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什么意思,今天立秋是什么意思?
今天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时令的开始,天气也逐渐转凉,但也要注意秋老虎的影响,民间有立秋贴秋膘的传统,在饮食方面也要注重起来。
立秋为每年8月7或8或9日,2017年立秋为8月7日。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立秋是什么意思50字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一般在公历的8月7日、8日、9日这三日内,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的意思是秋季的开始,这是和农耕相适应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说法。
按照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五日内的平均气温要在22度以下才算是秋季。所以实际上,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的地区的天气还是炎热的,还不能说是进入了秋季。此时各种庄稼作物生长旺盛,玉米吐丝、豆子结荚、棉花结铃,土豆甘薯迅速膨大。各种作物都进入结实的关键时期,需水量也很大,如果发生旱情,势必会造成减产的严重后果,需要加强管理。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
立秋是什么意思
————与春夏冬三季的立春、立夏、立冬三个节气的气象学意义相比,立秋的气象学意义是最低最无感的。
————春夏冬三季对于适时温度和时间都有明确的指标,比如春季开始的温度是摄氏零上十度,夏季为摄氏零上二十五度,冬季为摄氏零上四度到零度之间。时间是春季和夏季均是持续五天以上,冬季则为五天到十天之间。冬季的气候反弹明显多于春夏。在不同地区的表征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新疆多变,中原渐变,东北少变。
————立秋更体现为一种人文情怀,反映着世俗的一种期待,说它气象学价值最低是因为处暑的存在,即秋老虎,在今天气候变化的环境下,它的老虎色彩越来越浓。所以说立秋的气象学价值最低。
————但在中国人的文化传承里,立秋的人文情怀却是最重的,因为立秋代表着收获的开始,代表着辛苦所获得的馈赠,代表着可以好好吃一顿了,也代表着可以放松放松了。要知道立秋只是收获的开始,中国人最重要的礼赞是春节。而立秋好的收获就意味着春节可以大块朵颐。穿地漂漂亮亮,窗明几净,可以大胆憧憬新一年的美好生活,人们总是喜欢在胜利后欢天喜地,而春节既是总结,又是开始,而奠定春节基调的却是立秋,这就是立秋倍受中国人青睐的缘由。
————擅长于谋略的中国人喜欢立秋就是因为它的气候变化小,稳定性极高,不似春夏冬三季那么波澜壮阔。而中国人又懂得心静自然凉的道理,所谓立秋正好吻合了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说立秋气象学价值不高,但人文情怀却最重。许多孩子都爱起个立秋的名字,其中喻意就非常鲜明。
立秋又是什么意思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见〖节气〗、
2.交立秋节气;秋季开始:立了秋,把扇丢。
三个立秋是什么意思
三个立秋分三侯,即“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前立秋和后立秋是什么意思
每年立秋时间不同,主要是受到地球自转影响。早立秋和前立秋就是,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所处的时分上的差异。
通常的阳历是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它和气温的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
而我国古代通行的阴历是依据月亮(太阴)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在不同的年份和阳历并不对应,有时差别较大,需要设置闰月调整,以适应回归年的长度。
由于阴历不能准确反映气候的变化,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又依据太阳运行的角度设置了二十四个节气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节气和阳历是基本对应的。