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苏小试牛刀的“张鼓峰事件”,让吉林珲春失去出海权
曾几何时,有人提出吉林经济发展的桎梏时,总会发出一声哀叹,奈何没有出海口?!
那时那月,许多吉林人多少都会艳羡辽宁的沿海区位优势,甚至有人假设把丹东划归吉林,可能将使本省经济取得质的飞跃。
其他省份的朋友可能会讶异吉林人期盼港口的热切,抛开港口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联结作用,单从固有印象里吉林内陆省份的标签,也会让旁观者深感此议为无稽之谈。
其实,看客们大可不必如此惊诧,因为内陆省份的吉林也曾拥有出海口,那么为什么吉林人最后只能望洋兴叹呢?
德国地貌学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率先提出“丝绸之路”这一地理概念,随后法国汉学家沙畹又延伸出“海上丝绸之路”。
我们熟知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南海航线和东海航线两条,其主港及支线港口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也存在一条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它的航线主港并不是东北沿海的辽宁,而是在吉林。
有“海东盛国”之称的渤海国,在迁都东京龙原府后,利用图们江口出海与日本贸易交流,这条航线也被学界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
渤海国的东京龙原府正是吉林珲春的八连城,彼时的黑龙江、吉林两省,远不是今天的“闭塞”模样,黑龙江口、乌苏里江口、图们江口等出海口及大面积的滨海地区均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之内,且一直延续到清朝中末期。
清末,中俄先后签订《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近百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被沙俄侵占,从图们江口到黑龙江口的广大濒日本海区域彻底丧失。
吉林也第一次失去了出海口,但这之后也曾有峰回路转,只可惜最后仍是加深了的民族苦痛。
清代康熙年间在吉林珲春设置珲春协领一职,管辖区域为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以南,西至哈尔巴岭,东到日本海的广大地区,当时只与朝鲜一国相邻。
《中俄北京条约》后,珲春地区被割让了近三分之二的疆土,沿海地区被全部剥离,开始与沙皇俄国划界毗邻。
1861年,清政府再次与沙俄签订《中俄乌苏里江至海交界记文》,规定自乌苏里江口之图们江口设立耶、亦、喀、拉、那、倭、怕、土八个字碑。
但是由于清政府官员缺乏海洋意识及疏于对边界的管理,致使沙俄小动作不断,日益篡改碑牌位置,继续蚕食中国疆土。
沙俄的卑劣行为,让珲春地区人民完全失去了出海权,且可能会有更多土地被沙俄侵占。就在这样混沌的艰难时刻,一位钦差大臣的出现,让吉林人民再次拥有了出海权。
1886年7月,钦差大臣都察院左都副御史吴大澂与俄方签署了《中俄珲春东界约》,重新与沙俄勘定界线,并索回部分领土。
吴大澂极具战略眼光,张口向沙俄提议共享图们江出海权,虽然遭到沙俄的断然拒绝,但仍据理力争,取得借道出海的权利,实际上争得了出海权。
吉林人民可以借道出海,能够在日本海沿岸渔猎及航海贸易。1910年,在珲春副都统陈昭常的斡旋努力下,由图们江入海的航路开通,珲春开设港口,中国船只可自由通航至俄国、日本及朝鲜诸国。
但诸多先贤努力的结果,在五十余年后再次付之东流,一场中国损失最大,参战双方均无中国的战争爆发,让吉林人再次望洋兴叹,并影响至今。
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张鼓峰事件的爆发。
张鼓峰又名刀山,俄语称扎奥泽尔纳亚,意为湖对岸高地之意。张鼓峰位于图们江上溯20千米的东岸,海拔152米,山顶分水岭为中俄分界线。
1858年签署的《瑗珲条约》签订时,俄方上演不入流的小把戏,中方文本规定张鼓峰地区为中国领土,而俄文文本却被确定为俄国领土。
清末疏于对领土的管理,再加之沙皇俄国对中国东北利益的窃取,让沙俄并未在张鼓峰地区有过多的挑衅和侵占动作。
日俄战争爆发后,中国东北利益被日本人攫取,沙俄实力大不如前,再加之十月革命的爆发,使俄国及继任苏联一时间无暇东顾。
但从日本插手干涉俄国革命开始,双方的博弈已经开始了。日本从侵占朝鲜,再到全面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实际上与苏联的冲突已经箭在弦上了。
苏联最早承认伪满洲国,但在关东军接管伪满洲国国境管理后,就对日本的企图十分敏感,时刻防备着日本人。
日本人也一直将苏联作为最大对手,同样十分戒备苏联,同时所谓“北进”政策深入骨髓,边界大战一触即发。
苏联在边界问题上,完全继承了沙皇俄国的意图和企图,在日本人接管边界后,让他们深感威胁。
初期的珲春及张鼓峰地区是由朝鲜军队管理,但是管理十分混乱及不经意,让苏联有许多渗透机会,从而逐步加深了日本和苏联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所谓的“满苏边界”爆发了上百起冲突,双方长期敌视。张鼓峰的归属日趋尖锐起来,大战不可避免。
1938年6月到7月间,张鼓峰地区相继爆发了留希科夫叛逃和松井伍长被枪杀两大事件,双方均派驻大量军力进驻,这个巨大的火药桶最终被点燃。
1938年7月29日,苏军十余名士兵越境占领张鼓峰以北的沙草峰,日本驻朝鲜第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认为苏军挑衅,遂下达命令于下午15时击退苏军,下午16时30分,又有八十余名苏军越境,双发展开对峙。
7月30日,被激怒的尾高龟藏不顾朝鲜军司令部的命令,朝鲜军司令部本欲驱赶苏军,但尾高龟藏却下令向苏军开展全面进攻。
7月30日晚,苏军在张鼓峰地区的部队约7个营、火炮36门、战车11辆。苏军从兵力装备上都超过了日军,但日军进驻更早,占据地利优势。
7月30日傍晚,日军偷渡图们江,集结于防川屯,疏散了当地的老少妇孺,留下18岁至45岁的男子挑水、送弹药。
7月31日夜12时,日军在朝鲜的洪仪里向张鼓峰开炮,日军一个大队于凌晨4时40分攻占了张鼓峰。另一个大队在炮火掩护下于晨6时攻占了沙草峰。日军又向哈桑湖地区进攻。
8月2日,苏军出动10架飞机轰炸了张鼓峰、沙草蜂、庆兴、古邑等地。苏远东军司令布柳赫尔将第四十师主力集中到波谢特湾西部地区,将步兵第三十二师和机械化第二旅调入哈桑湖地区,布柳赫尔亲临波谢持湾指挥战斗。
8月4日,苏远东军步兵三十二师和机械化二旅的坦克营从南侧向52高地进攻,步兵从南、北两侧向张鼓峰进攻。
8月6日下午4点,苏军猛烈轰炸了张鼓峰和沙草峰。傍晚,步兵第四十师夺回了张鼓峰。于是日军出动参战的全部兵力,发动夜袭,赶走了苏军,重新占领了张鼓峰。
在这5天中,日军受到苏军飞机、坦克和步兵的沉重打击,伤亡很大。加上连日暴雨、洪水通涨,大桥被冲毁,清津至罗津港的铁路、公路由于被轰炸而运输中断。
苏军占领了水流峰,通往朝鲜的大桥被苏军控制,苏军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严密封锁着图们江口。日军被包围在张鼓峰上,兵力、物资得不到补给,陷入了绝境。
8月10日夜,苏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张鼓峰停战协议。双方于8月11日正午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双方交换了战俘和尸体,但在边界勘定问题上争论不休,最好不了了之,但日军驻朝鲜军第十九师团撤出了张鼓峰地区,苏军则完全接管该地区。
苏军进占张鼓峰和沙草峰,使其实际控制区抵达图们江东岸,改变了原来的“中俄边界线”,也使珲春的防川地区成了一块飞地。
战后,日军将日军将张鼓蜂一带辟禁区,强行将洋馆坪、防川、会忠源和沙草峰四屯共140多户百姓迁走,并设立禁区,且在图们江设置水雷,禁绝了航运路线。
从珲春到达防川,本来有一条小道,但在上世纪50年代的大水后,防川成了名副其实的飞地,只能通过苏联借道前往,直到90年代修通大堤才得以解决。
张鼓峰日本战败,图们江海口被彻底封禁,珲春地区的航运传统也随之消失。1991年《中苏国界东段协定》签署,张鼓峰等地区被重新勘定,中俄两国也破除重重阻力,合理的部分解决了边界问题。
但事实上,而今的吉林虽然可以通过黄渤海地区来达成与日本海沿线国家的贸易,但路途更近的图们江出海却仍只能用俄罗斯港口来中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只有我们足够强大,才能让外侮不再重现,才能决定自己的未来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