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玛特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亚洲之最”就是一场笑话
编辑/金错刀频道 Diik
还记得2017年初,有家韩国企业不顾一切反对声音,为韩国军方提供地皮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吗?
乐天集团,韩国五大集团之一,世界五百强,在韩国零售业居于领先地位,旗下乐天玛特超市在最近一年已经因为“萨德入韩”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韩国牌子。
现在,乐天玛特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一百多家门店将分别以出售(93家)和清算关闭(12家)的形式彻底告别。
除了资产贱卖,近几年来,其在中国市场连年亏损累计数十亿元,加上2017年乐天集团为乐天玛特中国注入的41亿元资金,乐天玛特的损失保守估计近百亿元人民币。
“萨德”只是掀开了它的老底,乐天玛特在中国市场的颓败,暴露了它的最大死穴,也是很多大集团、知名企业的一个通病。
作死支持“萨德”,中国掀起抵制乐天大潮
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7月,韩国国防部宣布,将把来自美国的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部署在韩国东南部的庆尚北道星州郡,并全然不顾中方反对;
2016年8月底,韩国政府经过考察评估,选择了位于庆尚北道星州郡的乐天高尔夫球场。
2017年2月27日,韩国乐天集团董事局决定,为部署萨德供地,转让乐天高尔夫球场。
面对来自中国消费者铺天盖地的抵制,或许就如乐天集团会长辛东彬所说的,韩国政府的政治政策决定,乐天作为一家企业也是没有选择,并且彼时乐天集团麻烦缠身,多高管深陷贪腐、渎职等问题的调查。
但在中国市场,乐天玛特已经遭到了全面的抵制。
除了消费者自发组织的抵制活动,就连很多国内知名企业、商家也纷纷出手。
辣条界老大卫龙。
电商平台。
企业老板。
旅游网站。
日本乐天紧急发声说明与韩国乐天无半毛钱关系,来自韩国的好丽友也急急忙忙澄清与韩国乐天没有任何关系。
很多有失理性的行为也在上演,为乐天口香糖代言过的古天乐中枪;陈乔恩因为在一条微博中写了“其实我这个人是很乐天派的”躺枪;乐视因为被网友称为是“乐字辈“的中枪;由于拿铁咖啡英文名字是LOTTE,与乐天集团的英文名字一样,星巴克中枪……
面对一波又一波抵制的声浪,乐天玛特将其在中国市场的87家门店关停(其中74家被查出违反消防安全条例,被勒令停业,另外13家门店自行决定暂停营业),占其在华门店总数的80%左右。
“萨德入韩”全面揭开了乐天玛特在中国市场的窘迫处境。
入华十余年,“亚洲之最”就是一场笑话
乐天玛特超市成立于1998年,仅仅8年时间,就成为韩国大型超市行业第二。
2004年,乐天玛特超市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07年开始了大举扩张的步伐。
2008年收购8家北京万客隆超市门店,2009年又以48.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42亿元)全盘收购江苏时代零售,令乐天玛特在华门店数量一跃达到100家。
乐天玛特曾有一个宏伟的计划,要在2018年实现中国市场300家门店,销售额30兆韩元(约合人民币180亿元),成为“亚洲零售之最”
讽刺的是,乐天玛特自己证明了,这个蓝图变成了天大的笑话。
连年巨亏,始终未停
从其在中国市场大肆扩张开始,已经走上亏损之路。
乐天玛特北京公司2007年成立,2008、2009和2010三年分别亏损51亿韩元、84亿韩元和60亿韩元。乐天玛特青岛公司2008年成立,2008-2010年分别亏损17亿韩元、127亿韩元和166亿韩元。
近几年来,乐天玛特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更是惨不忍睹,每况愈下,乐天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整体亏损。
据报道,乐天玛特2013年亏损830亿韩元,2014年1410亿,2015年1480亿,2016年1240亿,四年间损失约合人民币29.4亿元。2017年亏损更是达到2680亿韩元(约合16.4亿人民币)。
退华其实早有征兆。
据报道,自2012年以来,乐天玛特隶属的乐天集团旗下公司乐天购物已开始关闭门店,并一直在努力寻找买家来止损,接触过物美、中粮集团、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企业。
但最终都没有达成交易。
2017年“萨德”事件之后,乐天集团为乐天玛特中国公司先后两次紧急注资共约41.4亿元人民币,也都石沉大海。
撤离,把市场让给昔日“手下败将”
2017年9月,乐天玛特宣布正式进入退出中国市场的程序。
有意思的是,当年在北京市场一度被乐天玛特打败的物美成了它的接盘侠之一,另一家是山东利群股份。
其中,物美以248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72亿元)收购了乐天在华的6家超市运营商中的一家,包含其在北京地区经营的全部10家大型和11家中型超市。
利群则以16.65亿元收购了乐天购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2家中国香港法人公司及10家华东地区公司,获得乐天玛特华东区72家门店和15处房产。
据第一财经报道,乐天玛特计划年内完成剩余12家店铺的关店及清算工作,年内彻底撤出中国市场。
从来势汹汹,到落魄而走,乐天玛特犯了一个巨大的致命错误。
不是水土不服,是过于自负
其实韩国零售商最初进入中国时有一定的优势的,因为在韩流的影响之下,韩国产品很受中国年轻消费者欢迎,它们的进入,就是一种产品差异化。
在华经营的韩国零售商都有些共通点,说不好听些,就是其在经营管理上的“自负”。
有在韩资零售公司从业的业内人士称,韩国零售商都有些共通点,比如经营方式比较简单粗放,且策略几乎完全沿用韩国模式,一成不变。
这样的经营策略明显是与零售市场的区域特点相悖的。
中国不是韩国,国情、文化等等低于差异决定了,乐天玛特沿用它在韩国所用的那一套是不行的,消费者不会为它的自负买账。
1、用人:唯韩不用,非韩不听
在中国市场经营的外国品牌很多,取得成功的无一不是采取了本土化策略。
乐天玛特,包括易买得也是,它们从未改变韩国策略。
一直以来,乐天玛特内部大部分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仍由韩国人担任,来自中国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上不会被采纳的。
曾经有专业人士指出,“韩国企业保持了很高程度的韩国文化的管理方式,但是这并不适合中国市场,最终将导致发展速度放慢。”
其管理团队也高价从国外引进人才,但却对中国市场缺缺乏了解,进而导致经营策略很难与中国国情接轨,难以做到因地制宜。
其在超市日常经营管理上也表现出严重缺失,改动产品保质期,套用其它产品条形码……都发生过。
乐天玛特也意识到了本土化缺失的问题,在2011年时,乐天玛特韩国总部宣布,计划将总公司迁至中国,并成立中国业务法人公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关于本土化,肯德基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进入中国市场前,肯德基已经做足了市场考察,熟悉和了解中国文化、居民饮食习惯等。
换句话说,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先把身段放低,不要自以为是。
2、供应链、渠道过于传统粗放
乐天玛特超市的运营上存在巨大的问题,直接导致其内控能力与其扩张速度、黄金地段选址等方面相匹配。
由于乐天玛特在很多城市属于单店运营,重要的是,没有集中采购。
乐天玛特总部采购部门只负责合同审批,供应商则由各个区域在当地选取。开店数量看似不少,但乐天玛特却始终没有真正做到集中采购,整个体系很分散,无法形成规模优势。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所以供应链成本直线上升,选址再好却不能保证盈利。
不同的流通形态导致重复投资、供应链复杂化,在当下电商大行其道的市场环境下,更加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同时,乐天玛特缺乏对供货商的筛选和诚信考核,曾多次出现食品类产品过期变质的问题,比如2016年青岛崂山区乐天玛特超市就发生过出售过期保健品的事件。
来自消费者的评价则更能反映出乐天玛特供应链体系的缺陷,比如产品不新鲜,很多中国大众日常消费的品牌没有,实际产品与样品图片不符等等。
3、上大平台做网店,陪跑两年
在2015年3月,乐天玛特天猫旗舰店开业。但事实证明,它连网店也开不好。
一些同时期加入天猫平台的海外零售商,很快就在出现在了天猫双十一销量排行榜的前十。
好市多天猫海外官方旗舰店,数百种SKU,每年双十一在天猫国际上的销售额都能拍在数一数二的位置,最畅销的产品销量在数十万量级,来自澳大利亚的Chemist Warehouse,总销量过万的SKU有数十个。
而乐天玛特在天猫上出售的所谓韩国产品,大多已经在天猫开了品牌旗舰店。
天猫的资源位和曝光也是有限的,随着入驻的国内外品牌越来越多,无作为的乐天玛特也只能眼睁睁坐着等死,终于在2017年1月12日全面停止了其天猫旗舰店的营业。
有人指出,天猫是有流量的大平台,自有一套规则,想做又不肯深入去做,那么今早退出也是明智的选择。否则只能是给人当陪跑。
实际上,乐天玛特大举进行海外扩张,一个重要原因是韩国国内大型仓储超市饱和,加上外来品牌的侵蚀,韩国相关市场政策的限制(如限制一定区域内开店数量),已经令韩国本土超市苦不堪言,扩张乏力,乐天玛特整体业绩亦不乐观。
有业内人士认为,乐天玛特接下来将会把重心放在占其海外业务收入八成的东南亚,但其所存在的问题如果一日不得到根治,未来是否能够实现健康快速的增长于发展,依然很难说。
现在不拿民族情结说事,自负是有实力的一种表现,但市场不会惯着你。
改改吧!
本文部分素材援引自经济导报、观察者网、中国新闻网、搜狐网、环球网、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