向与人力资源配置的学问。
拥有这大学问的人,就是沛县老乡们的领军人物:汉高祖刘邦。
身为中国历史上出名的草根皇帝,汉高祖刘邦白手起家创业,带着一群沛县老乡开创西汉天下的传奇,早已被大书特书千百遍。
各位沛县老乡也常是野史里的神级人物。
那能不能说就是因为刘邦命好,碰巧遇上了这么多强大老乡呢?汉初智囊张良的一句话,却戳中了更重要原因:沛公(刘邦)殆天授——刘邦这么强,就是因为他有一种天授的能力,放在楚汉战场上,就是他的战略格局能力。
刘邦的战略格局能力有多强?作为智囊的张良,就有多次切身体会。
张良经常以《太公兵书》教授刘邦,虽然刘邦读书少,可他每次竟都能迅速领悟,甚至举一反三用于实战。
特别是在与强敌项羽的较量里,虽然只能自带十万兵的刘邦,有过被项羽3万打垮50万的耻辱。
但在战略层面,他却始终牢牢保持着优势。
比如在楚汉战争爆发时,刘邦的第一动作,就是迅速夺取关中平原,让自己有了雄厚根据地。
虽然彭城战役被项羽打花,可败退的刘邦,又迅速以敖仓为中心,构筑了成皋——荥阳防线。
既确保自家后勤顺利运转,又迫使项羽跳入预设的战场,在荥阳与自己死磕。
虽然项羽付出了巨大代价拿下荥阳,可随后刘邦的部将灌婴、彭越等人,却深入项羽后方搞破坏,韩信的大军更是直扑齐地,对项羽实现全面包围……
于是,整个楚汉战争里,就出现了战争史上少见的奇怪:项羽几乎打赢了正面的每一仗,可越是赢,却越往沟里踩。
越赢局势越恶化,直到在垓下众叛亲离,落得悲怆自尽。
说到底,就是战略层面差太远。
这样绝对优势的战略格局,对于刘邦麾下的沛县老乡们来说,也恰是建功立业的平台。
这就好比一个创业的团队,别管内部企业文化如何,首先路子要走对。
刘邦的用人智慧,后世的鸡汤文写了不少,但最核心的就是这条:他带着他的团队,一直都走在制胜的路上。
汉初三杰的荣耀,樊哙周勃萧何们的传奇,根子上就是平台好。
而刘邦的人力资源配置能力,也是值得一说。
说起这事儿,后人常津津乐道刘邦的知错就改勤于纳谏善于用人。
但一件西汉开国后的小事,却彰显了刘邦另一种大智慧:西汉国家初建,各位功臣都闹着要封赏,甚至还为谁功大起内讧。
刘邦却不慌不忙,先封赏了自己的沛县老乡——与早年自己有大仇的雍齿。
刘邦团队立刻安静下来——雍齿都受赏了,咱们还差得了?
虽然这个主意,并非刘邦自己想的,但背后的用意,却是让人服:比起后来历代帝王们,那常喜欢挑动臣下互斗的小聪明来。
刘邦的着眼点却是一条:不要去管平衡牵扯之类的小把戏,重要的是整个团队杜绝内讧,形成合力。
只此一条,就够后世某些高智商的亡国之君,苦苦膜拜一辈子。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有格局的领导者,作为最早创业团队成员的沛县老乡们,自然也就走对了路,形成了合力,然后建功立业,实现共赢。
而比起这个学问来,另一个原因,却是个地理文化问题:沛县人才多,更因当时沛县所处的淮河流域,在当时中国版图的地位。
虽然沛县人才多,得益于刘邦有格局,但这些在刘邦麾下建功立业的老乡们,也确实有真本事。
这事儿,也要说到秦汉时代,中国当时的地理格局。
和汉代以后中国乱世南北相争不同。
汉代以前的乱世,基本是东西相争。
即关中平原与关东(函谷关以东)各地形成对峙。
而沛县所处的淮河流域,则是这个格局下,非常璀璨的经济明珠。
淮河流域,素来就以丰富的矿藏与物产著称,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更给淮河流域打了强心针,在称霸一统天下等目标的刺激下,陆续涉足淮河流域的齐楚魏吴等国都不惜血本,大力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鸿沟荷水等河道构成了密集的交通网,江淮大地的水路运输畅通起来,淮河地区的农业手工业高速发展起来,文化也空前繁荣。
看地图就知道,沛县所处的江淮区域,恰位于齐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思想学派学说激烈碰撞,管子庄子孔子墨子老子等诸子百家牛人,人生都与淮河流域发生交集。
这么一块有经济有文化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了人才温床。
所以,到了楚汉战争时期,何止是一个沛县出人才?横扫楚汉战场的韩信是淮阴人,奠定西汉儒学的叔孙通是滕县人,刘邦无比敬重的高阳酒徒郦食其是陈留人。
另外彭越是金乡人,栾布是商丘人,更不要说周昌夏侯婴等沛县老乡。
可以说,刘邦得天下的人才团队里,绝大多数都是淮河英才。
甚至这种淮河英才辈出的景象,也延续整个两汉时代:淮河流域的汝南颍川等地,都以人才荟萃著称。
起于亳州的曹魏政治集团,其成员也多来自淮河流域。
名门望族也是荟萃。
可以说,从战国到秦汉,淮河流域,就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极其发达的地区。
沛县出人才的盛况,放在当时经济文化背景下看,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版图,以及地区经济文化对比的缩影。
一个沛县为什么出人才的问题,留给后人的,其实就有许多超出历史胜败的思考。
细品一下,应该很有意思。
李修松《先秦时期淮河流域的历史地位》、刘汉东《透析刘邦用人之道》、赵煊未《楚汉战争中刘邦战略思想评析》、李钟琴《奇正军神》、《史记》《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