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回沙酒老特制(金沙回沙特级老酒)
金沙回沙酒老特制是一种以优质糯米、高粱等原料酿制而成的传统酒品,属于浙江绍兴地区的特色酒之一。该酒经过酿造、沉淀、贮存等多个工序,具有酒体清亮透明、质地柔和、回甘爽口等特点。同时,金沙回沙酒的老特制品种较为稀少,其独特的口感和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其备受消费者收藏和赞誉。
一:金沙回沙酒老特制
特制十二。
1、味道好。特制十二是53度,香型是酱香型白酒。
2、口感。特制十二口感浓郁,入喉丝滑,白酒的辣味不大。
二:金沙回沙特级老酒
金沙回沙1951采用金沙多年库存基酒为主体,博采众长,组合多种基酒,形成了具有典型特点的酒体——醇柔酱香,符合现代生活习惯和消费口感。
检验好酱酒的方法之一是看它是否空杯留香持久。将杯中酒液倒净,放置5分钟左右,嗅闻空杯,浓浓酱香扑面而来,浓郁程度竟与杯中有酒时相差无几,金沙回沙酒1951酒质之高可见一斑。从包装设计、酿造风格、酒体特点等多个方面可以看出,金沙回沙酒1951并不是一款“常规”的新酒,而是具有鲜明的产品特点和时代象征,堪称金沙酒业的颜值担当,品质担当和价值担当。
三:金沙回沙老酱价格表
喝酒认品牌,品酒听故事,
大家好,我是喜欢研究白酒品牌故事的钢丝兄。
这两天身体不舒服,录不了视频,前几天拍摄的素材最后才发现其中一半没有声音,所以也没库存剪视频给到大家了,写点我最近发现的白酒轶事吧。
前几天我品鉴了金沙回沙酒家族产品。包含老五星、钻石七星、纪年1985、红钻1988、真实年份8、一代摘要。
其中红钻1988是第一次对比品评,映衬之下药香风味格外明显。
于是我又燃起了那个疑问:
金沙回沙酒的药香型工艺传承是怎样的?
从金沙官网来看,得到的传承信息信息好像非常明朗。
1930年
实业家黄慎初诚意聘请了来自成义酒坊(华茅)酿酒大师刘开庭大师首入金沙源村,打造出安底斗酒。其后刘开庭大师年岁渐长,于1943年回了茅台镇。
1951年
当地酒坊公私合营,以义村等老烧坊为核心组建了金沙窖酒厂。并再次聘请了刘开庭大师做技术管理。
1957年
经金沙县政府批准,金沙县源村窖酒厂成立。全县小酒厂撤并处理,部分酒师调入源村窖酒厂。当年7月,生产出国营企业的第一批窖酒,命名为“金沙窖酒”。
1958年,由刘开庭带队前往茅台厂学习技术,在茅台酒厂的帮助下,第一批酱香型白酒酿造取得成功,并正式命名为“金沙回沙酒”。
注意了,酒厂官网特别说明了金沙窖酒、金沙回沙酒是两种香型!
所以我们可以的得到两个结论:
1、金沙窖酒是药香型白酒。
2、在1958年之前,金沙酒厂是没有酱香型白酒酿造技术的。
但奇怪的是,按照史料记载,刘开庭大师本来就是号称技术最强的华茅出身,能被请来掌舵,至少也是技术骨干。没道理第一次过来不做酱香型白酒,而是做药香型白酒。
要说气候不适合也不成立,一来两地相距不远;二来现在也证明了金沙当地是可以出产好酱酒的。
要出于成本考虑也不合适,作为本地大商,黄慎初高薪延请大师来金沙,就是为了酿造一坛好酒。
大胆假设一下,
除非在当时茅台镇也都是做的药香型白酒(窖酒)为主!
这就和钢丝兄之前搜集到的很多野史信息就对上了:
比如茅台镇酒坊背后的郑姓酒师家族流传的百草曲药方;
比如董酒创始人程明坤胞弟因眼红其产业,说对方大曲方是一位川籍茅台酒师所赠(出自【董酒创始人程明坤与董酒的传说】一文);
比如解放前很多作坊都有中草药入曲;
等等……
当时看到这些内容都觉得不可尽信,但是换本文这个角度一看,好像也说得通??
再有一点是香型分类是第三届全国评酒会才有的,当时没有香型一说,所以茅台镇当地所产,无论药香、酱香统称茅酒是理所应当。
在这个推论背后,又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而且可能会颠覆所有酱酒爱好者的认知的事情:
现行的12987工艺酱香型白酒,
在解放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都是小众产品!
怎么判断哪些酒厂是在当时就用了酱香型工艺的呢?
钢丝兄觉得回沙工艺、也就是现在的两次投粮算得上从名称就能识别酱酒的典型特征。
按这个思路再想想,解放前明确执行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可能就只有两、三家:茅台之中的某一家或者两家(至少1930年时华茅理论上不是现在的工艺),还有一家就是四川的郎酒了。
因为郎酒前身之一絮志酒厂在1925年就聘请到荣和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