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蛋的寓意,农村老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是什么意思?
农村老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是什么意思
明天5月6日就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在农村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对于时间的概念都是以二十四节气作为计日的工具,所以对到了哪个节气特别上心,知道了明天即将立夏,很多人就会念叨起来“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了。
疰夏是中医上的说法,老百姓常称其为“苦夏”,进入夏季以后,从人们饮食的习惯上看,天热多喜欢吃一些冷食,并且由于天气原因导致人胃口不好,食欲不佳,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同时身体因环境炎热导致大量出汗,体内盐分流失过快,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都是“疰夏”的表现。
虽然立夏只是表示夏天刚刚开始,真正出现疰夏症状比较严重的时候一般多在“夏至”的时节,因为“夏至”的时节,才是一年中温度最高,天气最热的季节,更容易引发“疰夏”的症状。
之所以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是中医上讲究的“治未病”的观念,提前在立夏天气还没特别热的时候,做好身体的养分积累,才能抵抗夏季的炎热。所以,在立夏的节气里人们人们会通过一些特殊的饮食习惯来补足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所以就有了吃“立夏饭”或“立夏羹”的习俗,纪念节气的同时也希望补足身体所需营养。
在所有的立夏食品中,最普遍吃的就是鸡蛋了,以前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家家户户难得吃上点好吃的,所以鸡蛋成为了及其珍贵的滋补营养品。再有就是立夏的时节也是农家养殖的鸡开始大量下蛋的时节,所以人们希望在立夏的时候,多吃鸡蛋来营养滋补身体。
“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只是人们对祛除疾病的美好向往,在以前物资条件不发达的年代,希望通过吃鸡蛋来改善身体的体质。这也是立夏“斗蛋”习俗的由来,老传统不能丢,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了,为了更好地避免夏天“疰夏”,除了吃鸡蛋,还要考虑更多地平衡摄取更多的营养食品,来达到健体抗病的效果。
农村老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是什么意思?大家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么?欢迎大家留言,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在农村有着立夏三吃四不准的说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讲究吗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自然对立夏这个节气的讲究也不同,我们这里立夏也有“三吃四不准”的说法,这些说法现在家里有老人的还要求孩子遵守。
立夏三吃
一,吃了立夏蛋,热天不疰夏
立夏开始以后,我们北方的昼夜温差变大,白天的温度变得很高。这个时候就有一些人开始变的不爱吃饭,这在我们这里也叫“苦夏”。
所以立夏这天都要每人吃上一个煮蛋,这个不一定是鸡蛋,也有人家喜欢煮鸭蛋或鹅蛋的。大家认为鸭蛋或鹅蛋属于水禽下的蛋,本身就有凉性,吃了以后可以补充体力、增加营养,缓解苦夏带来的身体不适。
二,立夏面
立夏这天我们这里中午还有吃一碗立夏面的讲究,寓意日子开始变得长长久久。不过夏天的时候喝上一碗热汤面,的确有去除体内湿气的作用。
老人不允许在立夏这几天吃寒凉的食物,多吃点热汤面可以迅速的恢复体力,而且胃也变得舒服起来。
三,立夏的饺子
我们北方好像没有几个节气是不跟饺子挂钩的,立夏这天自然晚上要吃顿饺子。毕竟饺子在北方来说是最有营养,也是最应景的节日美食。
立夏四不准
不准晚睡:立夏开始以后天亮的早了,人每天相应的也起的早,如果晚上睡得过晚,对于人的体力恢复会造成影响。我父母现在基本晚上不到九点就睡觉,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而且要求我们也跟他们一样。 不准贪凉:立夏还没有到真正意义上的夏天,气候的变化在我们这里还是冷暖交替。比如昨天最低气温还是4°,今天白天现在室外温度就20多度。这个时候身体还没有适应过来温度的变化,如果贪凉喝冷饮之类的,极易对身体造成伤害。 不准坐木头:我们这里一直有“夏不坐木,冬不坐石”的说法,可能因为立夏之后空气湿气大,坐木头容易使湿气进入体内吧? 不准马上增减衣物:北方这个季节气温还不是太稳定,老人和孩子还不能马上增减衣物,因为这些人身体抵抗力差,增减衣物容易伤风感冒。
农村的立夏三吃四不准的说法,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经过多年总结出来的,宝贵的养生经验,的确值得我们遵守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