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源不是来打酱油的
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今天
10月12日,当懋源的名字出现在海淀京昌路楔形地块的竞买企业名单中时,一位年轻的开发商投拓人士竟然说:
“X源是谁?是来打酱油的嘛!”
估计这位朋友不会用拼音输入法敲“懋源”两个字,才发此牢骚,房小评内心呵呵——竟敢瞧不起我心目中的“豪宅女神”!
昨晚,房小评就奋笔疾书写下这篇文章,为我的“豪宅女神”抱不平,并且毅然给这篇文章起了这个标题——
懋源不是来打酱油的!
本想昨天就发布这篇文章,但是小伙伴建议:“明天拍地结果就出了,何不等一等呢?”
好吧!
等到今天,懋源果然以43.34亿元拿下丰台周庄子地块,建筑规模22.96万平米,指导价10.6万元/平米。项目商品房部分容积率1.6,配建共有产权房在独立地块,整个项目保持了纯粹性,应该是打造叠拼和洋房为主的豪宅产品。
周庄子地块所在丰台西南地区,正是懋源深耕的西南三环豪宅片区,已经在此打造了钓云台、璟岳等几个标杆项目,以邱德光、戴昆等著名设计师操刀,折服女主人心的精装修定制豪宅问鼎市场。
此次拿下周庄子地块,懋源的朋友纷纷用“幸运”“捡漏”来形容。由于市场环境等原因,第二批集中供地竞争烈度较第一批弱了很多,具体到周庄子这个地块,由于本次国企斩获已经很多,而且地块本身分散、配建多,开发有难度,并未进行现场角逐,被懋源轻松拿下。
实际上,为了在第二次集中供地中有所斩获,懋源一口气报名了4个地块,海淀京昌路1地块、海淀西北旺0004地块、丰台周庄子地块和丰台万泉寺地块,都是本次集中供地的热门地块,光保证金就累积达到33.35亿元!
在中海、首开、建工、金隅等一众央企和国企中,懋源是这次唯一“独立拿地的民企”,好一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场面!
第一批次集中供地,懋源也参加了,但是在昌平生命科学园地块碰到了卓越,在海淀树村和朝阳金盏地块碰到了融创,结果可想而知。
据说,前些日子,懋源负责投拓等业务的前期部已经忙到飞起,开会到半夜成了常态,这次他们真的很想拿。
10月13日上午,海淀两宗地块的争夺中,懋源围观为主,中海和华润+首开这些大佬各有斩获,满意而归。下午,在深耕的丰台区,懋源明显积极起来。有地入袋的中海和华润没有拼抢,在丰台万泉寺地块上,剩下懋源和首开+建工捉对厮杀,最终由首开+建工拿下。但没关系,懋源有周庄子地块保底,抓住了这次补仓的机会。
于是,有好奇的读者朋友就来问:“为什么在其他大型民营房企都选择放弃的时候,懋源却逆流而上呢?”
房小评认为,懋源此次逆市拿地,至少有以下原因:
1、库存殆尽,亟需补仓
懋源近年来一直在消耗库存,目前懋源璟玺和懋源璟岳两个项目存货已经不多,从企业发展和养团队的角度而言,需要拿地。加之第一次集中供地空手而归,第三次集中供地要等到年底,这次拿地决心很大。
2、现金充裕,剩者为王
这几年懋源的销售回款不断,今年1-6月份,懋源璟玺一个项目就卖了超过20亿元,是朝阳别墅销冠。懋源的现状是有钱没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精雕细琢的慢节奏,居然让懋源“剩者为王”。今年懋源的策略就是尽量参加,最好能拿。
3、深耕北京,集中火力
集中供地带来的是资金集中使用,这几天上海、杭州等城市都在拍地。大房企集团层面资金划拨更加审慎。
这次在北京“躺平”的几家大型房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区域研判了好多地块,提交上去就是过不了会。北京严厉的调控限价和高昂的地价成本,以及销售前景的变化,让集团宁愿投向其它城市,或者把钱留着过冬。
而懋源一直深耕北京,本土房企的优势在集中供地时代体现出来,可以集中弹药,只拿北京。从这个意义上说,懋源在第二次集中供地中发力,是抓住了机会。
4、只挑好地,品牌溢价
这次懋源的目标地块均是第二批次供地的明星地块,这说明懋源也想得很清楚,保持公司专做豪宅的品牌优势,拿到位置好的地,通过品牌溢价和服务等优势继续做利润。最起码,保证房子在最极端的市场条件下也能卖出去,保证公司资金安全。
而且这些项目也比较符合懋源过往开发经验。比如懋源拿到的丰台周庄子地块,在西南三环外,指导价为10.6万元/平米。
因为竞争不强,不仅没有政府持有产权,连地价上限都没有拍到,这为地块未来开发留出了空间。房价地价比接近2,这在集中供地时代实在太难得了,适合懋源这样用准现房模式,高投入打造高溢价产品的豪宅开发商。
项目距离懋源璟岳等项目不远,周边高端住宅价格在11万+,豪宅氛围已经形成。懋源深耕丰台,对于政府关系比较熟悉,未来报规报建比较流畅,算是懋源的安全牌,懋源也的确拿到了这张保底的牌。
最后,总结一下,懋源成功拿地补仓对行业发展的启示:
过去,大家都以标杆公司为榜样,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但是在若干头部房企“躺平”的情况下,懋源这样业务模式清晰,追求高品质、高溢价的“地头蛇”型开发商反而逆势而起,这充分说明在集中供地的政策环境下,深耕型区域房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有的区域型房企盲目学习头部房企搞多元化,搞产业勾地,其实都是以自己的短板去和大企业的长处竞争。大企业的视角是全国范围,战场大,有充足的资金,可以招揽最优秀的人才和各类产业资源,做多元化是它们保持企业规模优势的一个办法,而很多不明就里的区域型房企,不管规模多大,都喜欢跟风,头部房企干啥自己就跟着干啥,结果就是猴子下山,捡起芝麻,丢了西瓜。
我们一直在说,行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究竟何为高质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土地是生存的根本,获取拥有良好利润率的土地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要获取这样的土地,必须具有对区域更深度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艺高人胆大”,还需要良好的政商关系,以及能够支持企业发展的区域金融资源。
说白了,就是要有自己的根据地,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应该回归根据地,做熟根据地,这才是安全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